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甜园福地 >

第164章

甜园福地-第164章

小说: 甜园福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张大山叫进来,安排了一个新职务——临时管家,所有外事交涉,通通自行料理,不要来烦郡主就可。

    这小子是个人精。很快就琢磨出来了郡主的意思,哭哭啼啼的采莲上门,都没让进门。

    白家的人丁已经长大,早就可以独立应对生活和生存的各种问题,怎么对待自己,怎么对待三个孩子,其实,都没有什么关系。

    最小的阿文,如今也成了官身,足以护佑白家所有兄长和姐姐。

    自己这个长嫂。已经完成了任务。

    阿圆躺在床上,翘着二郎腿。深觉得轻松无比。现在,只需要眼看着自己的三个孩子慢慢儿长大就好。

    既然,孩子入了迷糊阵白家族谱,那就得在此地给儿子们留下些扎根的家业来,砖窑厂的红砖要按成本价售出了,那么,就要从新的思路着手。

    扎根么,还是得扎在土里。

    迷糊阵是个神奇的地方,当初应对外村人围攻时,玄妙的烟雾笼罩着,就跟人间幻境一般,对这块土地,那时候甚至感到了敬畏。

    阿圆的思路,从砖瓦挪到了蔬菜,转而,凝聚于已经在枝头结成拳头大小的或青或红的狼桃——西红柿上面。

    当初,曾经在心底嘲笑白承光心心念念的只有买地,从土里刨食,几乎是每一个农家出身的泥腿子共同的渴望。

    现在,是不是年纪大了,也开始觉得,拥有土地才是最踏实最安稳的途径呢?

    或许,是皇帝封赏的五百亩田地,唤起了自己骨子里的渴望?

    张大山又被唤了进来,这次的任务是,找到李叔,打听一下目前可以买到的田地亩数,郡主要在这里给孩子置办家业。

    这是好事儿啊!这说明郡主大人真心拿迷糊阵当家了,原来只是办砖窑厂养殖场,说实话,老百姓的心里总觉得不太靠谱,就跟随时就会拔腿离开一样。

    可是,置办了田地则不同,老辈子的人就觉得有自家田地的地方才算是家园,光房子,不算。

    里正召集了长老们商议,到了晚饭前,已经归拢出了一百亩良田的地契,位置在最集中的地方,各大姓氏的长老共同操作的,保证了良田的质量和位置的统一。

    都知道郡主虽然脾气不好,但绝不小气,这不,各家各户都得到了不少银钱,比卖给别人挣得可是多的多!

    既然要种地了,就像个种地的样子,巡视一下范围,丈量立桩界,张大山带着几个庄户出身的护卫就忙活开了,此时正值寒冬,地里大部分都是冬小麦,杀青可不行,只能等夏日收割之后再重新安排章程。

    至于剩下的闲田,就需要打理出来,等开了春,主要种植蔬菜。

    阿圆的家里,现在只有阿文可以随意出入,作为“小老二”的启蒙老师,他的地位不可撼动。

    这小子也精明,打小跟着阿圆长大,哪有什么还不明白的?阿圆搬出来,他就老老实实的再不多话,只在闲暇时会过来抱抱孩子,做“小老二”最喜欢的事情——认字。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更别指望自家的凡胎俗子能长成一个样儿。

    阿圆常常看着“小老二”乐呵呵的把阿文想要的字拣出来,然后得到表扬,身子像大鱼一样扭动表示兴奋。可是偏偏另外两个不以为意,你要是抱到那摞纸上去,他两个也很兴奋,下手就撕,也高兴的“嗷嗷——”叫。

    阿圆的起居室,找不到任何书画的痕迹,只有一张一张的大字,一行一行排列在墙面上,用于“小老二”的复习,桌案上才是最新书写的,要等辨认完成,才会转移到墙面上去。

    郡主府的护卫们总是很骄傲,认为“二少爷”就是最聪明的,可以称作“神童”。老师阿文自然也是这般想的,对于“小老二”这个弟子的成就,非常期待。

    只有当娘的阿圆撇嘴,在她眼里,文字跟图画没什么大的区别,前世的孩子们也能在这个年龄认识不少图画上的动物,事实上,只不过是由栩栩如生的一只牛,演变成一个文字“牛”而已。

