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文娱救世主 >

第209章

文娱救世主-第209章

小说: 文娱救世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诚谦逊地笑笑:“我不认为我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不过一部电影的走红,原因自然是有很多方面的。现在一切还不明朗,我不想多说什么,让真相再飞一会儿好了。

    但是我想强调,对于任何一个想要进行文化产品输出的国家,除了米国之外,都应该考虑‘马太效应下弱者存在价值’这个问题,关于这方面的哲学原理,我不想多谈,我只是一个拍电影的,一个哲学的搬运工,把普世的原理披上一层血肉,让大家从生活之美中潜移默化地发现他们。”

    矢泽果步的心中,此刻已经充满了崇拜,虽然有摄像机在拍摄,她依然用笔记录下了顾诚的每一句话。写着写着,她豁然想起一个问题:

    “对了,按照您的理论,您岂不是认为,华夏也会在数年之后发生曾经在扶桑和东夷发生过的创意产业转型么?您是否觉得这种情况意味着一场产业的阵痛?或者说您认为自己是一个历史的预言家?先知?”

    这个问题很尖锐。

    毕竟承认自己是先知的人,都会被全世界的蠢货攻击,哪怕牛逼如顾诚,也不得不谨慎一些。

    预言某个产业会出问题,必须转型,那更是得罪人的话。

    思之再三,顾诚选择了一条尽量不得罪人的表述方式:“我从来没说自己是先知,我只是对某些行业和技术的了解比普通人更深入,也比专业人员更全面。至于你说的那种转型和阵痛,我无法精确的预言,只能说,三年之内……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五年之内么,很有可能发生。”

    历史已经被改变了,预言还是别说得太死。稍微留个两年浮动区间,也好显得自己比较谦虚,确实是靠行业分析得出的结论,而非铁口直断。

    然而这话听在矢泽果步耳中,已经颇觉得顾诚大言不惭了。

    “什么?竟敢把这种预测判断的区间精确到两年之内?那也已经大胆得不得了了吧。算了,看他到时候是打脸了,还是真的一鸣惊人。”如此这般思忖着,矢泽果步决定还是如实记录就好,别去跟顾诚争辩了。

第103章 文化符号

    矢泽果步的访谈,《moviewalker》方面经过短暂的处理、剪辑之后,非常诚恳地发给顾诚最终确认了一遍。

    顾诚点头之后,才在1月12号这天同步放到了网上和纸面杂志上。

    扶桑这个国家虽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至少民众还是挺讨厌媒体被政府审查的,这点毋庸质疑。

    以至于当年扶桑的a某v行业崛起的时候,警察厅都不愿意派体制内有编制的人当“鉴黄师”,觉得那样有损政府“不乱伸手”的美名。最后从警察厅挑了年纪大的、即将退休的老警务干部,转业成立了一个名为“xx行业自律协会”的东西,打上民间自律组织的旗号,去审核某些v作品应该打r十几的限制级。

    (注:扶桑的“警察厅”相当于国内的公an部,“警视厅”则是东京都这个“都”的地方警察部门,相当于国内的京城公an局;“都道府县”当中的“道府县”只有“警察本部”,相当于国内的各省公an厅。在日本没有“部委”一级的警察部门,中央的警察厅是受“国家公安委员会”指导的一个厅局级单位,但“国家公安委员会”也不光管警察,还管情报。)

    在这样的国家,媒体肯给被采访人看过成稿再发表,已经是很给面子的行为了。

    不过考虑到顾诚的大牌咖位,出了名的难请,《moviewalker》此举也可以理解为投桃报李,希望顾诚下次愿意接受采访的时候再选mw家。

    “顾诚坦言《三丁目的夕阳》在东夷的破例热映早在预料之中,并承认‘热映的感召力主要来自于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夷方面对文化产业输出转型的反思,以及巨大的同质化竞争压力带来的从业者异化。’

