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仙家农女 >

第207章

仙家农女-第207章

小说: 仙家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姚老的这额外加课,寒初雪自是举双手赞成。

    而在这些正式课程之前,还有一个晨练,其实也就是把大柱兄弟俩的晨练扩大到全体书塾的学员,也就是跑跑步打打拳以增强学子的身体素质。

    对此姚老也是极为赞成,不过这老头挺会横插一手的,得知这事后,居然让他想到,让学子跑步打拳的时候兼晨读,或者是晨背更合适,从千字文、百家姓直到大昌朝的古诗集,由易到难每天都得背,背不出来的还得受罚,而他那千奇百怪的惩罚方式,就是寒初雪这个现代灵魂也不由叹为观止。

    难怪这老头在京城呆不下去,这么爱搞的老头,一般人还真受不了。

    因为要统一晨练,所以学员的早饭只能在书塾里吃了,而凡是对自己村子弟有益的事,村长等人肯定是无条件赞同的,所以晨练是不能少的,至于早饭也不能光靠人家寒永柏家来整,于是几个村中族老一合计,办法便有了。

    由有子弟在书塾念书的各家各户,轮着每户负责去煮一天。

    至于粮食,虽然寒家愿意出,但村长他们也不是贪得无厌的人,人家寒家已经出钱帮村里盖了这么大一间书塾连里面的桌椅床铺什么的都做好了,这学员吃的粮食总不能还全让人家寒家出。

    所以召开全村会议商量过后,便决定先由全村每户三斗粮的凑一部分,真不够了再由寒家出,而日后等寒秀才捐的那一亩免税田有收成了,就全交给书塾,学员开垦出来的那一大片荒地,有收成后也全当作书塾的伙食。

    因为现在还全是村中的子弟,也就是在书塾里吃一顿,所以这些粮食应该也就够了,至于吃住在书塾的先生则还是寒家负责的,毕竟村里的条件也就那样,想让人家先生吃些好的也没这心力。

    至于说日后要收些住宿的学员,那肯定是要收束脩的,自然也不必担心这口粮的问题了。

    而就在广源书院一切都步入正轨,开展得井井有条的时候,下棠村也可以说是怀集镇第一间女子书塾也开张了。

    想得到那些男尊女卑的老顽固同意在村子里建一间女子书塾,秀娘和大丫本来还真的不太抱什么希望的,却不想寒初雪一出马,只两句话便摘掂了。

    把大爷爷和村长等一群耆老找了来,寒初雪也就说了两句话。

    “各位叔伯长辈,请各位想想,旁的村子全都是一些目不识丁的村姑,偏生我们村子里的姑娘能读会写,能织布会绣花,外能扶助夫君内能教养子女,如此贤良淑惠的女子,众人会不会打破头的想抢着抬回家当媳妇呢?”

    “村子里的姑娘不愁嫁了,下棠村的名声传出去了,听说下棠村的小伙要讨媳妇时,有闺女的人家会不会打破头的想把闺女嫁进来呢?”

    末了欧立梅悠悠的加了一句,“要是换成了我,这么好的人家,就是不要嫁妆不要彩礼也非得结这门亲喽。”

    原本已经因为寒初雪那两个问题陷入沉思的寒大爷爷们顿时眼睛一亮,不要嫁妆?不要彩礼?

    这得是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条件呀。

    要知道在大昌朝农村,除了读书难,过来就是婚嫁之事了,而读书难,了不起就是不读,反正只要有口分田总饿不死人的,可是这婚嫁之事却是不能省的呀,这可是关系到子孙繁衍的大问题。

    偏生不管是嫁妆还是彩礼遇上贪心点的或是家里穷一点的,就是挖空了家底都凑不齐的,想当初寒永柏家可不就是这样吗,以至大柱都快十六了才定了门亲,这还是因为寒家后来发财了,否则只怕到现在这娃的亲事都还没着落呢。

    于是一群激动的老头子稍一碰头,转瞬便拍板了,开,这能让别的村抢着要自村的闺女,抢着嫁自村小伙的女子书塾必须开。

    没地方?

