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科学家的空间塔 >

第93章

科学家的空间塔-第93章

小说: 科学家的空间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理土壤,蓝藻可能就满足不了,不过,我还是要试试才行。”

    说实话,对于生物技术这块,方千沫是真的没有涉猎,“我只知道,藻类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泛,其它的不怎么了解。如果有困难的话,用其它的微生物来治理土壤问题也是可以的,并不一定就要蓝藻的。”

    李昱笑着说:“有困难才是好事,这样研究起来乐趣才大不是么!”

    方千沫笑而不语,这也就是你李昱才会这么想,搁地球上,是没有人干这种研究困难超常的事情的。

    李昱在结束与方千沫的谈话后,就返回生物实验室继续研究藻类的基因改造,现在李昱的研究对像早就不是单一的蓝藻类了,其它的藻类也是他参与研究的对像。

    方千沫也没有一边干看着,有关的研究标本,其实就是她从地球上带过来让李昱研究的。

第一五七章 风云变幻

    李昱他们在莫雅基地过着世外桃园一般的生活,地球上的形式却是风云激荡。

    距离方千沫召开产品发布会,已经过去三个月了,今天是2019年2月14号,西方的情人节,也是农历的初十。没有过正月十五,就不算过完年,虽然在初七大家就正式上班了。

    在这个所有人都懒洋洋,提不起上班精神的日子里,东海市突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与星环埃兰集团合作建立的第一座商业化的可控核聚变发电站正式并网投入使用。

    这个消息,让全国的人民一时根本反应不过来。

    “不是吧?这才过了三个多月,可控核聚变电站就建好投入使用了?怎么总感觉在做梦呢!?”

    “楼上的说的没错,大亚湾核电站,从1987年开工建设,于1994年5月6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整整用了七年的时间,华夏的其它核电站建设周期都在5年以上。东海的这个核聚变电站,只用了三个多用就能投入使用,这是天方夜谈么?”

    “就是,核聚变电站的技术含量本身就比核裂变电站高,建设周期也应该更长对!”

    “楼上的你们落后了,我有内幕消息,我表哥的朋友的儿子的女朋友的父亲的好友在星环埃兰集团能源部上班,他表示,三个月是核聚变电站的正常建设周期!”

    “楼上的无图无真相说个毛线?!”

    见网上的流言四传,东海政府随即是网上公布了第一座核聚变电站的参数:东海一号核聚变电站,发电机装机容量为六台5000mw的发电机给,总装机容量为3万mw,由于采取了新的能量转化方式,每年的发电量可达2600亿度电,可以满足东海市95%的年用电量。

    新的核聚变电站由于采取了新技术,占地面积只有一平方公里,每个发电机组占地只有五百平方米,远远小于核裂变电站。

    这个新闻内容虽然不多,但透露的信息不少。一个电站就几乎能满足现在东海市的全年用电了,如果再增加一个电站,东海岂不是可以支援全国的用电了?

    一个网友指出,整个2018年全华夏的用电量大约为8万亿度电,而东海的一个核聚变电站的年发电量为2600亿度电,也就是说,全国建30个核聚变电站,就可以满足全国所需了。而整个华夏现在有多少个电站呢?

    细思极恐啊!

    这个贴子一出,全国沸腾,几乎每个人都发表看法。全国只需要三十多个电站,那原来的电厂工作人员往那里按排?要知道电力行业可是热门行业,所以从业人员都有大大小小的背景。

    不但网友热烈讨论,许多的专家也刷脸。

    “刘教授,你对网上讨论的全国只要三十个电站就可以满足需要的事情怎么看待?”

    “你好,主持人。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三十个电站就够了?不够!我只说一个数据,现在全国汽车动力绝大部分都还是石油为主,我国每年消耗的石油有多少?”

    “如果把这部分消耗换算成电力,全国三十人电站够不够?绝对不够的,在我看来,三百个都是保守的数据。”

    “那刘教授的意思是。。。”

    “我的意见是,为了稳定,也是受电池技术条件所限,国家应该谨慎的考虑聚变电站的建设,不能一拥而上,用十到二十年的时间来进行更新换代是比较合适的。”

    “呃,谢谢刘教授的意见。好了,观众朋友,以上观点仅代表刘教授个人的观点,接下来让我们连线张教授,询问他的意见。”

    “呵呵了,十到二十年?”

    “是电池技术所限?刘教授不知道我们国家几年前就已经有了能让汽车咪连续行驶一千公里的电池了么?只不过是因为充电技术不过关,所以才没有大力发展而已!”

