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五千年-第3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汗,京城传来消息,大明的皇帝召集卢象升、陈继盛、满桂等人入京,已经整顿兵马准备北上攻打盛京了!”这些头疼的事情还没有解决,代善又急匆匆的赶来送来了另一个坏的无以复加的消息。
“什么!”皇太极立刻站了起来,这条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震得他头晕眼花,以如今女真人的实力,哪里挡得住大明的军队,他连忙问道,“可是大明的皇帝御驾亲征?此次共有多少人马?何时进军?”
“此次大明皇帝并未出京,而是由卢象升担任主帅,满桂为副,陈继盛、曹文诏等人佐之,统兵共计。。。共计十万,眼下已经誓师出京,大军正往宁远赶来。”代善汗如雨下,就算大明皇帝没有御驾亲征,那卢象升、满桂、陈继盛和曹文诏等人也不是好相与的啊,上次在辽东一战中他们已经吃够了卢象升和曹文诏的苦头,满桂和陈继盛以前实力微弱时也没少给他们添麻烦,而这次有了十万大军,恐怕更加厉害。
“看来这盛京城是守不住了。”皇太极无力的瘫倒在椅子上,如今搜遍整个八旗恐怕也凑不出来十万甲丁,他拿什么去和卢象升对抗?卢象升可不是以前那些昏庸无能的大明将官,而如今这十万兵马也不是以前那些孱弱不堪的明军,“还有什么消息?”
“京中的细作只能打听出来这么多了。”代善无助的摇摇头,自从曹化淳和骆养性崛起之后,对京中细作的搜捕日益严密,他们藏在京中的那点人马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了,能打听出来这点消息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
“大汗,此时究竟该如何应对?还要早做决定啊。”见皇太极愣在那里半晌不说话,代善焦急的催促道。
我还能有什么办法?皇太极茫然了,前几年还是一帆风顺的局面,怎么会这么快就陷入绝境了呢?他迫使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缓缓开口说道,“大贝勒,咱们这次怕是守不住盛京了,还是收拾收拾,准备北上吧!我就不信那些汉人能追到白山黑水之间去。”(未完待续。。)
第904章 复仇(为无敌蒜头万赏加更)
皇太极已经萌生退意,卢象升却是意气风发,他现在已经率领满桂、陈继盛、曹文诏等人还有从京中出发的七万大军回到了宁远,在这里关宁军和东江镇中的精锐将加入到这支队伍之中,一共凑够十万兵马然后直指盛京。
这可是十万大军啊,而且是十万每个都以一当十的精锐,除了开国时那几位赫赫有名的名将之外,大明还有多少将军能有机会率领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每每想到这些,卢象升就对自己当初弃文从武的决定而感到庆幸,只要这次不出什么意外,他就可以大破建奴,然后获得封爵的奖赏,像徐达、常遇春等人一般为自己的家族赢得世代富贵。
“今日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去校场点兵。”大军刚刚进入宁远城,卢象升就发布命令,主要聚齐剩下的三万兵马,他们就可以正式出征了。
“末将领命!”李自成、张献忠、毛承禄等将领激动地应道,此战对他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次好机会呢?他们虽然没办法像卢象升一样获得封爵,但同样可以借此机会建立功勋,更进一步,些许心思活络的人已经从宣大军的变化中看到了一丝机会,只要等这一仗结束之后,向朝廷申请前去编练其他边镇的军队,那么自己未尝没有获得独领一镇的机会;所以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打好这一仗,众人心中如此想道,然后纷纷下去连夜琢磨应对策略。
