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小娘子-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深思。
佛教在大商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上到位列朝堂的高官,下到走街串巷被人信仰的游方和尚,这股势力实在太强大,强大到已经成为皇子们争夺头上那位屁股底下那把椅子不可或缺的力量。
喜乐大师出名太快,风头正盛的时候不是没有皇子有意拜他为师,借他的势得到信徒们的支持,可喜乐大师突然跑没影了。发现山中水道的时候几位皇子更是意动,可喜乐大师在宫里走了一圈,窝到山水县收了两个土包子。离的远了,众多势力才放下心来,渐渐把这不按常理出牌的野和尚忘在脑后。
师傅的力量自然最后都会传给弟子。喜乐大师一直没有明确说自己是那一派,也没有大肆开山立派。前些年几位皇子还能放宽心,可自从圣上下令建造喜乐寺,喜乐大师在山水县的各种事迹传来,越来越多的人信仰喜乐大师。他们不得不重新估量喜乐大师这个野和尚的分量。
现在喜乐大师又弄出了稻田养鱼,这下整个大商恐怕除了不能种植水稻的地方都知道了喜乐大师的本事。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啊,有人要惦记了啊!
喜乐大师在嘉元帝心中就是自己帝王路更进一步的明灯,指引自己走向帝王生涯的巅峰。不过嘉元帝对喜乐大师的信仰目前还没到眼花缭乱的地步。嘉元帝冷静下来后直接命人把统管农业的大司农喊来商量稻田养鱼的事情。
稻田养鱼能够增加产量这个嘉元帝一点也不怀疑,但四成这个数据太高了,高的他有点不敢相信。这个数据能不能在其他地方保持下去,又是另一个问题,推广稻田养鱼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要好好办,给自己的帝王履历再添一朵小红花。
第五十七章 赶兔子
念着杜家的好,今年杜家秋收村里不少族人都过来帮了把手,相对于往年,今年家里的劳力们反而轻松许多。
稻子是秋收中的重中之重,还没好好歇口气各种粮食扎堆成熟,整个杜家村再次陷入连轴转中。
东山下的苞谷老了,南坡上的高粱压弯了腰,东南地的豆子裂开了嘴,小河沟的莲藕能出塘了。
家家户户忙起来,杜家大大小小全下了地,家里只剩下杜奶奶带着杜小喜柳垚和三嫂家的小侄子。
家里一个个忙的要命,晚上回来兜头就睡,自然没人注意到来家做客的柳垚。几天的工夫,在杜小喜的带领下柳垚对杜家已经熟的不能再熟。
杜从云小朋友撅着屁股在院子里玩泥巴,杜小喜则带着柳垚帮着杜奶奶掰黄豆。
一颗颗饱满圆润的黄豆掉进簸箩里,杜小喜想到了美味的豆腐和黄豆猪脚汤。
杜奶奶年龄大了嘴闲不住,闲话的主题是这次稻田养鱼是真好,小丫头是个有福气的。有时也要说地里其他的庄稼收成怎么样。
“咱家能干活的人还是太少了,过了这阵让你娘快点给你四哥张罗媳妇儿,多个人干活家里也能松快一点。”
杜小喜正低着脑袋数豆子,听了这话嘴巴张的大大的。
杜四哥杜至忠今年十八岁,这个年纪娶媳妇儿杜小喜倒没觉得有多么摧残祖国的花朵,毕竟上辈子杜家周边不少人不上学的话都是二十不到就结婚了,套用杜妈的话就是‘再晚就都是别人挑剩下的了’。
杜四哥是腊月生日,说是十八岁,其实周岁还不到十七。自从杜家和柳家成了亲家上门给杜小喜几个哥哥说亲的不少,年纪正好的杜至忠自然是十里八村丈母娘们心中的好女婿人选。杜奶奶和杜娘这一年多来一直在慢慢挑,颇有种挑花眼的感觉。
