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仙家农女 >

第203章

仙家农女-第203章

小说: 仙家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丫,你尽管把心中所想说出来,咱们这几把老骨头一定会全力帮你的。”

    “对,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得了众人支持的寒初雪更淡定了。

    “我和娘、哥哥他们的想法也是刚有个样子,至于如何完善还需靠各位叔伯长辈,之前我们一家子商量过了,不能因为一些反面例子就不让村里的孩子念书,不过既然看到了问题,那么日后也应尽量避免,所以我们想着,这乡塾的教导方式是不是能变一变。”

    村长一听,来了兴致,“你们想怎么变?”

    寒初雪朝他笑了笑,“我们的想法其实比较实际,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是科举之路说是千军万马亦不为过,真想靠科举走上仕途改换门庭,能做到的毕竟是少数人。”

    众长辈听得纷纷点头,不说别的,就是那寒秀才念了大半辈子的书可不也就只是个秀才吗,而那寒永松,有个秀才老爹打小教着,结果念了几十年书也就是个童生,这官自是人人想当,但像他们这样的庄户人家还真没几个人能当得上。

    “所以我跟娘他们商量了一下,既然如此,乡塾的教育目标何不改一改,不再以科举为目标,而是教学子各种谋生技能,除了教会他们识字之外,另外还可教他们算数、计账甚至于是习武、经商,如此各学子学成之后,就是不留在村子里种田,也可以到镇上甚至是去到县里郡里谋生,总比一辈子困在那几亩口分田上要来得好。”

    众长辈一听,全都眼睛一亮,这主意可真不错。

    正如二丫所说,那几亩口分田真的是养不饱人的,只不过也饿不死就是了,所以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村民们也就代代守着它过日子了,而但凡有点手艺和门路的人,其实都会出外谋生的。

    就像寒远方一直在县里做工,而他的田则是寒永远种着的,这样寒远方不用困在村子里,而寒永远家又能多一些口粮,让一家子过得更好,若是寒远方能存得一些钱,还可以回来买几亩地,如此一家子的日子就更滋润了。

    这其实是不少村民心里最为理想的生活方式了,之前墩子每年都会外出做工,其实打的也是这主意,想着自己能学到一门手艺,日后弟弟留在村子里照顾爹娘,自己留下口分田出外求生,如此两家人的日子便都可以松泛一些。

    所以现在听到寒初雪说的这主意,众长辈不由都心动了。

    村长既有些激动又有些担心,“可是二丫,这样的先生咱们村子请得到吗?”

    寒初雪浅笑道,“光靠我们肯定是请不到的,但这事我还跟罗家两位夫人商讨过,她们听了之后,也甚感兴趣,这头一批先生罗家可帮忙先找来,而且两位夫人的意思是,若是乡塾里真有读书的好苗子,也可以到镇上罗家的私塾里去。”

    众老人精一听,皆满面红光,大爷爷更是兴奋的直接站了起来,“二丫这话当真?”

    显然金榜题名,光耀门楣这纠缠了他几十年的念头还是没能完全抹去的。

    寒初雪肯定的点点头,“大爷爷,这是真的,所以各位不必担心村了真出了文曲星却没了用武之地。”

    这话一出,众人都不由跟着大笑起来,文曲星下凡这可不是想有就有的,不过这话总是爱听的。

    村长当即代表众人拍板,“这事咱们都没意见,二丫、永柏媳妇、大柱就照你们想的做好了。”

    把自己该说的说了,寒初雪朝大柱使了个眼色,该大哥上场了。

    第一次担此重任的大柱,暗自握了握拳,给自己打了下气,这才起身道,“各位叔伯长辈,小妹刚才说是乡塾的分科问题,还有个学分问题,也是需要说的。”(未完待续。)

第505章 学分制

    学分?

    这可是新词,众人顿时好奇了,“啥是学分呀?”