第二日一早,从关宁军和东江镇中抽调的三万精锐聚集到了校场之上,卢象升等人站在高台上看着这些焕然一新的军队,心中激荡不已,和当初刚刚归顺时想比,这些人已经出现了脱胎换股的变化,不再是此前那副孱弱不堪的模样。
这些士兵个个身上穿着鲜亮的铠甲,手中拿着孙元化最新打造的火铳,良好的伙食供应让他们的身子变得壮硕起来,艰苦的训练让他们充满自信,他们相信如果再遇到建奴,他们每个人都能对付三个以上的敌人。
“好!好!这才是我辽东的好儿郎!”卢象升忍不住赞道,当初孙承宗提议“以辽人守辽土”,所以关宁军中大多都是辽东本土的百姓,而东江镇同样是由毛文龙收拢辽东逃亡的百姓而组成,这一战但从大的方面来说是大明对建奴的总攻,从小的方面来说也是这些人夺回故土的战争,无论是于公于私,这些人都会拼尽十二分的力气。
卢象升向前几步,站到了高台的最前面,三万多将士纷纷看向这位主帅,屏声静气准备聆听他的训话,卢象升环视众人然后开口说话了,多年修习武艺让他拥有远超常人的嗓门,训话声传到了每一名士兵的耳朵里。
“奴酋努尔哈赤,本为辽东总兵官李成梁之家奴也,我大明怜其可怜,将其收留,让其得以饱食,谁料这努尔哈赤实属狼子野心,于万历四十六年起兵造反。”卢象升的声音缓缓传开,“朝廷派遣大军进入辽东,奈何杨镐无能,致使大军惨败,辽东之地自此沦入蛮夷之手,无数百姓死于建奴屠刀之下。。。。。。”
说到这里,许多士兵都忍不住红了眼圈,这件事才过去十多年,他们之中许多人都是亲历者,他们的家人就有许多在这场祸事中糟了建奴的毒手。
“天启元年,努尔哈赤下令在辽东地区和海州等卫,圈占原汉民土地共三十万日,夺我汉人土地,将我汉人贬为奴隶;辽东百姓纷纷出逃,建奴追击不休,无数百姓死于建奴之手,辽东沃土为之泛红。”
“天启三年,努尔哈赤派遣大贝勒代善、斋桑古、阿济格、杜度、硕等贝勒,率兵两万屠复州;天启四年,努尔哈赤下令凡每人有谷不及五金斗的,定为无谷之人,皆杀之;天启五年,老贼下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各去自己辖属的村庄,区别汉民,一律处死,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卢象升以哽咽悲愤的声音历数建奴在辽东的无数杀孽,在场的将士闻之无不泣下。
“建奴自谋反以来,杀我辽东百姓何止百万,昔日安居乐土之地,竟成虎狼盘踞之所;尔等可忍家乡故土被建奴所占据?尔等可忍父兄之仇无人可报?尔等可忍犯下诸般罪孽之凶手依旧逍遥?”卢象升一连串的发问。
“不能!不能!不能!”三万多士兵齐声应道,声如雷霆,远播数里之外。
“好!此次尔等就跟随本帅杀入盛京,斩下奴酋洪太之首级,掘了老奴之坟墓,斩杀建奴为尔等复仇!为死在建奴之手的百万辽东百姓复仇!”见士气可用,卢象升大声喊道。
“复仇!复仇!复仇!”此次高呼更胜于前,远处山林中的鸟雀都为之受惊,远远飞上了天空。
“此次收复辽东之后,朝廷自会论功行赏,凡是。。。。。。”精神上的激励结束了,那么就该说些实际的了,卢象升又宣布了一系列的命令,但凡立下功勋的朝廷自有赏赐,若是战死沙场,朝廷也会厚加抚恤,并且立祠以祭祀,保证他们后事无忧。
那些受伤致残再也无法在军中效力的也不用担心,朝廷除了赏赐、抚恤之外,还会将从建奴那里夺回来的土地分给他们耕种,并且从关内招募流民来为他们种地,绝对可以保证他们的利益。
这些条件让关宁军和东江镇的士兵们激动不已,现在他们能够每天吃饱饭,如实拿到饷银已经让他们感到十分满意了,却不想朝廷还有更大的手笔在后面,如果是这样的条件,就算豁出命去也愿意啊。
“我大明万胜!”