杜小喜愕然的是,亲奶奶,你孙子娶媳妇儿就是来家给干活的语气要不要说的那么理所当然。
杜小喜瞥了眼乖乖捡豆子的柳垚。
幸好,幸好,咱以后嫁的是土豪,不用到别人家干活。
接连忙了小半个月,杜家的粮食终于顺利归仓。
休息几日之后,杜老爹带着几个大点的儿子回县城继续开肉铺和杂货铺,杜娘则带着杜小喜几个留在杜家村继续秋收的收尾工作。
大商朝因着家家户户都是生子狂魔就造成一个很悲催的事实,劳动力非比寻常的廉价,衣食住行也因为人多而变得紧张起来。
人多,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就造成了各种各样的不足,其中一方面就是天下人最重视的“吃”。
杜小喜在古代过了三年,慢慢知道了大商朝有传说中高产的玉米,可是产量并不理想顶天了五六百斤,剩下的稻子麦子高粱一年也不过几百斤。至于传说中的另一种高产的红薯,杜小喜还没见到,想来大商朝应该是没有。
一户人家一年也能收一两千斤的粮食,但给县里交四成的赋税之后,剩下的粮食根本不够动辄就几十口的人家一年的口粮。这样就造成了各种蔬菜杂粮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资。
秋季是山上各种野物成熟的好季节,杜娘的任务就是带着儿子们多多储备一家人过冬的辅食。
杜家村临近县城,周围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村子。人多了,山就少了。
杜家村除了种植粮食的山包和祖坟所在的山头,剩下来能够随意进入不到二十个。看着数量不少,可真分起来根本不够。
大嫂二嫂三嫂今天要去山上捡栗子,杜八杜小喜几个小的知道了也吱哇乱叫的非要跟着去。张巧儿汇报给婆婆得到准信后带着一排小萝卜头出发了。
杜小喜头戴杜四哥加工制作,杜娘修饰美化的现代版小草帽,屁颠屁颠的被大嫂拉着朝前走,柳垚则被四舅哥连扯带拽的朝山上拖去。
杜至忠扯着柳垚挣扎不已的胳膊,丝毫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他可是听他爹说了,喜乐大师让柳垚来自家是培养男子汉气概的,自家妹子的夫君以后不说能文能武,怎么也不能是个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弱鸡。不理会柳垚‘慢点,慢点’的哀求,杜至忠大步大步的朝前走。
“至礼家的,去山上啊?喜丫头几天不见更好看了!”
“哟!这就是柳家少爷吧?生的可真富贵!”
自从秋收的时候县令说要给杜氏一族请功,族老、里正对待杜家众人更好了,村民们见到杜小喜更是要使劲夸一夸。最好喜乐大师再指点杜家村一点什么他们也跟着沾沾光。
古代人民的智慧不容小觑,杜家村虽说没有专门产水果的花果山,但经过几十代人的努力有几座山上还是种植了不少味道不错的水果。杜家今日要去的就是山上一片不小的栗子林。
沿着乡间小路走走停停,只见不远处几个壮小伙子远远的排成一排,一人拿着根竹竿拍打着刚刚收获不久的花生棉花地,快速朝一个方向走去。
杜小喜第一次见这种架势,顿时好奇的问道:“大嫂,他们在干嘛?”
杜八脑袋往前一凑,急忙炫耀:“我知道!我知道!他们在赶兔子!他们把兔子都朝一个地方赶,前面用大网拦着,等会儿能收一堆兔子,可好玩了!四哥!四哥!我们明天也去赶兔子吧?”