    不过,看看“小老大”如今的惫懒样子,还真是担心被弟弟抛下的太远,阿圆也开始用功,没事儿时画了一张张“看图识字”,也张贴在墙上,主要用于“白展鹏”的进度。

    至于“小老三”宋好好,完全就还是放羊式的教导,黑丫头只对漂亮的色彩装饰感兴趣,没事儿拽一根丫鬟的簪子,薅一朵头花,就再也不肯归还,只能等熟睡了以后,再完璧归赵。

    这几天加了一个新毛病,早上起床得挑衣服穿,你拿的不合心意,就使劲扭动着身子不配合,谁要是坚决把“丑陋”的衣服套在她身上,那就跟捅了马蜂窝似的,哭叫的连老白家的人都能听得到。

    就目前估计,宋好好长大以后,肯定比白彩莲还要臭美一千倍。

    绿柳带着孩子终于赶了过来,本来想跟着李薇一起的,千总大人不让,一定得过完了这个年才允许老婆孩子往外跑,据说,李薇也打算先把宝儿培养一下,过完年,到迷糊阵来跟三个“妖孽”比试比试。

    “承宗来信说是这几天就到,我实在没耐心等下去了,这不,先看看嫂子和三个孩子。”绿柳还是跟阿圆最亲,虽然跟白家的那几口人关系也不错。

    白老二家生的是个闺女,白白净净的,大眼睛随了绿柳,眼珠子叽里咕噜转动的带劲儿,一看就觉得聪明可爱。

    跟自家黑炭头比起来,令阿圆鼻子酸酸的,好在还有著名的理论,说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只能希望着这话是真理,最好,让原本好看的变得越来越普通才合乎逻辑。

    “嫂子我跟你住,要是嫌挤,我们都去幸福苑,那里还给您留了一处最漂亮的院子,就靠近小河边,左边是我们家,右边是袁县令家,想不热闹都难。”绿柳根本没考虑,就选择了站在阿圆这边,老院子,只去送了一趟礼物。

    火炕的特点就是面积大,竖着躺不开就横着躺,不存在什么住不下的问题,三个大点的娃儿,围着一个小点儿的丫头,正研究着为什么她不坐起来,老躺着不烦吗?

    “等庄稼都租出去了,咱就回幸福苑享福去。”阿圆掰掰手指头,留在这里的日子还得延长几天,跟佃户们签约,把菜地的规划交代清楚,准备材料,不懂的地方还要亲自讲解。

    按照最俗套的做法,这些地的最终用场就是大棚蔬菜的养殖,西红柿首当其冲,大宋朝的一多半种子都在自己手里,不愁不够用的。

    所以,大棚的设想规划现在就得抓,砖窑厂的几个老雇工家里有想接手这事儿的,更得把意思交待明白,虽然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但是,相信老百姓的力量,你开了个好头儿,他们就能继续探索下去。

    小五终于见了面,这小子,把年前各铺面的账目全部结算完毕,安置放假了才赶回来见东家,账册和银票完美无误,脸上的得意劲儿就甭提了。

    碧儿躲起来没露面,小五也没有问,曾经的悸动烟消云散了似的。

    阿圆丢出一个荷包,从宫里流出来的大大小小的花样金锞子最受欢迎了:“给你孩子的,是男是女?”(未完待续……)

    PS:感谢yh_yh1166和身未动心的粉红票,感谢lizzie110的打赏。

第二百七十八章  故人来

    知道这老头儿的出发点,还是为了自己好,阿圆不再答话,脸色清冷下来。

    白老二笑了:“贾师傅,嫂子的委屈外人理解不了,只有她自己知道怎么做心里才舒服,我们,就只要嫂子舒服就好了。”

    超喜欢白老二这股子洒脱劲儿,对谁好,就是好了,不讲究那些陈腔滥调儿。

    到最后,剩下叔嫂两个站在了家门口,阿圆忽然问了一句:“老二,要是我的决心是跟你哥继续过日子,你再怎么说?”