“万胜!万胜!万胜!”无数士兵齐声应道,这声音从校场一直传到宁远城内,但凡听到的人无不跟着喊了起来,声音渐渐远播,高呼之人不断增加,似乎整个辽东大地都在高呼着“大明万胜”的声音。
第905章 势如破竹
“卢帅,军心可用啊。”满桂佩服的说道,卢象升不愧是饱读诗书之人,要是他的话,怕是说不出这番激励士气的话来,陈继盛和曹文诏等人也是齐声赞同,尤其是陈继盛,他就是辽东本地人,卢象升方才说过的许多惨事他都亲身经过,如今能有亲手为那些死在建奴手中的辽东百姓复仇的机会,他庆幸不已。
“传令各级军官约束好下属,安排好进军事宜,三日后大军即刻出发。”卢象升随即下达命令,满桂、陈继盛、曹文诏等人领命下去安排。
三日后,担任先锋的陈继盛率先带领大军出城,在他后面是指挥中军的卢象升和满桂,曹文诏率领京营殿后,整整十万威武雄壮的大军分成数路开出,沿途百姓纷纷夹道欢送,盼望这支军队能够早日为他们的亲人复仇、帮他们夺回自己的土地,早日大胜而归。
陈继盛满心期望能够早点遇到建奴的主力并大败之,可现实却让他失望了,从宁远到沈阳沿途的各座城寨似乎已经被皇太极所废弃,这让他不禁有些着急,要知道如今俞咨皋的水师早就已经抵达皮岛,他们用海船运送士兵可要比步行方便多了,要是被他们抢先攻占盛京那可就郁闷了。
还好随着大军的深入,沿途城寨总算有了建奴的踪迹,原来此前城寨中的八旗士兵都被击中到了此处,试图合兵一处挡住大明先锋的脚步,他们不断用小股骑兵骚扰试图拖延明军进军的速度,焚烧他们的粮草;可惜对此陈继盛早有防备,但有女真骑兵出现,就是一通火铳打过去,他们根本无法靠近明军的大队。
轻松解决这些游骑的骚扰,陈继盛率军抵达了建奴的城寨前面,在此驻守的却是正白旗的多尔衮,在他手下共有两万余人马,倒是和陈继盛手下的士兵差不多,但论起真实的战斗力,这些建奴恐怕就差远了。
皇太极终究没能说服那些八旗的实力派,果断放弃盛京城,退回到白山黑水之间去,这些人已经习惯了舒服的生活,再让他们回到深山老林里捕鱼打猎,舍下绫罗绸缎用猪皮裹身,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他们固执的认为此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有大明的皇帝御驾亲征,而这次领军的却是满桂、陈继盛等手下败将,凭借八旗士兵的勇武,未尝不能和他们一战。
此前接连的失败让皇太极威望渐渐衰落,他也无法说服这些人按照他的命令行事,所以知道做出两手准备,一方面他派遣多尔衮等主战的实力派前去挡住明军的锋芒,另一方面他也保存了一些实力交给深受他信任的岳托,将来若是事情不对,岳托就会带着这些人立刻逃亡,争取为女真人保存几分元气。
“大汗,还是我留在盛京率军挡住明军,您带人北上吧。”岳托苦苦的哀求皇太极收回成命,在他看来这项艰苦的任务他恐怕是无力完成。
“若是朕逃了,谁还愿意留在盛京挡住明军?”皇太极反问道,但有一线生机他也不愿意留在盛京等死啊,可是那些鼠目寸光的家伙却逼得他不得不留下来,他制止了岳托即将出口的话,“到时候你把布木布泰和叶布舒、硕塞也带走吧。”
皇太极到现在为止有五个儿子,其中长子豪格已经死在明军手下,老二洛格和老三洛博会早夭,现在就只剩下五岁的叶布舒和三岁的硕塞,至于后世攻入京城的福临现在还没有出生勒;将他二人送走也算是为他保存一丝骨血,布木布泰将养育他们长大成人,皇太极知道布木布泰颇有谋略,相信她有能力保住这俩孩子的性命。
“奴才遵旨,奴才就算豁出命去也会保住两位小贝勒的安全。”岳托也无话可说,宫静静的行了一个礼之后退了出去,开始为逃亡做准备;而皇太极在留在宫中继续思索拖延明军的办法,他现在已经不奢望能够将明军挡在盛京城下了,能够多拖延几日,让岳托走得远远的就是最大的胜利。
可惜多尔衮似乎还没有意思到这一点,他站在城上不屑的看着陈继盛的旗号,“不过是我大金的手下败将罢了,谁与我取下他的首级?”
