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第6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田沼意次不能算是陈唁的臣下,他上表的大臣名目里,也没有田沼意次的名字。后者在他那儿就相当于一个纯正的幕僚。
执掌日本十多年大权的田沼意次无疑是一个政治生物,但是在日本,以及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了。
那么,年纪还不满七十岁的田沼意次却不愿意在家中坐着等死,于是被德川家治一点拨后,就来到了南京的莒王府上。陈唁可是德川家治的正牌女婿,也是德川家治在中国最大的奥援。
他还指望着自己这个女婿的莒国能够发展壮大起来呢,然后与日本隔着太平洋相望相守。
而田沼意次的政治水准甭管怎么样了,执掌日本十余年,之前又从政三十年,他从担当小姓开始,在日本官场中足足打滚了五十余年,想的是相当的走到。其所主张的重商主义,也颇对陈鸣的胃口。
日本在大灾荒之前的十年里,发展的并不算差。田沼意次和他的政治主张虽然有着这这那那的缺点,比如说贪腐问题,还有个性顽固,甚至是刚愎自用,不知变通,但也的确推动了日本的发展。
只不过小日本的先天缺陷和不走运的碰到了灾难多发期,让他的主张最终破产。
可这样的一个人物对于陈唁来说,还是有着很强的助益的。
陈唁的‘考核’通过了,但其他人的‘考核’还在继续。眼下就是他们递上的第三遍。
“鼓励农桑商工,重视教育,严格户籍管理,开放言路……”
除了各自经济领域的立足点不同之外,这些折子上的‘千言万语’,大同小异。
相比之下,有田沼意次参与的陈唁之奏折,还真的更对他胃口。
陈唁也不敢放开步子往前走,可是人家至少在商业领域提出了一个‘商会’概念。
不是中国现在的那种由私人富商发起的地域性商会,而是公家积极参与的商会。这算是田沼意次在日本玩的‘专卖商行’的改动版了。
田沼意次在日本主政十多年,依次建立了铁、铜、石灰、硫黄、人参等物品的专卖商会。田沼意次下台之后,这些商会也随之被废除。
但是在陈唁这儿,他又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生丝商会、棉花商会、生胶商会、木材商会、皮毛商会,西洋参商会,不仅控制出口,还要负责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重点是生丝、棉花、皮毛和木材。
因为生丝、棉花、皮毛和木材,即是移民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很好地原材料,是大陆所急需的。
美洲有成百上千万头野牛,这里土地、气候适合棉花的生长。而蚕种不是茶叶种子,可以在美洲进行试验养殖,如果能够成功,那必须是一处大金矿。这里还有大量的橡木资源,在欧洲的橡木资源被砍伐殆尽之后,美洲的野生橡木就是英法海军舰群所需橡木木材的主要来源。
而要促进这四个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建立起相关的联合农庄/农场。
在藩国建立初期,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产经济,那是必须把移民有机的整个起来。不能由着他们的性质来,所有的农业发展必须在政府的统一指导之下进行。同时,还要引导从事商品出口生意的贸易商们,将后者流动的的私人资金,分出一部分投入到工业发展上来。对于有着必须性和先进性的产业要予以保护和奖励,比如减轻赋税,保证其资金充裕也就是保证他们都能活下去。
阐述这些理念的文字可比空洞的大道理和陈鸣的胃口多了。