杜八三两步跳到杜至忠身边,摇着他的身子不停的“好嘛?好嘛?”的哀求道。
杜至忠经不过杜八歪缠,没好气的道:“这几天忙死了,过几天再说。”杜八气的啊啊怪叫两声跑远了。
爬过一片长满杂树专门供村民砍柴用的山坡,一行人也到了栗子林。
杜家村有不少果子林,其中最大最珍贵的就是这一片几乎占满小半个山头的栗子林。
栗子夹在饭里顶饱,又是孩子们喜欢的零食,在旱涝年间更是保命的食物,慢慢的,这片栗子林也成了杜家村所有的林子中最重要的。
栗子林是村里的公共财产,村里会统一来打,最后按人头分到各家。杜家今年分了三大筐,今天杜大嫂带着杜小喜他们就是来捡被打剩下的栗子。
第五十八章 一场说走就走的离家出走
村里统一来打栗子都是大男人,或是粗心大意,或是嫌弃太小,或是故意留一些给孩子,每年树上树下总要留下来一些。
“你们都别跑远了,就在这边儿玩儿!”杜大嫂三嫂叮嘱几个小的一声便蹲下捡起栗子来。大嫂他们捡栗子不挑,好的坏的,大的小的一股脑全收起来,不能吃的话回去还能烧火。
“妹妹,我们跟着四哥走!”杜八喊了一声便颠颠的跟着拎着竹竿的杜四走了。
杜小喜闻言拉着可怜兮兮看着她的柳垚跟了上去。
杜至忠见弟弟妹妹们跟上来,一股豪情由然而生,挥着手里的竹竿指着一个方向道:“都跟着哥走,那边有一棵熟的晚,每年剩的最多。”杜小喜几个非常给面子的‘哇呜’欢呼一声加快了步子。
几人到了杜四哥所说的地方果然还有不少挂在枝头,杜四哥手中的竹竿唰唰唰的在树上敲来敲去,便有不少掉了下来。
不过半刻钟杜小喜新鲜劲儿过了,便扯着柳垚在林子里走走停停看到大个儿的就指挥柳垚去捡起来。等着两人玩的差不多,大嫂几人已经用零零碎碎的东西把筐子装满了。
杜小喜毕竟是个小娃娃,上山容易下山难,走不回去了。最后还是杜四哥把打的柴火分成几份让三个嫂子帮着拿了点,才把杜小喜给背了回来。
柳垚拄着棍子一脸艳羡的跟在他们身后,他也要坐筐子啊!
柳垚被杜八一路连扯带拽终于弄回了家里,刚进家门看到在院子里缝衣服的杜娘,柳垚猛的窜过去搂着杜娘的腿就哭了起来。
“我要回家!嗝,我要回家!”
柳垚哭起来秀秀气气,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掉却不会嚎的谁也知道,这可怜兮兮的模样可把杜娘心疼坏了。
杜娘抱着柳垚小声哄道:“这是怎么了?小土不哭哈,不哭,告诉伯娘谁欺负你了,伯娘打他。”
柳垚接着抽噎,来来回回说着要回家,就是不说怎么了。
杜八看着扒着杜娘哼哼唧唧没完没了的熊样儿,哼了一声扯着杜七杜九回屋找吃的去了。
杜家大嫂推推杜小喜“小喜儿,上去哄哄。”
杜小喜心里的小人儿撇撇嘴,怎么又是我。
柳垚刚到杜家的时候各种难伺候,吃的不合口味要哭,没人穿衣服要哭,没人陪着玩要哭,等着柳老夫人来看他的时候更是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几次之后发现一向疼他的柳老夫人没心软接他回去,杜家众人更是任他一个人哭的昏天黑地。
时间长了柳垚在杜家被迫学会了自己穿衣吃饭,甚至偶尔还被几个小舅子压着一起干活。来到杜家村后杜娘一直忙里忙外,杜小喜则沉浸在上辈子向往了许久的下河捉鱼,上山采蘑菇的美好生活中。柳垚一个人夹在忙的团团转的一家人中,心里对奶奶爹爹的思念一日比一日盛。
今天上山捡栗子柳垚也很高兴,可走的时间长了他的脚疼的不得了,回来的时候杜小喜被哥哥背着,自己则只能拖着两只脚慢慢走回来,这让他对家人的思念一下子爆发出来。
杜娘本身性子柔和,又在喜乐大师的提点下存着帮自家闺女好好养熟柳垚的心思,平时对柳垚照顾最多,柳垚慢慢的对杜娘也依赖起来。
杜小喜被大嫂推着站在了柳垚跟前,干巴巴的问道:“小土哥哥,你怎么哭了啊?好羞羞脸。”
柳垚脖子一扭,躲到杜娘怀里过了好一会儿才小声道:“伯娘,我脚疼。”
杜娘和杜小喜齐齐啊了一声,脚疼?
