大穿越时代-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这些募兵的军官又会按照常规,克扣五成到七成左右的饷银,用来交际应酬和养他们自己的家丁……这么一层层的雁过拔毛下来,最后天晓得能有百分之几的银子,会被真正地用在募兵上?!
既然如此,诸位重臣们又何必要拿出自己辛苦贪污来的银子,白白送给那些下级官吏去发福利呢?
总的来说,古代的“肉食者”真的是相当的“鄙”。似乎总是处于某种吃一百个豆子也不嫌腥的状况。即使这些贪得无厌的家伙,明明知道破家亡国的危机就在眼前,可是他们也依然不会吸取任何的教训。
这样一来,鉴于上述很有现实意义的考虑,饶是周延儒首辅好说歹说,磨破了嘴皮子,在筹集军费的问题上,诸位东林君子最终只是很勉强地答应发动他们的家族,向朝廷报效二十万两银子和一万石大米,然后再向京中百姓摊派一笔三十万两银子的“靖难捐”——接下来就没了。
眼看着军费只筹集到了预想中的十分之一,周延儒这个首辅大臣登时忍不住双眼一黑——就凭这么点儿钱粮,能够给南京朝廷现有的部队发放足额军饷就是极限了,哪里还有余钱来招募新兵?
——由此可见,穿越版崇祯皇帝在钱粮匮乏的情况下,彻底撕了脸面不要,以谋反之罪抄了福王府是多么的英明和正确!如果没有福王府的这笔启动资金,流亡朝廷在湖广的处境还不知得要多么艰难呢!须知湖广行省那些缙绅地主对大明王朝的忠心,也不见得就比江南的东林党强上多少啊!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再一次地告诫自己要戒急用忍,又默默念了一串据说能够平心静气的清心咒之后,今天在朝堂上被接连打脸的周延儒首辅,终于再次振奋起精神,抛出下一个议题:与髡贼议和。
——当前南京朝廷的颓势已经相当明显,即使放弃了江北的扬州和滁州等据点,借助滔滔长江阻挡住闻香教妖人的脚步。但撤回来的一万多野战部队,也绝对挡不住澳洲髡贼和崇祯废帝的两面夹攻。
鉴于拥立新帝朱以海的南京朝廷,与被强行废黜的崇祯帝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两边无论如何都只能大战一场。相反,澳洲髡贼在占领杭州,控制了江南一角之后,就一直没有继续向北进攻,挺进江南腹心之地。虽然不知道这些贼人究竟有着怎样的考量,但似乎还有谈判的余地。
因此,周延儒觉得眼下哪怕是虚与委蛇也好,也应该派人跟澳洲髡贼接触谈判一番,以便于集中力量,迎击上游之敌——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周延儒的这一见解都是很合理的:
“……目前髡贼盘踞杭州,已得江南一角;闻香教妖人肆虐江北,与金陵不过一水之隔,纵有长江天险,也难保贼军不会寻隙偷渡南下。而湖广又有强敌在侧,对留都虎视眈眈。局势演变至今,朝廷已是不堪重负。只能对髡贼暂时议抚。谋求苟安一时,使朝廷全力对付上游危局,保全留都。舍此别无善策!”
但问题是。这世上就是有着那么多的事情,从来都跟合理性之间乃是绝缘体——在周延儒提出此项建议之后,刚刚因为被迫掏钱而憋了一肚子怨气的东林君子们,立刻就炸开了锅:
“……万万不可!髡贼在浙江屠戮缙绅,折辱士子,作恶多端!朝廷岂可饶恕此辈的滔天罪孽?”
“……可耻啊!我堂堂天朝上国,岂能对这等粗鄙蛮夷屈膝?”
“……启奏圣上,臣弹劾首辅周延儒,身为内阁首辅,肩负天下之望,却赞画无功,不能为陛下安内攘外,反倒对外夷奴颜婢膝,实在是罪该万死!我大明自从立国以来便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纵然昔日土木堡之败,瓦剌大军围攻京师,也从无屈膝乞和之事,岂可在今日为区区一髡贼破例?”