    村长眼珠子一转,有主意了,就用林小山的屋子。

    林小山死后,林媳妇被罚进了林氏宗祠,他的媳妇终是受不了跑了,惟一的儿子林石头刚刚才让村子像烫手山芋似的丢进了广源书塾当了首名寄宿学员,所以现在林小山的屋子正空着呢。(未完待续。)

第515章 客串教拳

    林家众人听后一合计,这办法可以,反正不过是用来给几个女娃子作书塾,又不是住人家,等以后林石头长大了要娶媳妇的时候再还他就是了嘛。

    于是乎下棠村女子书塾也就这么顺顺当当的开起来了。

    因为曾老爷每天早上都有两堂课,所以曾莹儿也就能跟着自己老爹一块来了,等曾老爷要回镇上的时候再跟着一起回去,安全那是完全的没问题,也不需要寒家特意派车去接了。

    听说女子书塾开创的本意就是想让自村的女娃子好找婆家,村里有闺女的人家,尤其是那些接近说亲年龄的人家,都纷纷把闺女送来了。

    除非真的是完全偏心得没边而且是铁石心肠的人,否则就算有些重男轻女,心里头还是希望自家的闺女能嫁个好人家的,一个乡下女娃子,要是真的识字那得多金贵呀,说不得不用嫁泥腿子,而能说一门镇上的人家呢。

    更别说人家书塾还教织布绣花,及其他一些当家妇人该会的东西了,在村民心中这可不是书塾,而是好媳妇学堂呀,还不收束脩,不参加的那才是傻子呢。

    所以这书塾一开张,村里年龄合适的女娃子基本都来了。

    因为寒初雪早说过了,这不是奔着培养女状元去的,所以曾莹儿上课也就松泛了许多,每天教十个字,再教一些绣花、织布的基础技巧。

    因为不管是生字还是织布绣花,大丫同学都算是个有基础的人了,于是很顺理成章的被曾莹儿定为了助教,当然这词又是寒初雪“发明”的,曾莹儿觉得贴切的,也就这么喊了。

    对此,村里的女娃自是没什么意见,毕竟要不是寒家她们这些穷女娃根本就不会有识字的机会,再说人家大丫也确实比她们强,当那个什么助教也真的合适。

    当然既是助教,就不能大丫大丫的叫了,这得多损女先生的颜面呀,所以大丫基本要被大伙遗忘的大名终于派上用场了,寒玉仪一听就挺有格调的,自此代替了大丫这个土妞名,成为了下棠村村民的通用称呼。

    自此寒家四个孩子终于都甩掉了乡土气息极浓的小名,除了家中长辈有时会亲昵的唤上一两声,再没人用这小名唤他们了。

    而当上了助教的玉仪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拘谨,跟人说多几句还会脸红,随着一天天的过去,在曾莹儿有意识伯鼓励下,在村中各小姐妹羡慕、信服的目光中,这娃也终于渐渐找到了自信,性格也跟着变得开朗大方了许多。

    本还担心大闺女因为寒永松的算计差点被卖给平老三而变得更内向更沉静的秀娘,看着她脸上的笑容日渐一日的增多,一家人聚在一起时也变得活泼了一些,这才放下心头大石,毕竟都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哪一个出事她可都会心痛的。

    看大姐果然如自己所想般越来越开朗了,寒初雪也是很高兴,随着两家书塾的步入正轨,这娃又闲下来了。

    闲得无事,她干脆也跟着二姐跑到女子书塾里去了。

    对于寒初雪,村子里的人现在是敬畏有之,好奇也有之,毕竟经过上一回的事,大伙都知道寒永柏的这个小闺女根本就不是普通人,这娃儿一怒,那可是随时能要人命的。

    不过因为随后寒家出资出主意帮村里建了两间书塾,倒是让村民心中的害怕淡了许多,尤其是女子书塾里的女学员,听说这主意是寒初雪出的,对她的感激多过害怕。

    最开始看到她还有些害怕不敢上前,但随着寒玉莲领着小姐妹缠着寒初雪想学武功,而寒初雪还真答应后,一众女娃儿的心中的害怕便消散了,尤其是家中有兄弟在广源书塾的,早听说过玉书现在教他们的长生拳就是上回突然出现的那位佛祖教寒初雪的,那可是佛祖的亲传秘技呀,谁不想学呀。

    寒玉莲会闹着想学,也正是在家看弟弟耍过,那小子说起这拳的来历还臭屁得很,玉书哥的拳法还是初雪教的呢,要是自己能得到初雪亲自教导,那可不是跟玉书哥一样,变成玉孝那臭小子的师叔了?