此言一出,众皆喏喏,多尔衮年轻不知道深浅,他手下这帮将领可都是久经沙场之辈,光从明军的军容上看就知道这是一根硬骨头,谁也不愿意将自己的部众葬送,一时间竟然没有任何人答应。
不等多尔衮生气,城下的明军就开始发起了攻击,陈继盛将军中所有的大炮都集中到了南面的城门,展开了勐烈地攻击,遵化和辽东的一幕再次重演,无数八旗士兵在炮火中哀嚎倒地,多尔衮如果不是被身边的亲卫扑到恐怕也会在这一波的攻击中受伤。
建奴在城头虽然也安放有大炮,但那些大炮和明军的大炮比起来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炮手的素质也是天差地别,没等他们还击几次就被明军的炮火摧毁,城头其余的防御设施也是损失惨重。
借着炮火的掩护,明军很快就突破了城墙的防御攻入城中,和多尔衮的正白旗展开了积累的厮杀,先前他们已经被炮火打散了士气,再加上如今的明军已经是今非昔比,而他们最近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吃饱饭了,此消彼长之下建奴很快溃败,就连多尔衮也死于乱军之中,大军北上的第一战就这样轻松地获得了胜利。
在海路,俞咨皋也指挥着水师从皮岛出发,来到最靠近盛京的港口登陆,此处并没有多少建奴防备,他们同样轻松地一路前行,两支兵马很快在盛京城下汇合完毕。
而城中的皇太极已经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岳托带着布木布泰和叶布舒、硕塞离开了盛京,皇太极现在只求能够将卢象升和俞咨皋多挡住几天,好为他们争取时间。(未完待续。。)
第906章 特谢拉的信
盛京城外,来自葡萄牙的炮兵教官冈萨雷斯…特谢拉正在给他在军中的旧长官写信,这位炮兵教官在另一个世界的史书中被称作“公沙的西劳”,乃是为数不多能在史书中留下名字的明末西方教官之一,他曾经参加过大败后金兵的皮岛海战,日后在孔有德、李九成掀起的登州之变中英勇战死,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他似乎可以活得更久,赢得更高的荣誉。
“尊敬的路易斯…德…瓦斯贡塞洛斯阁下,现在距离我来到这个庞大的东方帝国已经有三年多时间了,四年前我离开亲爱的祖国来到澳门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自己能够重新回到军队,并指挥如此强大的一支军队,但是上帝的旨意让我遇到了几位尊敬的耶稣会士。”
回想起昔日的种种,冈萨雷斯…特谢拉忍不住摇摇头,当初那几位奉统治着这个庞大帝国的尊贵皇帝之命前来澳门寻找有一技之长的退役军官时,他刚刚被骗去了全部身家,正在教堂里充当杂役谋生,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他还充满担心,虽然在十年前澳门已经修建了被远东的葡萄牙人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铸炮厂”的卜加劳铸炮厂,可他对大明的士兵究竟能不能掌握这门先进的技术依旧充满怀疑。
由于经济的窘迫,他在犹豫再三之后,终于答应了耶稣会士陆若汉的邀请,带着澳门葡萄牙人捐献的十门大炮、步枪数支,还有五十多名炮手、工匠和仆从护送大炮北上,这一数字却是比原史多了不少。
“以我在澳门停留数月的观察,我认为这个古老的帝国在火炮和步枪等新武器的研制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我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到这个庞大帝国的京城,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这座城市的伟大,我只能说它比起罗马来也是丝毫不逊色,甚至在繁华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