……
诸位清流言官全都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向着周延儒这个卖国奸臣猛烈开火。一番义正词严的口水喷下来,周延儒霎时间就成了千夫所指、众矢之的,被铺天盖地的骂声所淹没。而其他的东林大佬,即使明白与髡贼议和才是正确选择,也没有一个肯站出来帮周延儒说几句话——他们都还盯着周延儒屁股底下的首辅之位呢!若是能够趁机污了这厮的名声,日后倒阁起来岂不是更加便利?
最后,无可奈何的周延儒只得黯然收回此议,同时在肚子里暗暗叫骂:你们这帮站着说不腰疼的酸丁,难道就不知道本官的所作所为,不过是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所谓的毒蛇噬手、壮士断腕吗?
还说什么不割地不和亲不赔款呢!朝廷过去为了安抚各路鞑酋和土司而封赏的官衔,赏赐的银帛,难道还少吗?只不过没有像昔年的两宋一样,用上岁币的字眼而已,实质上又有什么差别?
可在此时此刻,尔等却还在那里聒噪,说什么丧权辱国、有辱礼教,可是你们难道就有那种移山填海,挽狂澜于既倒的本事吗?嘴皮子倒是都好像能够指挥千军万马!要不这髡贼就让你们带家丁去打打看?
然而,尽管周延儒的心中吐槽不断,但终究还是没有力挽狂澜、舌战群儒的本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南京朝廷往悬崖下跳——总之,在东林君子的“英明决策”之下,南京的永和帝小朝廷,将继续以一副缺兵少饷的虚弱状态,勇敢地跟崇祯帝、闻香教和澳洲髡贼三家敌人,同时进行着激烈的战争……
※※※※※※※※※※※※※※※※※※※※※※※※※
整场廷议自始至终,御座上的朱以海陛下都一言不发,漠然地看着文武百官在下面喷口水斗鸡眼。直到群臣散朝之后,这位在丹墀上充当了小半天木偶人的永和皇帝,才活动了一下手脚,径直向后廷走去。
——跟前朝这些杂草丛生的大殿一样,由于整整两百年无人居住的缘故,南京紫禁城的后廷同样也是一片荒芜,甚至还要更加破败一些:茂盛的藤萝草木早已爬上了宫殿的石阶和窗台,一棵棵碧绿的小树苗在砖缝里发芽长大,逐渐把铺地的砖石撑裂……乍一眼望去,简直就像是被丛林吞没的玛雅古城一般。
在这一片郁郁葱葱的“都市丛林”里,只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偏殿被打扫了出来,充当朱以海的寝宫——朱以海原本的妻妾都在逃亡路上失散了,到南京之后也没顾得上再娶,所以这么点地盘倒还住得下。
此时,正有一位面白无须的中年太监,略显拘谨地守在宫门口。看到永和皇帝出现在门外,这中年太监才悄悄松了一口气,连忙招呼皇帝进来,又屏退左右,表情显得很是紧张。不过,永和皇帝的表情倒是很淡定,只见他找了张椅子坐下,这才不急不缓地开口对那太监问道:“……之前吩咐的事情都办妥了吗?”
“……回陛下,都办妥了!”那位曾经护着朱以海从山东一路南逃的亲信中年太监,连忙低声答道,同时将几个褡裢摆到皇帝面前打开,内有度牒两本,半旧僧衣数套,打火石、干粮、钱币若干——其中既有大明的铜钱和银锭,也有西洋人的金币和银币,甚至还有“澳洲髡贼”的华元纸币,也不知这个中年太监是从哪儿弄来的。此外还有一套剃头工具,一看就是随时准备化妆成和尚跑路的模样。
而这也正是永和皇帝朱以海的目的——“……嗯,甚好!”朱以海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几日注意打探宫城道路。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咱们就剃了头发换上僧袍逃出去!这鬼地方寡人是再也不想待了!”
“……遵命,陛下……可是,陛下,难道您就真的不要这皇帝之位了?”中年太监有些迟疑地问道。
“……皇帝?嘿!寡人这算是个什么皇帝?名不正言不顺的,比三国那会儿的汉献帝都不如!天下的宗室没有一个肯服气的。汉献帝身边尚有几个忠臣呢!寡人身边除了你之外,还有谁能信得过?”