    大柱憨厚笑道,“就是记录一个人学习的好坏,初步分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而凭定的标准不再像以往那般,只看作文章或是背书的成绩,还包括了一个人平日的行为品性和各科综合成绩,简单的说,若是像往日那般,一心只顾着读书什么事也不管的人,是不可能拿到优良的,而只有拿到优良的人,才有可能拿到推荐,比如说到镇上罗家的私塾里念书,又比如说学算数记帐的被推荐在罗家或是日后我寒家的铺子里去当帐房先生。”

    寒初雪笑着补充了道,“而且我们家跟罗家有个想法,就是日后在县里、郡里甚至是京城里都建立会馆,日后去参加考试的学子只要得了优就可以免费入住,免费坐会馆的马车来回。”

    也就是说得了优学分的学子,日后就是去参加科举也不必担心路费的问题了。

    这下子所有人眼睛都亮了,虽说他们对当官没啥想法,但那是因为自家没那条件呀,但若是有人提供了条件,哪谁不想搏一搏呀,毕竟鲤鱼跃龙门,要真跳过去了,不说别的,光是那免税田就够让一家子过上好日子的了。

    顿时所有人都控制不住的围住了寒初雪兄妹,纷纷追问起这学分问题来,而这取材于现代的学分制度,寒初雪早跟大柱详细讲解过了,现在正是让大哥展现一房长子风范的大好机会,她自是不会跟他抢这风头,把发言权全交给大柱了。

    大柱虽然紧张,不过经过弟妹的特训,又清楚自己身上担子的他,还是不负所望的跟众位长辈把那新鲜的学分制度给解说清楚了。

    其实说白了,这学分制度就是取材于现代的德智体美劳,只不过寒初雪针对大昌朝的情况做了一些相应的变动,让众人更好理解和接受罢了。

    会有此设定,一来是随着寒家事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已经必须提上日程,而以大昌朝的宗族观念和地域意识来说,寒氏一族的子弟及下棠村中的年青人,无疑是最好的培养对象,虽说不一定百分百可靠,但比起外人来说总是可靠一些的,二来嘛,就像寒初雪之前说的,下棠村毕竟是寒家的根,不管能有多少子弟可以培养成才,村子的生活条件好了,宗族的势力强大了,对于寒家来说总归是有好处的。

    经过大柱一番解说,一众老人精也全听明白了,极感兴趣之余,也纷纷表示无条件赞同,虽说这样的学分制比起以往单单只看作文章背经史复杂了一些,严厉了一些,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子弟,肯定要比寒秀才那样的读书人要来得好,要来得有良心。

    毕竟他们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对于功名利禄看得并不重,要的也不过是父慈子孝阖家和顺,而以寒家这新方式教养出来的人,就算没什么大作为,至少也是个有担当的大丈夫,是一家的顶梁柱,而这对于普通农家来说已经足矣。

    喝了口茶,缓了缓自己激动的情绪,村长这又问道,“大柱,照你们这说法,咱们村是不是应该自己盖一个乡塾呀?”

    众人一听,对呀,还真差点把这事给忘了。

    因为各村有能力有心力送娃去念书的人家并不多,所以是几条村子合在一起建了一个乡塾,可如今寒家提出了这新的教育方法,他们村子是没意见了,其他村子的人可不一定肯同意,而且要请那么多的先生,若是让其他村子一起负担,肯定不乐意,但若是自己村子全负担了,却让他们白占了便宜,虽说这钱是寒家出的,众人心里还是不乐意的。

    所以想来想去,只怕还真要自己村子另建一个乡塾才行。

    这一点,寒家母子几个商量的时候自然也是考虑过的,当下大柱便笑道,“村长所言极是,刚巧从我们家麻园去元宝山的方向正好有片荒地,我们的意思是,先由我们家出钱,村子里出人力,在那边建一个乡塾,因为刚开始,也不必建太大,等日后村子里的后生有出息了,再慢慢的扩大。”