    本社的后续调查也显示,东夷方面目前对《三丁目的夕阳》前期已经观影的30多万观众进行了抽样民调,其中27%的受访观众承认为文创、设计及其他知识产权行业从业人员,另有45%的观众表示家中近亲、姻亲有相关从业人员。

    而根据东夷劳动部的统计数据,根据今年的就业形势,上述产业的从业人员规模,只占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4%。由此可见本片对上述人群的吸引力已经超过普通民众的5倍以上。”

    这番调查报道一出,扶桑电影界和整个文创产业界都一片哗然,东夷那边随后的反应也不小。

    “一个华夏人,都有资格用电影讲出‘普世真理’了?真的假的?不是一向只有好莱坞的米国爸爸才有资格做这种事情的么?”这是绝大多数扶桑和东夷吃瓜群众的反应。

    尤其是当中很多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四年之前他们或许还是国中生、高中生,甚至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小屁孩,看过顾诚16岁的时候主演的《流星花园》,被剧中顾诚的高冷自闭桀骜所感染,纷纷试图学他扮酷。(毕竟这是此前顾诚所有参与的作品中,全亚洲范围内受众面最广的。)

    短短四年,这些人最老的也才在读大学,年轻的才刚刚初中毕业,并没有人踏入社会。

    他们不知道世界的艰辛,也不关心产业界的新闻,最多基于追星的考量,把顾诚最近两年的事迹当做八卦来看待、崇拜,知道顾诚有很多很多钱。遇到和社会接触的挫折,最多的选择就是退回去做草食男。

    毕竟扶桑和东夷,都处在衰退期和盘整期,并没有什么上升的social…ladder。每一个人能赚多少钱,找个啥样的工作,一点额外的机会也看不出来,人人也不期待有什么意外的奇遇。

    他们四年前追过的偶像,因为渐渐转向幕后,淡出了追星者的视野。没想到再次回归的时候,居然是以这种指点江山的姿态。

    一个孤高桀骜、遗世独立的傲骨文化人,英朗外表中透一点浅表的颓废,骨子里却是强大到无以复加。

    这种和当年偶像路线的人设反差,实在太难让粉丝接受了。

    至于片中人的演技,虽然也颇受专业评论人士好评,但观众普通们反而忽视了这些方面。

    中岛美嘉的颓废,堀北真希的朝气,纵然有些标签化,至少和群像戏的层次感配合得相得益彰。

    老戏骨金城武从最初的昂然张扬、到迷惘回顾、最后恬淡成熟,层次感非常分明。

    当然最浑然天成的,明显还是顾诚。倒不是他演技比金成武这种老戏骨好,而是他的角色最天然最本色。

    一切反差,靠着宣传、顾诚本身的名望加持,让这部艺术片并没有和其他文艺导演那样被大众轻忽、不愿费心解读。反而让普罗大众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深入揣摩、体会这部电影。

    这种微妙的社会影响,是其他娱乐圈人士没法得到的待遇,也根本无法复制可以想象一下,顾诚拍电影,不管文艺成啥样,因为他个人人生的巨大成功,肯定有无数盲信**的粉丝,愿意花时间去解读。

    就跟平行时空“马风爸爸”当上首富之后,装个逼画幅画,随便乱画一个“”形的符号,都有无数人愿意听他解读这幅画,述说其中的“太极故事”。(当然也有喷子喷“成功人士的翔都是有哲理的、鸡汤的”)

    因为强大的公众耐心加持,越来越多刚刚要踏上社会的年轻人都被感动了。略微受挫有过几年阅历的,更是看得老泪纵横,怀旧,想重生,以及最后发现哪怕不重生似乎也可以多一条人生道路。几个层次的品味如同醇酒的回味,绵长悠远地弥散开来。

    “有谁看过《长尾理论》么?我们这个颓废的失业世界,真的跟顾桑说的那样,还有机会么?就像‘先污染、后治理’的世界一样,还有希望么?”