一提起这事,朱以海就霎时间变得满脸忧郁,“……抓不住权柄,说话没人听倒也罢了,坐在御座上当个木偶也没什么,毕竟都是之前就说好了的。可是你看看,那帮乱臣贼子每个月才肯给寡人一千两银子的用度,哪里维持得下去?而且,他们给寡人住的这是什么宫殿?简直就跟那闹鬼的废弃宅院似的!这居然是皇帝住的地方?记得王府里那几个小妾生的庶子庶女住的屋子,也没有破败到这般不像话的地步吧!”
他指了指如今身处的这座寝宫,虽然已经被粗粗打扫和修缮过一遍,但还是弥漫着萦绕不去的腐朽霉味,“……哎,当初真不该鬼迷心窍,上了钱谦益那个老东西的当!居然跟崇祯爷去抢皇位!这下可好,当真是骑虎难下!照着眼下的架势来看,甭说什么君临天下了,只怕连这南京城也守不住几天啦!
若是让崇祯皇爷打进了南京城,那些朝廷大臣恐怕只要跪下来痛哭忏悔一番,多半就能被免除前罪、改过自新了,至不济也就是辞官回乡而已。如果崇祯皇爷想要江南安稳的话,就对他们下不得狠手。
只有寡人这个伪帝,却是铁定要被他们给推出去顶缸,而这种事情注定就是死路一条!就寡人的猜想,如今这城里多半已经有人在偷偷联络武昌的崇祯皇爷,要拿小爷我这个伪帝的脑袋当投名状啊!”
“……唉,陛下!您可真是命苦呐!”
那中年太监闻言,想着自己小主人眼下看似尊贵,其实如履薄冰的地位,一时间也是老泪纵横,“……都是咱家没把您给伺候好啊!到时候怎么去地下见老王爷和大夫人呢?”
于是,主仆二人抱头痛哭了一场,又悄悄地探讨起了在危机来临之时,设法化妆逃出皇宫的计划……
——正当南方的大明帝国,一如既往的闲庭信步、拖拖拉拉,慢悠悠地筹备着生死决战之际;北方的大清王朝,却还在犹如烈火疾风一般地狂飙猛进,以惊人的速度恣意攻略着中原汉人的花花江山……
448。第448章 、烈火烹油(上)
第一百三十九章、烈火烹油(上)
北京,紫禁城
红墙明瓦、飞檐斗拱,重楼叠宇、雕梁画栋。
看不够的金碧辉煌,说不尽的帝王气派,道不完的富贵尊荣。
去年的大明帝王之居,已经变成了今年的大清八旗皇城。
而那些在不久前刚刚搬出辽东盛京那个苦寒之地,迁入北京紫禁城的大清后妃们,则立刻就被这座东方最大的宫殿给迷花了眼——与之相比,盛京那个充其量不过是地主大院等级的皇宫,真的是有点不够看。
虽然在历经了二百年的风雨沧桑之后,这座宫殿已经留下了不少岁月的痕迹。但在出身于蒙古草原和白山黑水的蛮夷女子们眼中,这依然是实打实的的琼楼玉宇、天上宫阙!
“……姐姐!这屋子真是好大啊!明国的皇帝就是住在这里面吗?”
“……如今咱们每个姐妹都能有一间大殿住了吗?先前在盛京的时候,真是想都不敢想呢?”
“……是啊!这回真是享福了呢!诶?姑姑,你手里的这面小镜子是从哪儿来的?好漂亮啊!”
“……哦,这个啊!不过是底下那些奴才孝敬上来的新鲜玩意儿,听说是从南方海外来的洋货。在如今的北京市面上多得是,不算稀罕。下次也给你们弄几个!对了,上次给你们的香皂,用得怎么样?”