    听说寒家愿意出钱,众人哪里还会有意见,反正秋耕已经完了,村子里的壮劳力正闲着呢,已经有不少人打算出外找活干了,可不就正好派上用场了。

    寒初雪笑着补充道,“至于附近的荒地,就当作是他们上劳动课的场所,交由学子们自己开荒耕种,就算不能种粮食,种些瓜果蔬菜总是可以的,待日后收成了,让乡塾组织去镇上卖掉,便可作为乡塾的部分支出费用。”

    大伙一想,这主意好呀,反正那荒地是村子里的,一直就那样丢荒着也没啥用,交给乡塾上课用,既可以让娃儿明白种地的辛劳又可以增加乡塾的收入,这可真是一举两得呢。

    当下双方便一拍即合,村长立即兴冲冲的回村子里找人量地去了。

    而其他人也纷纷回家里召集自家的族人开会,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先放一放,一定要先把这关系到日后世世代代子孙福祉的乡塾整出来。

    待人全散后,秀娘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雪儿,一下子请那么些先生,还要建乡塾,咱们手上的钱会不会不够呀?”

    寒家之前挣的钱都用掉了,现在手上也就是把二麻卖给罗家的那笔钱,可是要撑起一座乡塾,就算秀娘没念过书也明白,花费肯定是不少的,更别说小闺女还想出那么些的科目来,这花销得多大呀。

    寒初雪倒没什么担心的,毕竟她手里的钱可不光是那些,从秦人杰他们那得来的银钱她可没用过呢,那笔钱她本来就是想用来作善事的,如今给村子里建乡塾可不就是善事一桩吗,就算不全用那些钱,用一部分总是可以的,所以资金那是完全不用担心的。

    当然这实话可不能告诉母上大人,当下她便轻笑道,“娘,这摊子听起来挺大的,其实比起一般乡塾也差不了多少的,劳动课的地已经有了,工具各家各户自己也有,至于先生村子里那么多的老把式,您还怕没人教吗?”(未完待续。)

第506章 万事俱备

    “至于学武,也不必急于请武术师傅,您可别忘了,大哥和三哥他们可全跟我学过长生拳的呢,这一门课完全可以让他们来教的。”

    了空尊者特意因自己最初的体质而创的长生拳跟修仙并无大关系,反而跟世俗武功有些接近,所以寒初雪方会毫无顾忌的教给大柱他们,如今自然也不惧教给村子里的人。

    不过大柱听到她这话,倒是有些怯了。

    “小妹,你说让我来教?”

    寒初雪冲他点点头,“没错,大哥,来学堂的那些孩子并没谁学过武,一开始学能强身健体的长生拳最合适了,等他们打好基础了,要是真有人有这方面的天赋,我们再请真正的武教习也不迟,而这长生拳你早学会了,难道你还怕教不了毫无基础的人的吗?”

    当然她会属意让大柱去教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建立大柱在同族同村跟他同辈之人中的威信,毕竟寒家这以后的家业多半是要交给大哥来掌管的,若是他在同辈之中的威信强了,日后才能更好的握控家业。

    不过还不明白她这层深意的大柱还是有些踌躇,“小妹,长生拳大哥也不过学了几个月而已,其实你来教不更好吗?”

    寒初雪瘪着嘴看着他,“大哥,你希望你妹子在那么多的外男面前舞手弄脚损失形象吗?而且男子学武少不得会赤膊露胸,你真想让我看到那种场面?”