    过了不久,东海市政府招开了居民用电电价听证会。会后,东海市政府宣布,取消阶梯电价,下调工业用电价格,下调居民用电价格。

    调整后的居民用电价格为0。1元/度,工业用电为0。3元/度。这个价格让网友惊呼免费用电时代即将来临。

    会后,在东海市政府的网站上,政府又宣布,将进行第二座聚变电站的可行性研究。

    这还仅仅是东海市的动作,京城的动作也不慢,他们宣布京城的聚变电站选址已经确定,预计一年后,聚变电站将投入使用。

    有心人得知,承建这坐聚变电站的是国家的一家大型电力公司,而且京城也没有宣布电站参数。

    有的网友爆料,京城的聚变电站性能落后星环埃兰集团开发的聚变电站性能,具体落后多少不可知,但从另外一个网友爆料的电站地址图片上来,这个聚变电站占地是东海方面的五倍。

    因此,在网上,有关星环与国家的核聚变技术谁的技术比较好,支持双方的网友上网上吵人不停,但总体来说,网上是一片欢乐的气氛。

    国内一片乐观的情况,国外就不是了。

    国外总体来说,是一片悲观。对于华夏突然的科技爆发,习惯于高高在上的欧美人的感觉是措手不及。

    华夏的发展这些年虽然很迅速,但其实一直没有摆脱欧美人划下的道。因为他人在各方面都是领先于华夏的,即使华夏在某些方面领先了他们,也不可怕。

    在欧美精英士看来,只要华夏跳不出他们划出来的道,华夏即使在某方面领先,只要他们集中力量,也会很快赶上的。

    但这次华夏科技的莫名爆发,却是摆脱了欧美精英人士的控制了。

    可控核聚变技术,直接把欧美控制的能源铁幕撕裂了个无法恢复的大口子。华夏在航空航天技术上的爆发,则让这些精英人士傻眼了。

    围绕在华夏家门口的封锁线,在华夏研究出远超欧美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后,实际上可以说是形同虚设了,所谓的第一岛链,现在看就是个笑话了。

    华夏的那款轰炸机,具体性能参数虽然没有公布,但是根据已经曝光的外形以及公布的那款发动机性能来看,这款轰炸机的性能极有可能超过了美帝现役的b…2。

    根据军事专家的推测,这款被北约命名为旗鱼的轰炸机,隐身性能强大,航程在不加油的情况下极有可能达到1。5万千米。加油能达到1。8万公里。

    就这个航程,美帝的珍珠港就算是废了,甚至是西海岸也不安全了。自从华夏的航空兵远航训练后,美帝国会就通过了一项决议,加快反隐身雷达的研究,并加大西海岸的短波段雷达布署。

    许多网友嘲笑,美帝这是心虚了,但美军方对此不做任何评论。

    而针对华夏的太空项目,美帝也针对性的开启了之前封存的一些项目,并加大了航空航天方面的投入。

    这些高科技方面,并不是马上投入就会有产出的,可以预见的未来,西方世界在这方面是落后于华夏了。

    而针对华夏进行的一些破坏性和间谍性的行动,则全部失败,让相关人员心中发寒,什么时候华夏的情报能力会这么不可思议了?

    当然国外的人也不是铁板一块,一些国家见无法从暗地里获取想要的东西,就开始暗中与华夏接触,他们想通过利益交换来获得想要的东西。

    华夏这次对送上门来的好处,并没有急于接受,好不容易占据了主导地位,怎么也得挑挑捡捡一番。

    有与华夏暗中接触的,也有暗中联合,准备给华夏施压的,这方面岛国表现的极为抢眼。除了不停的在媒体上呼吁华夏公开技术,造福全世界外,还不停在世界上窜下跳,全力拉扰盟友,其同对华夏施压。

    然而,华夏这次完全无视了如同猴子的岛国,对它的任何行为都不做回应,任由它在世界上做滑稽的表演。

    华夏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在世界舞台上合纵连横,拉扰盟友,扩大利益圈,混的是风生水起。

    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华夏开始了对国内能源行业进行改革,之前暗中制定的方案,虽然施行的比较仓促,但也算是有条不紊。

    这场改革,引起的波澜不小,但在国家的强力压制下,却没有造成大乱子,其他人对能源行业的人却也没有抱多大的同情,实在是之前能源行业对人的负面印像太多了。

    和方千沫有关的一件事情是,国家加大了她家族的那个电池厂的扶持力度,希望他们尽快研究出合格的电池技术,比如,缩短充电时间,延长使用时间等。当然国家并不只对他们一家公司进行扶持,国内还有五家公司得到了扶持。

第一五八章 生物公司

    地球上发生的重大事情,小唯都会保存,以备实验室查询。只不过,李昱和方千沫她们这段时间一直忙于实验,无暇查看这些资料而已。

    这次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李昱完成了方千沫的第二个要求,用改造后的藻类解决土壤的化肥污染。