    “原始社会到资本注意社会,剥削的程度从比例上而言,是越来越严重的,可是这不代表人类的最终形态一定比资本注意社会剥削更严重。

    工业的发展过程,早期也是污染越来越严重,用命换钱,但不代表未来就一定是更加用命换钱的。书上说的‘马太效应’,我现在第一次开始怀疑了。”

    从东京到大阪,从神户到福冈,数以百万计的颓废草食男,看过电影之后男默基泪,开始泡图书馆,上网查资料,人生中第一次决定认真做一件有点儿真正建设性意义的事情。

    迷妹们停下了援j买包包的脚步,开始找好心大叔们请看电影,并且言明只是谈人生,最多到咖啡馆谈人生,不去酒店。

    “求有阅历的大叔请看电影,最多喝咖啡。不要钱,不去酒店,我想知道诚哥描述的那个时代,当年真的是这样的吗?那些被萧条淘汰掉的人,真的活得不错么?”

    “同求,我是认真的,我还是处女,没有援j过。当然我也不漂亮,求好心的没有歪念的大叔带看电影。”

    “我曾经以为艺术都是凄美的,商业都是卖爽的。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把凄美的艺术卖得这么爽的。”

    这样的状态,在yy网海外版上到处都是,而且很快发展到了有扶桑网友上yy贴吧或者yy群聊工具,讨论电影和人生感悟。

    扶桑厚生省的统计部门,很快发现了2005年1月,未成年人酒店开房率比去年同期同比降低了17%,比04年12月环比降低了11%。与此同时参加援j的女生数量却在增多,有20%的女生是人生中首次援j,此前一直是乖乖女,不过她们即使被请看电影喝咖啡,也就点到即止了,并没有跟传统的援j女一样去酒店开房间。

    游戏厅和迪厅的未成年人消费比微跌了4%,各个大学、中学的图书馆借阅率却提高了9%,主题咖啡馆倒是没有明显的波动,但是那些电影院附近的主题咖啡馆明显生意好了很多。

    然后,关注这部片子社会意义与社会价值的,就不仅仅是娱乐圈和传媒界的人士了。这部电影俨然有上升为一个时代文化符号的趋势。

    ……

    这一切舆论风潮在扶桑发酵爆热的时候,顾诚本人已经回到了钱塘,投入到了寒假前的工作部署中。对于扶桑那边发生的事情,他也不再第一时间关注。

    对于一家面向社交和娱乐产品用户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寒暑假那都是最重要的吸粉季节,尤其是影视类产品很依赖贺岁档的盈利能力。

    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他回国后仅仅几天,1月16号这天一大早,一个周末首席日,他的秘书给他转来一个扶桑那边打来的电话,说是一个前辈歌手希望和他谈个事儿。

    不是为了钱,纯粹为了情怀。

    当时,顾诚正在家里,睡了个懒觉,陪潘洁颖一起吃早餐呢。

    接到电话,他有点摸不着头脑,但看对方那么礼貌,便准了:“给我接进来吧。”

    电话很快接通,传过来一个有点沧桑的阿姨的声音:“您好,是顾先生吧。冒昧了,我叫中岛美雪,你可能听说过我。”

    顾诚惊讶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原来是中岛前辈,失敬。有什么事情么?”

第104章 当代马克思

    “我看了《三丁目的夕阳》和相关采访,不知道这部电影准备发行dvd版本,或者其他海外版本么?如果涉及商业机密,你可以不用回答我。”

    顾诚认为这不算商业机密,直截了当就说了:“当然要出。会有dvd的导演剪辑版,也会有华夏版,事实上华夏版下周就要上映了。”

    电话另一头的中岛美雪阿姨想了想,不好意思地开口:“既然是这样……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顾诚坦言:“你说就是了,不用客气。”

    “我能请求你给个机会,选用《请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这首歌,作为新版的片尾曲么?”中岛美雪说完,似乎自己也觉得有些荒谬,补充了一句,“不是为了钱,不要钱。都一把年纪了,我还要钱干什么。”

    或许是话题跨度和跳跃性太大,顾诚宕机了几秒钟:“您是说,希望我用那首歌作为片尾曲?呃……抱歉,我并不是怀疑您的才华。只是太突然了,我想知道为什么。”

    电话里的中岛阿姨犹豫了一下,说:“方便的话,可以面谈么?”