陈唁、陈哲,两个当今皇帝最小的兄弟,在宫门口坐上了马车晃悠悠的回家了。两人的王府就隔着一条胡同,不仅排位上是挨得近的兄弟,住处也算是挨得近的邻居了。
只不过在藩国封地上,俩人就再做不成邻居了。陈唁的封国在雅图,也就是后世的西雅图。陈哲的封地则是在墨西哥湾,也就是在新奥尔良。
西雅图位于北美海岸线的中部,太平洋沿岸,位于后世灯塔国的普吉特海湾和华盛顿湖之间,西临奥林匹克山脉,东临华盛顿湖,这里河流、森林和湖泊广布,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也适合畜牧业发展,还因为海潮的原因,渔业也极其发达。
可以说,这块地盘的发展潜力比之下佳州半岛要大的多了。
而新奥尔良也是一块宝地,是密西西比河口仅有的高地,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盛产硫磺、盐矿、木材和棉花、甘蔗和稻米等。
这两块位置一个在灯塔国的西北角,一个在灯塔国的正南方海边。
在雅图和汉津之间,汉津和东京之间,陈鸣至少还能塞进去两个儿子。所以,未来时候陈唁和陈哲的地盘真的不相搭。
但这并不妨碍两人的交情。
这一回进宫,两人除了在皇帝跟前走了一遭外,就是泡在了延寿宫。等出皇宫的时候,皇帝的赏赐也到了。东西不贵重,但这个时候还是比较稀罕的,荔枝。
岭南早熟的上等荔枝,摘下后被内务处用飞剪船直扑南京,趁着夏季风吹起,那速度比给杨贵妃带荔枝的快马还要快。
一路上用冰块冰着,进到皇宫的时候,叶儿都还绿莹莹的挂着水珠呢。
陈唁挺喜欢吃荔枝的,他正牌老婆德川氏也喜欢吃,但陈唁还是很大方的对陈哲说:“一家两篓子,正好分。”
陈哲下意识的推辞道:“不用,六哥,这是皇兄赏给你的。”
“当你六哥有多大的胃口?能吃下这么四篓子的荔枝?再说了,这也不是什么天上少有地上没有的稀罕玩意儿。现在就图个‘头一口’。”等半个月,当上好中熟荔枝佳品纷纷成熟后,这玩意儿在南京也就要烂大街了。
如今只供皇宫食用,不是因为它的价值多么多么好,一艘飞剪船+一肚子冰块而已,有什么稀罕的?真正少的是早熟又口味上等的荔枝佳品。
那口味不好的荔枝,再是今年的第一口,递上来吃也没啥意思不是?
想吃啊,等上十天半月,岭南的中熟品种上市后,南京城里稍微有点能量的都能吃到新鲜的荔枝。
这在欧洲都要成为中国权贵生活奢侈的代名词了,实际上的花费真的不大。顺着夏季风,飞剪船速度快的能让人瞪掉眼珠子。
回到府里,陈唁叫人把荔枝卸下来,查看有没有坏得或小的。重新捡拾后,再问身边打小就服侍左右的太监道:“这南京城里都有哪几家得了赏赐?”新鲜的东西只要进到宫里,皇帝就没有吃独食的习惯。再少的东西也要分出一口赐下去。
太监是早把这个打听出来了。
南京里得赏的很是有几家,比如说内阁的大佬们,还有退出内阁的那几位,以及大都督府的那几个,皇帝身边的亲信,比如那刘武、陈大伟、石勐等人,是都受到了赏赐。
但再往下他们几个兄弟中,就只有他一个人得了。皇帝的公主是一个都没有拉下,但皇子们只有洛阳王得了一篓。
听到这里,陈唁心里虽然知道这未尝不是皇帝的手段,但还是非一般的舒畅。可见这身份的重要了。
皇家宗室和宫外的宗亲大臣不能比。眼下皇宫里坐着的这位皇帝,对宗亲大臣是非常非常的够意思,对自己的女儿也相当的娇宠,可是对儿子和兄弟就苛刻了点了。
当然,没人会说这是皇帝薄待自己的儿子、兄弟。只会说皇帝这是在‘磨砺’自己儿子、兄弟。
“派人往延寿宫送三份。”太皇、太后和陈唁的母妃那儿,都要送上。哪怕他们那儿都有了,他当儿子的该孝敬的也是不能少的。
剩下的他自己留了一盘,然后就都给了德川氏。
一篓荔枝再多,也架不住这么分。可这又是必须的。
(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四章 中国人这是在吓唬我们!