    说实话,李昱也是低估了研究的难度。首先,就是藻类的生活环境问题。大部分的藻类都是生活在水中的,生活在陆地的藻类,环境也要求是潮湿之类的水分含量高的地方。

    一开始,李昱是想在改造后蓝藻的基础上研究出合适的改造藻类,不得不说李昱很强大,他确实研究出来了。

    但是,方千沫在看来,经过李昱改造后的蓝藻,已经不是蓝藻了,而是另外一个物种了,虽然功能强大,却无法保证对生态环境不造成负面影响。

    前面的蓝藻虽然也是基因改造的,但是李昱在蓝藻基因中添加了基因开关,没有达到条件,与普通的蓝藻其实是一样的。

    未知风除太大,方千沫只好流着口水让李昱把这个基因改造后的蓝藻锁进实验室的深处。

    地球上引进外来物种引发生态灾难的事情数不胜数。

    方千沫建议李昱把目光转向其它的藻类,绿门藻。但李昱是迎着困难而上的人,说难听点是研究上一根筋,不达目的不罢休。

    最终还是让李昱成功了。

    李昱的第二次改造,并没有把精力放在让蓝藻直接生活在陆地上。还记得林宛白她们后来研究出来的培养基么,李昱改造了培养基,与改造后的蓝藻混合,形成一种半固体物质,蓝藻基。

    在不考虑大幅度改变蓝藻生活环境的基础上,李昱对蓝藻的基因改造,让蓝藻具备了吸收土壤中酸性物质,释放出让植物非常容易吸收的有机肥料,并且还有固定氮的做用。

    更加妙的是,基因改造后的蓝藻在消耗完培养基后,就会死亡,死亡后的蓝藻会变成腐殖质,也非常容易让植物吸收。

    蓝藻基的使用很简单,就是把蓝藻基溶于水,搅拌形成悬浮液,喷洒于土壤上就可以了。

    蓝藻基非常适合华夏南方的水田,按照李昱的估算,只要每隔半个月喷洒一次蓝藻悬浮液,五个月后,过度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平时经常使用,还可以增加土地的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

    而北方的土壤,由于水分的不足,则需要经过八个月的时间,才可以缓解土壤问题,第二年使用后,才可以彻底解决土壤问题。只所以是八个月,是因为气温的因素,改造后的蓝藻只能在温度高于零度时存活。

    方千沫对李昱第二次改造后的蓝藻是赞不绝口,最让她称赞的一点是,蓝藻基非常的便宜,治理一亩地,所需的成本只有一百元,这还是方千沫把估算中的成产运营成本也加上。

    林宛白则把李昱研究出来的蓝藻基戏称为金坷垃!林宛白对莫雅基地的数学研究告一段落,她也改造出一间实验室,用来研究莫雅基地的物理知识。

    林宛白把她研究出来的有关精灵文明的数学知识上传到了小唯的资料库中,李昱和方千沫都已经看过了。

    不得不说,林宛白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天赋就是强,她一个人就可以把地球的数学研究往前推进一千年。这是极为了不起的成就,李昱赞叹,方千沫更是羡慕。

    李昱的幸勤浇灌,终于到了收获时期。林宛白研究出来的东西,对他的帮助很大。

    万物皆数。毕达哥拉斯。

    几何无王者之道。欧几里德

    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伽利略

    我决心放弃那个仅仅是抽象的几何。这就是说,不再去考虑那些仅仅是用来练思想的问题。我这样做,是为了研究另一种几何,即目的在于解释自然现象的几何。笛卡儿

    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故枝条虽分而同本干知,发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庶亦约而能周,通而不黩,览之者思过半矣。刘徽

    迟疾之率,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祖冲之

    数学表达上准确简洁、逻辑上抽象普适、形式上灵活多变,是宇宙交际的理想工具。周海中

    以上都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说过的关于数学的名言,数学对现代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一定是不可撼动的,因为基本上所有的科学理论都离不开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气象,等等,就包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全部都是在数学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如果没有数学,那么一切科学都发展不起来。

    而对李昱来说,数学也是他研究的重点,只不过他更对材料学和能源学有兴趣,所以对数学的研究并没有深入,仅仅是够用就好。

    林宛白对数学的研究,弥补了李昱某方面的短板,可以预见,李昱的研究会取得一定的进步了。

    林宛白已经走出了自已的路了,方千沫也在走向自已路的道路了。她已经学完了林宛白帮她列出来的科目,现在正处于整理吸纳为已用的阶段。

    专心研究莫雅基地,对方千沫来说,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在研究完莫雅基地有关材料方面的知识后,方千沫有信心走出自已的路。

    其实按李昱的计划来说,方千沫的进展是落后的,因为她的精力还是有部分投入到了商业中,偏偏方千沫的现在的商业部分,是实验室不可或缺的部分,李昱只好对方千沫的商业爱好视而不见。

    长时间的研究,让已经是超人的李昱他们也需要休息来缓解下精神上的紧张,李昱研究成功蓝藻基,林宛白就借此机会,举办庆祝会休息下。

    “你准备怎么使用基因改造后的蓝藻?”李昱随兴找了个话题。

    “我专门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由这个公司来推广蓝藻。前期,我并不准备大规模的推广蓝藻产品,我的计划是寻找土壤问题严重的地方,进行小规模的试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