    “那还能怎么说?我举双手赞成呗,只要你高兴!”白承宗连牙齿都笑出来了,凑上来仔细观察阿圆的脸色,夜色里,其实看不清楚。

    “还以为你真的想开了呢,嘁——”。

    不理会白老二的不屑,阿圆也纳闷另一桩恩怨:“老二,你那顿打,饶回来没有?”

    当初,可是鼻青脸肿的跑回老家的,不知道哥儿俩今天见了面,会不会有官司发生了。

    “有什么饶不饶的?是我自己不识相,男人嘛,打了就打了,皮糙肉厚的,不像你们女人家,心里堵了块石头,轻易搬不掉。”

    白老二打着哈哈儿回房,今儿人家得夫妻团圆,不能让绿柳跟自己挤了,好在砖窑厂的职工宿舍不少,护卫们住下,雇工们就早早的回家休息。

    这一夜,阿圆睡得很踏实,她归根究底还是脆弱的,需要有亲人有朋友不问对错的支持。

    何况婚姻这件事,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对错可言。

    原谅白老大。或者记恨白老大。关键在于心里堵着的那块石头。是不是可以放下。

    齐阿圆,不是一个肚子里能撑船的宰相,她可以把王太医派去继续给白老大开药,不代表就此可以把过往一页翻过,然后从头再来。

    更何况,就目前的形势来说,她也不一定就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马寻欢将军,终究还是要回到京城的。短暂的年假,给白承光还魂,然后继续迷迷糊糊的等待下一个新年放假?

    除非脑残了吧?

    京城里还有自己的买卖和府邸,杭州湾上的船还在造,阿福还在奔波于各地搜罗可以远销的产品……

    想想这些,就觉得其实孤身生活也挺好的,没有人嘟嘟囔囔的在耳边聒噪,想到什么就干什么。

    小五出发了,砖窑厂继续运营着,原本可以累积到开春再销售的红砖瓦。在雇工们透漏出去降价优惠的消息之后,忽然的。被抢疯了。

    老百姓经不起这样便宜价格的诱惑,雇工的家人,家人的亲戚,亲戚的朋友,拉着各样的大车前来抢货。

    账房先生忙得胡子上都蘸满了墨,贾师傅招呼着雇工们帮着搬砖,一整天没捞着在屋子里坐坐,天黄昏的时候,腿都疼了。

    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家需要翻盖新房,年前又开不了工,谁也不放心开了春再来买,万一郡主又把价格涨上去了呢?多少保证都不能安心。

    苦哈哈的庄稼人,熬一辈子,就是为的给儿子盖座房子娶媳妇,那么漂亮又结实的红砖都卖成白菜价儿了,不抢的,是傻子!

    仅仅三天的时间,砖窑上的所有存货全部清空,订单一摞一摞的,全是最普通的红砖红瓦,按照目前的出产数量,怎么也得烧到来年三月。

    这还只是朱阳县城这一块的内部需求量呢!

    账房先生细细的计算过了,按照目前的白菜价儿,这么大的销量,也赔不了钱,蚊子肉少不要紧,架不住蚊子量多不是?