杜娘低头一看,柳垚穿的虽是柳家专门做的棉布衣裳可脚上还是在家里穿惯了的缎子面软鞋。这种鞋子穿着舒服,不过底子太薄只能在平地上走,来到杜家村一家人忙的不可开交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杜娘小心的把柳垚脚上满是泥土和草屑的鞋子脱下来,又把袜子脱下来,哪怕杜娘先前想到什么看到柳垚脚底板上几个破掉的水泡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你这孩子怎么疼也不说一声啊?”
杜娘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柳垚虽说是来自家粗养的,可也不是这么个粗养法儿啊!
杜娘急忙把柳垚抱到屋子里,喊了大嫂打了热水给洗了脚,用针挑破了水泡,找了干净的白麻布给包上,最后又喂了碗面条才把柳垚给哄睡了。
杜娘过后找了一双杜小虎还没上脚的新鞋子放在了柳垚床头,吃饭的时候提了一句柳垚脚受伤了让几个孩子注意点别伤到他。
柳垚睡醒的时候正是午后,杜家众人不是躲在屋子里午睡就是去哪里转悠了。
柳垚悠悠转醒,结果发现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是在自己家里奶奶爹娘一定会守在他身边等着他醒来。想着在家里和杜家受到的差别待遇,柳垚越来越委屈,最后忍不住呜呜的哭了起来。
哭了一会儿还是没人来关心他,安慰他,柳垚心里更委屈了。
要是能回家就好了。
念头一起,怎么也止不住。柳垚翻身下床,拿出自己来杜家村杜娘专门给收拾出来的小包袱,拖着杜小虎有点大的鞋子出了房间。
院子里没人,大门锁着,柳垚踮着脚尖打开门插,背着自己的小包袱出了杜家大门。
杜家是村头第一户,走不远就是官道,柳垚记得这条路,来杜家村的时候杜娘说过出了县城,一直沿着大路走,拐过一个小山包,碰到的第一个村子就是杜家村。自己只要沿着这条大路就一定能走回家。
柳垚看着远处的小山包,信心满满的往县城走去。
到了县城就到家了。
忙完秋收没多久,家家户户窝在家里修生养息,地里一个人影也看不到,柳垚沿着不太平整的土路,慢慢往回走。
走了小半刻钟,柳垚看看远处的小山包,好像离的近了点呀。
又走了几分钟,柳垚有点渴了。
抬抬头,小山包怎么还是那么远?
再过小半刻钟,柳垚缠着麻布的脚开始疼起来。
往前走了两步,柳垚觉得脚越来越疼。
看看那么远,那么远的小山包,再回头看看身后的杜家。
柳垚愤愤转身往回走。
柳垚忍着脚痛走回来,发现杜家根本没人发现自己离家出走了,当即忍不住又委屈起来。
真是不是自家孩子,一点都不关心。
柳垚觉得自己第一次说走就走的离家出走不能就这么无声无息的算了,眼睛扫到门外堆着的苞谷杆子,柳垚想出一个好办法,自己可以‘继续’离家出走。
使劲儿刨出一个洞,把包袱往里一塞,再用苞谷杆儿一盖,感觉看不出来了,柳垚满意的笑了笑。
感觉肚子有点饿,柳垚偷偷回厨房喝了水,吃着馒头再次出了家门。
ps:元宵节快乐!大家团团圆圆!
第五十九章 飞来横祸
柳垚来到杜家村小半个月一直是跟在杜家众人身后转悠还没一个人逛过杜家村,听到远处传来小孩子的笑闹声,柳垚抬脚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一群五六岁的小孩子分作两团正在晒场上玩耍。
柳垚一走过来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无他,柳垚穿的太好了。
在场的孩子那个不是捡哥哥姐姐们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改小了的旧衣服穿,大家都是一身灰灰黑黑,柳垚一身宝蓝细布袍子格外抢眼。
村子里各家各户的小孩都是有数的,几人没见过柳垚,为首的一个黑黑壮壮衣服比别人好上许多,一看就是孩子王的小男孩站起来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