等待的时候时间过得最慢,但当决战来临的时候,回头一看就又会发现,之前时间过得还是很快的。
卡马河畔的战斗就是如此。
魏秀志跟鲁缅采夫足足耗了小半个月,五月都到了。后勤补给已经贯通的国防军才做好了彻底吃掉俄军的最后准备。
虽然那后勤补给线只是一道手指头粗细的管子,可那也是好事不是?国防军的物资储备有了进项,比之坐吃山空的俄军就占便宜多了。
战场周边被追查到的俄军骑兵痕迹,常常都能发现野菜和动物骨头的残留。野外,侦察兵还能发现他们打猎和挖野菜时留下的痕迹。
一处处事实都在表明,战场外飘着的老毛子骑兵部队,很有可能缺粮了。
被围的鲁缅采夫手中应该还有不少粮食,可当日仓促而出的俄军骑兵部队的手里,就不可能太多了。何况现在他们都已经在外飘了半个月了。
“现在圈子里的俄军也就两万人,没有了火箭弹,我们要吃掉他们轻而易举。”
一句话,国防军还是实力强大。俄军在乌拉尔河流域的兵力全部被里海边的那座城市和附庸骑兵给牵制住了,而其他的兵力全被包围在一座座城市、要塞当中。没有了鲁缅采夫手头的这支机动兵力的接应,这些被包围的俄军连突围都很困难。老毛子根本没有援兵,也没有后勤补给。
当国防军的骑兵部队开始跑起马来后,俄军的骑兵都不敢太过靠近战场了,从最初的二十里,扩大到三十里,最后是五十里。
这让战场上的国防军安全感大增。
“等到入夜了,用那飞雷炮向俄军打一阵。然后派人劝他们投降。”魏秀志的话中,半点不把两万俄军放在眼里。没有了火箭弹,也没有了大炮,跟现在的国防军对仗,那真是自己找死啊。
这些天的对峙里,老毛子的确在不停的加固阵地,热气球上能看的清清楚楚。但是他们的土木工程跟国防军都有很大的差距,更别说当年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了。
当年的兔子,从马蹄形小坑道到y形、h形、鸡爪形坑道……坑道从战斗掩体发展成为集作战、指挥、囤兵于一体,能防、能打、能生活的地下工事,那是沁透着无数鲜血和智慧的结晶。
打起兵开始,火力上就处于劣势的兔子,对于战壕工事的重视就非同一般。
原时空史上,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中,有部队创造性地将2个加深的防炮洞连在一起,成为马蹄形的小坑道,是以为坑道工事的雏形。到了这一年的秋季防御作战后,志愿军就开始在全线大规模地构筑坑道工事了。
这成果是建立在他们几十年丰富的战斗经验和积累下的坑道作业技巧的基础上的,不是平白出现的空中楼阁。俄国人距离兔子的境界,差的还有十万八千里。
幸亏魏秀志不是啥穿越者,否则肯定会拿抗战和援朝两战作比喻。就国防军现在对俄军的火力优势来说,比不上老美的范佛里特弹药量,也不比小鬼子时差劲了。
俄国人加固战壕工事,只会一味的往底下挖深,那手段真的很差劲。
而国防军呢?在火箭弹暴漏之后,他们自身也在总结怎么抵御这种武器的近距离轰击。
不可能什么时候,他们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保不准啥时候,火力上落入绝对下风的就是国防军了。
那么要如何防备火箭弹呢?