    “这当然没问题。”顾诚也觉得一个都50岁的前辈艺人了,名利淡泊,还能坑他不成。

    而且对方上门求见,姿态已经摆得很低。

    挂断电话,潘洁颖捉住顾诚的手,关切地问:“怎么?公司又有事了?”

    顾诚安慰潘洁颖不必担心:“没事儿,我也想不太明白。大致就是中岛美雪前辈突然说对我的电影很有感触,希望我用她的《请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作片尾曲,还说她飞过来和我谈,今天到沪江的机票。咱还是讲点儿地主之谊吧,去沪江等她好了。”

    一边说着,顾诚脑中的不可思议还没来得及褪去,因为他跟那些人完全没有任何交集。

    “中岛美雪?是个女歌手么?”潘洁颖的神色便有一些紧张,因为她听到顾诚提到这事儿的时候很理所当然,似乎对方是个蛮牛逼的角色,她说想让自己的歌给谁用,对方就一定要领情一样。

    顾诚这才想起,表姐对于乐坛前辈们的的行情不太了解。

    这个时代没有超链词条,“百度百科”还得过15个月才会出现。大伙儿从互联网上接受到的咨询一鳞半爪不成体系,再正常不过了。事实上哪怕是十年后那些扶桑吹,一口一个中岛美雪,在05年的时候也不一定认识这个阿姨。

    顾诚不觉得这有啥好显摆优越感的,用尽量平铺直叙的语言,给表姐扫盲了一下:

    “一个50岁的阿姨。总之挺牛的,创作能力很强,你只要知道邓丽君王妃任贤奇刘弱英郑秀文……都翻唱过其中某些创作,就行了。

    至于《给我一个一生的谎言》这首歌,我也听说过,是当年扶桑创作界另一位前辈吉田拓郎委托她写的,大概七八年前的事儿了吧。当时拓朗先生年过五旬、才思枯竭,就找年轻时的红颜知己求曲,‘要像遗嘱一样’,然后美雪前辈就写了这首歌送给他。

    坊间小报都说这是首情歌,希望表达‘明明不爱至少骗我一辈子爱’之类的庸俗情感。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没道理拿这歌做《三丁目的夕阳》这样的文艺片片尾曲才对……看来实际上这个创作另有隐情吧。”

    “会是什么隐情呢?”潘洁颖不是娱乐圈里的人,这些东西从没听说过,所以很是好奇。

    顾诚耸耸肩:“我怎么知道,总之当面谈了就真相大白了。”

    ……

    顾诚在沪江并没有生意,连个办事处都没设,所以他就不拘小节地让秘书给他预约浦东机场附近一家上岛咖啡,包个场子。

    中岛美雪的飞机要中午才到,所以顾诚和潘洁颖到得早了。他就吩咐咖啡馆的老板给他找一张扶桑专辑,《给我一个一生的谎言》,他好趁着等人的点儿先放来听听。

    咖啡馆老板一阵受宠若惊找了半天,结果没找着,太小众了,还亲自给顾诚表示歉意。

    顾诚只能去叮铛网的后台搜罗了一下,找到了这首歌的数字版资源,一个已经被屏蔽的盗版资源,而且是中岛美雪本人唱的(这首歌的授权送给了吉田拓郎,所以是收录在吉田拓郎的专辑里的,美雪只有私下里的现场版)。

    如今的“叮铛网”已经彻底实现正版化了,会主动定期自查资源是否有侵权,有的话就屏蔽掉,但是管理员后台还是可以看见。所以这世上基本上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