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帝国崛起 >

第474章

帝国崛起-第474章

小说: 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出事端来,去北美闯荡有个人志向,又是家族的长期投资,何乐不为?

    至于陈燮设下的十天期限,说起来是障碍,实际不是那么一回事。无非是让这些年轻人回去,跟家里好好商议一番,争取更多的资源倾斜罢了。其中确实有一些人想的多了生出退却之心,但是更多的人投身进来,规模上反而扩大了许多。

    待到十日之后,汇聚华亭的年轻人就不是之前的百余人了,而是上千来自大江南北的年轻人,更有甚者还是来自江西、两湖之地的年轻人。华亭新区的办事处设有报名处,每天都排着长龙,报名之后还未必能被选中,要参加个人素质考核通过才行。

    夏完淳等人再聚宁园大门之外时,也不是之前百余人的规模了,少了一些老面孔,多了很多新面孔。一群年轻人站在宁园外的空地上,拍着队伍,交上一份个人的答卷。

    陈燮不可能一一去读这些答卷,办公室安排人手,挑了几份陈燮点名的答卷交上去。其中就有夏完淳的答卷,抽出来打开仔细阅读,陈燮露出满意的微笑。这一次的答卷,没有多少豪言壮语,只有一些仔细的准备。就夏完淳而言,这十天的功夫,组建了一个私人的小武装,人数不多只有十六人,但是涵盖面较广。首先是以年轻人为主,年长者也不过四十岁,还是个新军的退伍老兵。其余人等,有账房、有各行工匠,还带了一个伙夫。各种物资也准备周全,大项的物资为铁器、衣物和布匹。所有人特点为身体健康,有海上生活经验。

    这个共同点让陈燮忍不住笑容灿烂,这才是一个合理的搭配。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怎么生存,建功立业放一边,一个很实际的北美开拓前期的计划。陈燮喜欢做事有计划的人,在格物学院内学习过的人,都有这方面的习惯。凡事有计划,把最坏的情况想到了,做好应对预案。这样的人到了北美,不敢说一定能成功,但是肯定会比别人活的好。夏完淳的计划最后,还有一条让陈燮深有感触,他居然提到了三年之后,接妻小往北美。

    三成的年轻人审核没有通过,理由各有不同。北美开拓,是一次建功立业的冒险行动,更是一个大规模的投资行为。不能清楚的认知,就无法通过华亭新区办事处的审核。

    最终通过审核的年轻人多达七百多人,看上去一条船就能装走,实际则不然。这代表了五百多个家族的投资行为,这次开拓队的组团,充分暴露了大明江南地区民家雄厚的财力和底蕴。这七百多人所在的五百多个家族,为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

    根据自愿组团的原则,一群一群的年轻人根据实际情况组成团队,人数或多或少,根据实际能力去租船或者自带船只。比如福建郑家,一口气就开出来五条武装商船,满载各种物资,派去的弟子一共五个人。这五个人各自带着属于自己的冒险团队,互为同盟。

    又比如夏完淳,则拉上了十个同乡的好友,直接买了条船不说,还与同乡的十几团队达成了同盟,共同进退互为羽翼。对于这些事情,陈燮根本就视而不见,人只要还存在社会,这种事情就无法避免。

    四月中,开拓队组建完毕,海军方面根据开拓队的实际规模进行了调整,最终派出的是一支十艘战船的护航舰队,值得一提的是,一艘蒸汽和风帆混合动力的战舰,首次出现在横跨太平洋航行的队伍中。至于民间的投入,规模达到了三十条武装商船,总人数多达一万余。

    这次投入规模之大,彻底的震惊了陈燮和他的规划团队,考虑到诸多因素,还在报名阶段,陈燮就正式对外宣布,凡是前往北美的武装商船,都可以采购一定数量的新式火炮。例如标准排水量一千五百吨的武装商船,可以采购十门75口径山炮和相应弹药。这个政策引得一片叫好声,一直以来,新式火炮根本就不对民间出售,民间武装商船使用的一直都是老式的滑膛炮或者线膛炮。

    四月底,从华亭新区港口出发的开拓船队,浩浩荡荡的北上长崎,在这里汇聚了三艘日本王室的船只,以及每条船配置的三十人的女子服务队。有钱人还可以在长崎的人贩子手里,购买一些特训出来的私人女随员。这是一个新生行业,经过专业训练的日本年轻女子,相貌或者不能跟大明的闺秀去比较,但是身体健康有海上经验,具备一定的护卫素质。一经推出,自然是大受欢迎,夏完淳和同伴们,每人都买了一两个不等。(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五章淘金热

    第八百二十五章淘金热

    海上的航行枯燥泛味,满怀豪情壮志的年轻人们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长达四十五天的航行,表现最出色的是那艘混合动力的新式海轮。有风的时候跑的快,没风的时候也不耽误。第一长途航程的优秀表现,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这条船因为陈某人的态度,不出意外的成为了大明航海历史上的绝版船。甚至因为这条船的缘故,陈燮在私下里狠狠的批评了华亭集团的技术研发团队,认为他们搞的这个混合动力的版本是歪门邪道。把钱花在这个上面,是一种技术发展方向的倒退。有这个钱,还不如花在汽轮机的技术改进上面。