    就冲着这一点,仗着自己是堂姐的身份,寒玉莲自是死磨着寒初雪要学拳。

    有了她带头,其他女娃子自然也动了心思,毕竟以村民的生育能力,基本每个人都会有些兄弟的,自然也都像寒玉莲一样,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刺激。

    反正闲来无事,寒初雪自然也不推辞,再说了空尊者的这拳法本就是因为自己小时候的体质而特创,跟修仙没什么关系的,反而跟世俗的拳法有些相近,就是教给这些普通人也是没问题的。

    当然这娃是闲不住的,叫她天天来书塾报道教练拳那是不太可能,所以教了开头,她便直接当起了甩手掌柜,二姐也会的呢,自己没空时就让二姐教好了。

    于是乎玉仪又多了一项任务,对此脾气好的她也只是笑笑,没多说什么,毕竟自家小妹的性子她是清楚的,而且自家小妹还要修炼呢,总不能把她困在这小小的女子书塾里吧。

    寒玉莲得了寒初雪教导后,少不得回家显摆给寒玉孝看,咱这拳法可是你师父的师父教的,比你的厉害。

    寒玉孝正是不服输的年纪,哪里肯服软,于是姐弟两个便在自家院子里比划开了,都没学多久,自然没办法打得多热络,不过嘿嘿嗨嗨的,倒是把一直在房里闭关苦读的寒玉华给折腾出来了。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看自家大哥的脸色好象不太高兴,明白是自己两人吵到他了,寒玉莲顿时低着头不敢吭声。

    寒玉孝倒是胆子大些,笑着解释道,“大哥,我和姐在练拳。”

    说着这娃还特意嘿嗨的耍了几招,“大哥你看,这可是玉书哥教咱的,说是小堂姐从之前出现的那位佛祖那学来的呢,可厉害了。”

    这拳厉不厉害寒玉华还真没看出来,不过这来历倒真的挺厉害的,只是……

    “你们闲着没事,跑去缠着玉书哥学拳了?”

    玉书哥起步本就比较晚,这两个小家伙再跑去缠他学拳,那不是更耽搁他的学业吗。

    一想到此,寒玉华不由沉下了脸。(未完待续。)

第516章 寒玉华上书塾

    因为他的神情太严肃了,寒玉孝终于发现自家大哥好象不太高兴,这娃也不傻,眼珠子一转便猜到大哥误会了,忙摆手道,“没有,这是玉书哥在书塾里教大伙的,是在下午的武术课上教的。”

    寒玉华一怔,“你们书塾还有武术课?”

    寒玉孝兴奋的直点头,“有呀,而且不只有武术课,还有其他好有趣的课呢。”

    说着他扳着小指头数给寒玉华听,“姚师傅的手艺可好了,做出来的木马摇起来就真的像会跑一样,那鸟儿不说还真没谁知道是木头做的呢,曾先生教的咱不是很喜欢,不过栓子哥可开心死了,玉海也爱听,不过最厉害的还是姚夫子,是小堂姐和玉烾哥由罗老夫人领着亲自去请回来的,林石刀(村长的孙子)说听他爷爷说,那可是在朝庭那做过大官的,可有大学问了,不过姚夫子太爱罚人了,但是他晚上教咱们下棋也真的挺有趣的。”