——通过去年秋天的渤海岸边,曾经被华盟舰队盘踞的大沽口“贸易市场”,除了女真八旗官方组织的大规模“人口换粮食”交易之外,其它许多各式各样的零碎小商品,也随之进入了刚刚易主的北京城中。
“……呃,用是用了,挺香的,但还是不太习惯——我那小闺女还把它当成了糕点,一个不留神就差点吃进了肚子里,吓得我跟什么似的……说起明国的东西,我还是更喜欢丝绸,最近刚做了条新裙子……”
“……嘻嘻!我可是听说了哦!姐姐你竟然拿人家宫殿里挂的丝绸窗帘做衣裳!丢不丢人啊!”
“……有什么好丢人的,你又不是不知道,在咱们科尔沁草原上,这一匹丝绸能换多少头羊啊?”
……
伴随着叽叽喳喳的闲聊声,女真之主皇太极后妃之中最尊贵也最得宠的姑侄三人,哲哲皇后、布木布泰(即大玉儿,未来的孝庄太后)和去年才新娶的海兰珠,这三位同样出身蒙古科尔沁部落博尔济吉特氏族的高贵妃子,正徜徉在北京紫禁城的一间间宫殿之中,好奇而又欣喜地看着这一片高低错落的巨大建筑,还有罗列其中的无数琳琅满目的“奢华之物”,不时发出啧啧的称赞声。
——虽然崇祯帝在出逃之前,就卷走了宫中大半的金银细软;陕西流寇攻入北京的时候,又把紫禁城搜刮了一遍。接下来,为了从盘踞大沽口的穿越者商船队那里,购买到急需的粮食和布匹等生活物资,皇太极再一次把紫禁城搜了个底朝天,连殿上的铜龟和金丝楠木柱子都被卸下来卖掉……但光是宫里剩下的一点东西,还有诸位奴才最近奉献上来的孝敬礼物,也足以让她们这些穷惯了的异族女子感到异常兴奋了。
另一边,在御花园的凉亭里,诸位玩累了的小格格们坐在铺了织锦垫子的石凳上,正对着宫女太监们进献上来的各种精美糕点发起进攻,犹如一只只腮帮子鼓鼓的花栗鼠一般,兴高采烈地大快朵颐……
总而言之,随着八旗权贵的家眷,陆续从盛京迁入北京,并且分别入住各处宫殿和府邸。一时间,在权贵云集的北京内城里,到处都是丝竹之声飘扬,酒菜香气弥漫,欢声笑语不断。诸位从白山黑水苦寒之地熬出来的八旗贵人们,全都在尽情享受着丰硕的胜利果实,在北京的每一天,都过得宛如天堂一般。
然而,就在这一派欢声笑语、丰衣足食的外面,在贫民居住的外城街巷之间,却是充斥着难以想象的萧瑟与破败——原先的百万市民中,已经有超过七十万人或死于兵火、或流落在外,或者被当猪仔卖到了海外,剩下的人多半也没了生计。为求能够吃上一口饭,不得不削尖了脑袋求着让八旗大爷们使唤。
确实,跟只知烧杀劫掠的流寇相比,皇太极的政治手腕和统治策略要高明得多,在进北京之后便声称“急行征聘,先收人望,乃本朝第一急务也”。随即,这位盖世雄主就立刻开始了收买人心的动作,先是“大张榜示,与诸朝绅荡涤前秽”“令在京内阁、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俱以原官同八旗官员一体办事”“凡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若能归服我朝,仍准录用。”——也就是直接招纳崇祯朝廷的官吏,统统官复原职!
于是立刻就让北京城内得了大清官爵的文武众臣瞬间归心,对皇太极这位天命之主歌功颂德不已。
然后,由于要把北京作为日后的大清都城来经营,不能糟蹋坏了,皇太极又在北京城内严厉约束军纪,禁止随意劫掠市井。除了少数不识时务的明朝勋贵和宗室之外,多数世家大户的产业宅邸都得到了保护。
不过,清廷的这些安抚措施,都是针对缙绅世家的。对于寻常的贫贱百姓,皇太极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为了从穿越者舰队在大沽口开办的战地集市上,买到足够数量的粮食,皇太极直接出动军队,将之前聚集在京师内外的数十万流民,往天津方向驱赶,一路伏尸无数,按照成年男女每人八斗麦或等值的土豆等“粗粮”,老人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