    贾师傅终于放下了心,埋头钻进砖窑里督促干活儿,原本计划轮休是从腊月二十开始,经过投票决议,改成了腊月二十八到初三。

    都是大老爷儿们,家里的洗洗涮涮煎炸烹炒帮不上忙,还不如多干些活挣些钱来的划算。

    阿圆抽空儿去瞧了杨老爷子一趟,除了年礼,又送了一张童车的图纸,欢喜的老头子立刻紧赶慢赶的做了出来,中午阳光温暖的时候,四个孩子每人一辆,推到户外补钙。

    白老大应该是已经把身子养好了,有时候,会看到他站在远处注视孩子们,但是从来都不靠前。

    似乎,就是这样远远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欢乐的样子,就很享受。

    采莲经常送些吃食过来,阿圆不再拒绝她进家,谈笑如故。

    小阿文更是每天要跟“小老二”玩耍的,就像白老二对“小老大”,从心里疼宠的厉害,比对待自己的丫丫,一点不逊。

    日子很平静。

    五天后,小五凯旋而归,祁阳县的二百多亩荒地,已经收归阿圆的囊中。

    谁也没想到,与小五一块儿进家门的,还有一个不速之客。

    老熟人——万重阳——祁阳县令,来了。

    半年不见,白衫男儿换上了蓝衣翩翩,一举手一投足,已经焕发出一股官气。

    据说,祁阳县在他的治理下,已经有了那么一点百废待兴的意思,只是头痛祁阳是穷山沟子,良田少之又少,百姓的肚皮,艰苦了些。

    对于阿圆的投资荒地,于公于私,他都欣喜若狂,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父母官,他一直渴望着可以带领祁阳县的百姓吃饱饭,穿暖衣,任何一个投资者,都是最受欢迎的。

    分别时的尴尬与愤怒,似乎从未发生过。

    正好,阿圆也属于记性差的女人,故人相见,还生出几分兴奋之情,招呼着添置酒菜,叫上阿文和老二夫妻俩儿作陪,小五执酒壶,喝了个痛快。

    “山里怎么会穷?那不就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吗?重阳你是不是没有调查清楚?山蘑菇山果子山里的野生动物,哪一样送出来不是银子?京城里的山珍都卖成了什么价,难道你不知道?”

    阿圆心肠好,最听不得别人守着宝山还吃不饱肚子,万重阳好歹也跟姐有过交情,这么落魄的走出去,姐都觉得丢脸!

    万县令的脑袋也抬不起来,再干一杯酒,抬手给自己的脑门一巴掌:“我当然知道,祁阳的山里也有不少好东西,可是运不出来,山民轻易不下山,背个野物换点家用的话,要用一整天的时间打来回,都得用脚爬上爬下,靠人背,最多能有多大出息?山下面的百姓种地,那产量根本赶不上周围县城的一半儿,一到冬季,家里的余粮就吃完了,全等着县衙里救济,我这个县令所能做的,就是拼命的跟登州府索要救济粮……”。

    说到难处,这个穿戴的干干净净的县令,借酒遮脸,竟然羞愧的哭了。

    阿文到过那个地方,跟着摇头:“我们这儿老是担心旱,祁阳不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就够用,还要偶尔爆发一次两次的山洪,山下面种的庄稼,根本不够冲击的。”

    这样一说,如诗如画的山川,就成了人间地狱一般的所在。

    前世的山民可没这么穷困,靠山的吃山,靠水的吃水,老天爷给的其实都是风水宝地,端看你怎么利用。

    “我们买下来的那块荒地,也会被山洪冲到吗?”

    先担心自家的买卖,要是也时不时的被冲一会儿,这砖窑,也不能盲目的就去建,京城的教训还没忘呢!

    “那块地方距离山坡远着呢,万县令跟着小的一块儿去丈量的,山洪一般情况下冲击不到。”小五急忙解释。

    “那,雇工好找吗?总不能全让咱这边的人过去……”。阿圆蹙着眉头,得先把自家的砖窑方方面面都理顺了。

    “这个你放心,包在我身上,最好,砖窑厂的雇工全用我们那边的人,这样,能多几个吃饱饭的。”万重阳没喝醉,听到这里立刻精神起来。

    “山洪一爆发,土房子就被冲的没法住人,你们的砖窑厂盖过去,我就要号召大家都改建砖房,这样,就能耐冲些。”

    “我还能保证砖窑厂的安全,县衙里的人随便调用……”。

    根本用不着阿圆提条件,死心眼儿的小子就主动把自己能做的,都下了保证。

    说实话,这是个好官,只不过出身乡间,没有推举的高官后台,才被安排到最穷困的地方去熬资历,反正也没指望他做出多大的业绩,朝廷有名的几个贫困县之一,年年救济,哪天自己不追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