    听着弟弟巴啦巴啦的说着,寒玉华越听越迷惑,这村子里的书塾到底想干啥呀,居然教得这般杂的。

    这娃自罗安扬被罗老爷带着上京城后,觉得在罗家住得不太好,就回家来了,这次的童生试因为寒玉祈和陆家豪的原因而没能参加,在他心里多少有些不忿,为了争回一口气,自回家来后,他就一直闭门苦读,寒永竹夫妇也明白儿子心里憋了股气,所以也没打扰他,因此这娃虽就住在村子里,但对村子发生的事,其实还真的不太清楚。

    上回他会出现,也是因为突然又打雷又垮屋的声势挺大的,还离他家近,这才引起了他的注意,后来从弟弟那听说是寒初雪要找寒永松算帐,生怕这年纪尚幼的堂妹会被寒永松那一肚子坏水的家伙算计到,他这才匆匆赶去的。

    事情解决后,看到寒永松一家子的下场,他心中的郁气也算是消了,不过也由此得到了不少警醒,明白什么事都不能想着投机取巧,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方行,于是回家后便又再次闭门苦读,就想着在下一次童生试时一举夺魁,继而拿下秀才。

    也正是因为这样,广源书塾的声势虽然闹得挺大的,这娃儿却一直没去关心。

    而寒永竹夫妇想着以自家儿子的底子,只怕去村里的书塾也不会有什么进展还不如在家自己念呢,所以也没特意跟他说过。

    直到今天,寒玉华才从弟弟嘴里知道自己村子居然开了一间这么奇怪的书塾。

    到底是少年人,好奇心肯定是少不了的,尤其是寒永竹夫妇回来后,从他们那知道姚老的大致来历后,他更想见见这位真正的翰林学士隐世鸿儒。

    于是第二天,他特意起了个大早,跟着寒玉孝一块去了书塾。

    看到他来,玉书兄弟俩自是高兴,二话不说拉着他就一块加入晨练队伍去了。

    被夹在绕着书塾晨跑的队伍里,一开始寒玉华还有些不以为然,结果不一会,便听到他们整齐的背起了千字文、百家姓,甚至最后还背起了一些颇为出名的诗词。

    看着自家弟弟一般大小的一群小萝卜头居然也背着有模有样的,寒玉华不由有些改观,也决定继续看看。

    跟着大部队回到书塾里,入门的照壁上题着一首诗,细细看清,寒玉华不由心神一振。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好诗,说得好。”

    击掌赞了声妙,寒玉华有些兴奋的拉着玉书,“玉书哥,这就是那位姚鸿儒所作的吗?”

    玉书笑着摇摇头,玉烾在旁有些得意的道,“玉华哥,这字是姚夫子写的,不过这诗可是我们小妹作的。”

    “什么,这是雪妹作的?”

    寒玉华有些难以置信,但想想自己那个堂妹的来历,他又觉得这还真有可能。

    果然老实的玉书有些骄傲的也点头了,“是小妹作的,姚夫子就是因为小妹这诗最后被打动,愿意留下来当夫子的。他说这诗写得好,有志气,所以就特意刻在了这照壁上,让大家伙出入都能看到,不要妄自菲薄应该自立自强。”

    再次细细的品味着眼前的诗,寒玉华大受震动,“说得没错,吾等虽为寒门子弟,可也不该妄自菲薄,王侯将相本无种,吾等只要好好努力,谁又敢说我们这些寒门子弟没有出头之日。”

    “说得好,有志气。”

    随着这声赞,满脸笑容的姚老从照壁后转了出来,打量着寒玉华,面生得很。

    “这是新学员?”

    玉书忙介绍,“姚夫子,这是我堂弟寒玉华,原本在镇上的书塾上学,因为腿受伤了所以回村子里来休养,现在伤好了,才出来走动的。”

    明白了眼前人的身份,寒玉华一整衣襟,中规中矩的朝姚老深深一揖,“末学寒玉华,见过姚老先生。”

    姚老轻嗯了一声,“原来是寒家子弟,难怪有此志气,不错,不过年轻人可不能光有志气,还得有实力才行呀。”

    寒玉华听训般的仍躬着身子,“姚老教导得是,末学日后定当继续努力,定不会让刚才的话成为一句空话的。”

    “好。”姚老满意的点点头,“时辰不早了,你们赶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