    这……

    大柱顿时无言以对。

    而秀娘更是直接一锤定音,“这可不行,书儿别说了,就这么决定了,就由你来教。”

    小闺女虽说只有十岁,但到底是个姑娘家,怎么可能天天跟着一群赤膊露胸的男娃混在一起呢。

    于是大柱的武教习之位,就这么决定了。

    而村长等人的动作也极快,当天下午就把地量好了,因为是村子里的公用地,如今又是作为公用的乡塾,自然不需要买地契什么的,这倒省了不少事。

    大柱兄弟第二天就把之前帮自己家建房子的老师傅给寻来了,拿着尺寸实地堪查了一遍,建乡塾毕竟不比建住房,方案很快便定下了。

    是一个二进院子,前院是一排教室,后院是请来的那些先生的住所、图书室,还有一些学子宿舍和澡房。

    既是培养人才的,除了村子里的人,寒初雪还打算把自家下人、雇工中年纪小的孩子全送到这学习,不说别的,小桑园那边就有一批这样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不可能全住到自己家,所以宿舍是肯定要备的。

    会建澡房则是因为有武术和劳作课,少不得会弄得一身的汗和泥,而且住在乡塾里的学子也是需要洗澡的,若是像自己家那般在房内设洗澡间这就太占地方了,所以寒初雪才把现代大学里的澡房给搬来了。

    澡房旁边就是厨房,这样挖一条火龙贯穿澡房,冬天就不用怕澡房太冷了,而再透一条管子输水过去,洗澡就会有热水不必光用冷水洗澡了。

    当然在古代想达成这目标,光靠寒初雪是不行的了,所以她又借助曾老爷的人脉请来了一个姓姚的工匠,加上极感兴趣的林子,几个人凑在一起就着寒初雪的“新”构想挖空脑子的琢磨起来。

    别说三个臭皮匠还真顶得一个诸葛亮,当乡塾建好后,还真让他们研究出办法来了,看到成品后,姚工匠兴奋得差点要绕着院子跑几圈,不过寒初雪紧接着抛出来的实木双层床又再次把他的心思给引走了。

    这是特意为学子们的宿舍准备的,目的当然就是为了结省空间,毕竟这片荒地不光是建乡塾,在院子后还要建个练武场,而旁边的荒地还需留下来给学子开荒,乡塾本身能占的地方并不算大,只是用来睡觉的宿舍自然是越省空间越好。

    不光是宿舍,就是先生的住所、图书室等地方,寒初雪也尽量把现代能用的装修理念都给用上了,尽可能的结省空间。

    而她这一个个“新奇”的想法,不只是林子叹为观止,就是姚工匠亦心惊不已,最后的结果就是,这原本干完活就要走的巧匠,直接被勾引留下来了,负责教对木工巧技有兴趣的学子。

    这项技艺在大昌朝人的观念中算是下九流的技艺,但在寒初雪看来却是一个应该传承下去的技艺,若是学得好了,可不光是会做些木工活或新奇的小玩意,而是能朝机关大师迈进的,也正是她的这种想法,让姚工匠有种遇到知音之感,这才最终决定留下。

    而本只是关心寒家出资的这个乡塾进度的曾老爷,来过几回,对这最新的教育理念一再了解之后,也起了兴趣,竟找上寒初雪表示,他想当算数先生,而且不要钱。

    这还真是意外之喜,要知道秀娘的担心并不是没道理的,一下子请那么多的先生,一是不好请,二来这花费也确实不少,原本为了节省寒初雪还想着要把邱从富调过来,暂时充当算数这门功课的先生的,没想到曾老爷居然会相中了这个位置。

    比起沉默寡言连谎话都说得严肃无比的邱从富,无疑能说会道、善察言观色的曾老爷更适合这位置,至于不要钱什么的,当然是不行的,不过大家既是亲家,就算不给钱,在其它方面也是可以弥补的,而这对于刚起步的乡塾来说,无疑又能省了一笔开销。

    而到最后差的就是一名教授诗书史集的儒学先生了。

    以寒家和曾家的人脉,这样的文儒还真的不好找,所以这事最终还是需麻烦罗家,又因为下棠村的这个乡塾使用的是全新的教育理念,一般的儒生还真接受不了。

    有些人一听说便不屑一顾,有些人则是来看过之后,对于自己要跟几个乡下老头子(教种田的大爷爷)、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