    陈燮在这些问题上绝对是一言九鼎,他定下的事情没有人敢质疑。华亭船厂立刻停止了这个版本的技术投入,转而把资金和技术力量放在蒸汽机和汽轮机方面。

    闲话不提,漫长的旅途终于到了尽头,远远的看见金门海湾的入口时,海面上响起了欢呼声和礼炮声。陆地炮台上以礼炮回应,一时间整个海面都热闹了起来。

    夏完淳被日本女仆扶着出了舱,挣扎着出来看热闹。这一路他可算遭了不小的罪,抵达夏威夷的时候就得了病,同伴们要求他留下修养,被他拒绝了。结果最后一段航程病情加重了,好在船上有医生,药品也不缺。即便如此,他这一病也在床上躺了三天才有起色。

    人逢喜事精神爽,看见目的地之后,夏完淳精神为之一振,整个人都觉得清爽了起来,病也好了一大半。等到脚踏陆地的时候,虽然还是狠狠的晕了一下陆地。病情已经基本好了。

    旧金山这边的情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春几个月来,金矿采集的很顺利不说,沿着发现金矿的河流附近,出现了一个新的集镇。纳瓦霍人渐渐的融入了大明殖民者的生活圈子,成为了道路以及城镇建设的主力。金矿采集方面。主要使用的劳动力还是奴隶。

    获悉发现了金矿消息之后,新移民的热情被点燃了,一群头头脑脑的立刻从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团结起来的目的自然是要在金矿的问题上分一杯羹。最终推举了十个人为代表,求见本地的最高长官李恒和戴志远,正式提出利益诉求。

    要说这个金矿的事情,先期抵达的团队不愿意放弃到手的利益,这一点态度是很明确的。作为首领的李恒和戴志远,却不能不考虑整个殖民地的长期发展问题。更重要还是陈燮在船队中派来了信使。对于如何发展北美殖民地,陈燮是有说法的。

    按照陈燮的意思,李恒出任最高军政长官,这个毫无悬念。全责上李恒管军事,戴志远管内政。远在万里之外的北美,殖民者必须团结起来才能更好的生存下来。对于新移民提出的利益诉求要正视,不能因为利益导致内部的分裂。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陈燮的信使带来了一个方案。要求这两位最高长官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这个方案的框架下解决。陈燮的方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让第一批殖民者组成一个公司,优先挑选一块地盘。先来一步的人了解情况,自然站住了最好的地段,这是他们应得的利益,不然对他们来说不公平。这个事情解决后,剩下的问题就简单了。

    新移民自由组合。成立一批大大小小的公司,然后才去抓阄的方式,在地图上决定各自的地盘。一切都看运气,成败不要怨天尤人。总督府方面的工作,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殖民地上。成立相应的政府机构,解决一些民事纠纷和治安问题。

    因为北美的特殊性,各个殖民地点民政主管采取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地方治安官则由总督府派遣。这个方案得到了新移民的认可,毕竟是新来的,没有之前探险队的努力,他们来到后还要从头开始。所以呢,划分区域之后,自己去建设新的殖民点也是应该的。

    对于李恒和戴志远来说,最开心的还是军事力量得到了大大的补充。陈燮派来的舰队运来一个步兵团,之前的海军陆战营轮换回国。当然了,对这些军方的开拓者们,也是有照顾条件的。排级以上的军官除外,其余人等全部就地退役,编入地方治安警察部队。当然这个命令也不是绝对的,如果真的不愿意退役的士官和士兵,也不能勉强。

    最终结果是北美殖民地金山总督府正式成立,总督李恒手里的军事力量为一个正规军的步兵团以及五百地方治安、税务警察。不管是什么人,在北美这个地方,都不能免税。这就是税务警察存在的理由,而且还是武装到牙齿的警察。金山总督府的开支,从本地的税收中支出。每年的税收上交五成,其余留给地方。本地的商业税收额度,高达百分之十五。

    夏完淳作为一个团队的代表,抓阄结束后修正了三天,整个团队一千多人,离开了金山海岸的殖民点,找到了地图上的新殖民地,开始了新居民点的建设工作。如果注意看地图,不难发现每个居民点之间的距离,大约在四十里左右。而且都是沿着发现金矿的河流分布。

    初来乍到,自然不要去想金子的事情,先修好安居的地点才是正经。作为总督府的内张官,戴志远还是很尽职,给这个团队安排了向导和武装警察,帮助他们在新殖民点尽快适应。安全问题从来都是第一位的,先修一个土围子,然后竖起木墙,塔楼等设施后。前前后后花了两个月,才算是安顿了下来。

    作为被推选出来的安河镇长,夏完淳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小镇的建设和规划,都需要他来调节。还有就是安全问题,夏完淳看的很重,要求人人都要掌握军事技能,外出时不能少于十个人,而且要人人携带枪支。根据总督府提供的消息,最近一段时间,附近发现有土著活动的踪迹,而且还是对大明殖民者不太有好的夏延人。