当然也是挖战壕,曲型、波浪式战壕,深度从最初的两米加深到三米,而且还要构建全新的防炮洞。
不是碰到石头、山地才玩防炮洞,就是平原沃野,防炮洞也必须要构造。
针对之前的缺陷,新造的防炮洞就需要继续向下加深了,而且要跟战壕一样有曲折。还要有顶木支护,这一点上有很严格的要求。并且配上排水沟、隐蔽的通风口、厕所等设施。
面对平原激战的时候,国防军在时间不充裕,不能构造大量永久性防御工事的情况下,就需要大力度的挖掘战壕,形成以坑道为骨干,同各种野战工事相结合的支撑点式的防御进攻体系。
在有陈鸣这个穿越者指导提点的前提下,国防军的坑道战术进展是很快的。这也是建立在国防军自身原有的经验和基础之上的进步,俄军却只会原地踏步。
战争模式的骤然转变,注定会将欧洲军界的一些成名老将扫入了史的垃圾堆中。
他们还没吃到足够多的亏,还没有缴纳足够多的‘学费’,想要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战壕防御体系,还路途遥远呢。
当然,包括国防军在内,任何一支军队的战争思想转变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就比如说眼下的国防军部队,只是要改变之前战斗中形成的防炮洞是自掘坟墓这一印象,就还需要不断地时间。
陈鸣向大都督府明确的传达过指示:坑道作业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消灭敌人。今后我们的坑道作业,要向既能藏又能打的战术坑道方向发展。坑道必须与野战工事相结合,必须与防御兵力相适应,必须有作战与生活的设备,有统一的规格标准。这样,‘坑道工事’就成为一个能打、能防、能机动、能生活的完整体系。
而针对防炮洞和各种战壕坑道在过去战场上表露出的缺点和不足,陈鸣也学着当年的朝鲜战场上的‘志司’,提出坑道工事必须达到“六防”,也就是防炮、防烟、防雨、防潮、防火和防寒。
露出地表的地上工事要尽可能的坚固,还必须设有伪装工事,同时工事的管理和保养也很重要,要做到随时损坏、随时修补。
但是俄军的办法却只是加深坑道深度,虽然这多少越能发挥出一些防御作用。
魏秀志现在考虑的问题不再是盘子里的这两万俄军,他更想着在外头熘达的俄军骑兵部队,哥萨克和俄罗斯的正规骑兵团,四千来人呢。这可是一块大肥肉。这些天里,这些俄军骑兵始终在战场外围兜圈,那显然是不可能弃鲁缅采夫于不顾的。
这些人真真的牵制了国防军骑兵不少的精力,也牵扯住了步兵一部分精力。要是让他们在自家身后始终这么缀着,就不友好了。魏秀志就想做个套儿,把他们也全引进包围圈里,一锅儿烩了开吃。
一系列的布置都不需要魏秀志再去操心,军中的参谋会根据他的指示来筹划,现在已经全部策划好了。魏秀志听了很满意,大部队在吃俄军主力的时候,的确是引俄国骑兵进套的最好时机。
伴随着火箭弹的耗尽,被围的俄军现在就跟一个被打落了胆子的狗,纵然看到国防军‘光明正大’的在他们阵地的不远处捣腾,也只会用线膛枪远远放几声冷枪。可些许子弹那里能挡得住飞雷炮的埋设,等到晚上九点,天色黑的是看不到伸手五指。
“轰轰轰……”一声声闷响顿时就在阵地间回荡。
被围的俄军突然受到了如此勐烈地轰击,那是无不吓了一跳,如今的飞雷炮射程已经超过了二百米。差不多也覆盖了俄军阵地最前的四道战壕的。
鲁缅采夫还以为国防军要趁机夜战呢。结果片刻后就看到,那些炮弹的炸点全在俄军前沿阵地,距离真正屯驻兵力的防线还有一段距离呢,就又煳涂了。
“如果这种大威力火炮的射程能像正常的十二磅炮那样,中国人就不可战胜了。”鲁缅采夫早就知道中国出现了一种射程短的强大火炮,当初波将金返回圣彼得堡后重点介绍了中国两种武器,其一是火箭弹,另一个就是飞雷炮。但就鲁缅采夫的了解,飞雷炮这东西,中国的军队已经渐渐弃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