    不能不说有人就是带着主角光环的,夏完淳就是这样的人,刚刚把小镇的防御基础搞好,初秋的某个凌晨,塔楼上响起了叮叮当当的钟声。累了一天刚刚躺下的夏完淳被惊醒了,从木屋里披着衣服出来,看看腕表是凌晨四点半的样子。小镇内火把通明,塔楼上响起了连续不断的枪声,埋在围墙外面的地雷炸了好几个,发出轰轰的爆炸声。

    小镇内有一个步兵排的驻军,快速的做出了反应,登上土墙火把丢了出去,墙外的几个草垛子被点着了,看清楚外面密密麻麻的人正在往前冲。如果不是一道铁丝网挡住了蜂拥而至的土著,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人间惨剧。

    黑暗中谁也不知道到底来了多少土著,所有人都拎着步枪上了围墙,砰砰砰的枪声炒豆子一般的响了一个时辰。夏完淳身边的日本女仆也扛着一杆步枪并肩战斗,头一次打仗的人没有不怕的。更不要说顶着嗖嗖的弓箭开火,好几次身边有人中箭摔倒,夏完淳才想起来,自己的责任。干脆丢下枪,负责指挥和调度,很快乱局就稳定了下来。天明时分,土著退却,再看城外的战果时,所有人都吸了一口凉气。

    铁丝网后面的尸体堆的小山高,到底有多少土著被打死打伤根本无法统计。营地内的驻军不敢乱动,治安警察人人有马,全都派了出去,四处打探一番回来,确定土著都撤走了,镇子里的人才敢出来,清理打扫战场。忙活了一天才算完事,最终统计结果是打死五百土著,打伤八百。考虑到震慑的目的,受伤的土著全部补刀,一个没留。

    要强的夏完淳为了给大家做表率,带着人出去,用刺刀捅死那些伤员。说实话做这个事情他不拿手,甚至这个决定都是本地的治安警官李龙雄决定的。按照夏完淳的意思,“上天有好生之德”,结果李龙雄很不给面子的表示“土著要是冲进来会对我们有仁慈之心么?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作为镇长,你首先要考虑对的起大家的信任。”

    这个事情对夏完淳的打击还是不小的,不过他性格坚韧,很快调整好了。并且一边吐一边用刺刀捅死了二十来个伤员,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个事情不算完,安河镇的防御战结束之后,总督府决定为安河镇偷袭中死去的六个大明殖民者进行报复。

    总督府还在为报复的事情准备时,一支船队抵达长崎,出于安全考虑,三十吨黄金分三艘船装载的消息传开了,船队抵达华亭新区码头的时候,这个消息被确定,短短数日报纸上全是北美遍地黄金的消息。消息所到之处,掀起了一股淘金热潮。大明沿海诸省就不说了,即便是内地省份也有不少人赶往华亭找机会去淘金,朝鲜、日本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建新12年,据不完全统计,八万八千余大明、朝鲜、日本人氏,怀揣一夜暴富的梦想,踏上了北美淘金的征程,其后十年,大概的统计数字为三百六十万三国移民登陆北美。(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六章西海岸扩张计划(一)

    第八百二十六章西海岸扩张计划(一)

    安河镇遭到夏延人的袭击在意料之外,这点李恒和戴志远心知肚明。北美太大了,手里这点兵力不可能面面俱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殖民者多少有点轻敌。根本没有把土著放在眼里的意思很明白,即便之前不断发现了土著的游动骑兵,也就是驱赶了事,根本没太当一回事。这个轻敌的原因,主要还是建立在干掉了科隆马人还没有付出多少代价的基础上。

    最近一段时间事情多,要处理好利益分配,还要处理好海军陆战队员退役组建警察和税警的事情,新建的居民点的物资和劳力调配等等,忙的屁股冒烟,对一些事情疏忽了。没想到夏延人胆子这么大,真的打上门来了。

    “要保证这一片领地的安全,就必须解决夏延人的问题,我建议抽调一部分理想,往南推进五十公里,修建新的殖民点,为下一步的南下做准备。”戴志远一脸灰尘从外面进来,看见李恒正在黑着脸看地图,就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

    “那个步兵团安置的怎么样?”李恒有点答非所问,他这个海军出身的将军,跟陆军的关系一直好不起来。海军一项看不起陆军那帮粗鲁的丘八,这个观念在海军建军之初就埋下了。两军之间的关系就没好过,仔细想想海军每年获得的资金投入是陆军的五倍,你觉得两军之间的关系能好的起来么?一个财大气粗的财主,能看的上一群破衣烂衫的农民么?

    海军看不上陆军,反过来陆军能看的上海军?这矛盾根本就无法化解!

    正因为如此,海军方面就算不说,也一直把北美看成自家的买卖。现在陆军一个步兵团来了,这不是摆明的来抢生意的么?李恒出身海军,如果来的是陆战队,自然拍手欢迎,现在来的是一个步兵团,据说还是一个加强团。近三千人规模的编制,陆军到底想干啥?吃香这么难看,总参那帮人没看见么?仔细一想,总参那帮人不是一直都这么玩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