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娱乐教父-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黄仁宇,我们在有趣的同时确实学到了东西,不枯燥的同时,也不浮躁,这个不矛盾,历史可以写得很有趣。
但是,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根本没有客观的分析,只是拉来几种材料进行主观臆断,这不是治史的态度,如果那样,人人皆可称历史学家。
如果仅仅是为了有趣而有趣,就是创作态度的问题了。
而《明朝那些事儿》,充其量是一部长篇历史小品。”
《明朝那些事儿》连载了一段时间之后,诸如此类的报道不时的出现在各大报纸媒体,其中有不少都是销量不俗的大报。
至于那些小报更是发了疯似得的炒作陈朗的第六部作品就是一部垃圾,而陈朗也已经江郎才尽,神奇不在。
一时间似乎所有的媒体报纸都站在了陈朗和《明朝那些事儿》的对立面。
此时,与陈朗关系很好的《东方日报》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就撰文《历史也可以写的好看》。
“读史可以省身,读史可以明志,《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它是一部纯粹草根的作品,能激发广大读者对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兴趣,在读史的过程中瞻仰先贤们的风采,领悟先贤们的道理。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
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这部书与一般的历史书不同,重点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心理描写,令人看后回味无穷。
该书涉及人物众多,线索繁杂,没有一个中心人物可以贯穿起来,加上明朝是一个十分强盛的朝代,期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名人,除了皇帝、大臣外,还有王守仁、唐伯虎等各界的名人。
这部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书,大家不能苛求它所描述的完全都是真实,恐怕就连历史学家也做不到这一点。
朗朗创作这部小说的重点在于它以一种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
让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明朝那些事儿》为我们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让历史也可以变得好看。”
《东方日报》算是说出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作者的真正用意以及这部历史小说的意义所在,同样也算是为陈朗和《明朝那些事儿》做了辩解。
但是《东方日报》作为《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的刊登者,同时与作者陈朗关系紧密,说出来的话公信力实在不高。
而在具有较强公信力的《明报》保持中立的情况下,面对香港其他二十多家报业的集体负面/报道,《东方日报》显然有些独木难支。
一时间,在香港报界倒陈和贬低《明朝那些事儿》的声势无比高涨。
在过完年之后,陈朗就投入到了自己第五张唱片的制作之中,只是在《明朝那些事儿》刚刚连载的第二天看了一下媒体的评论。
在看到《星岛日报》的《江郎才尽》的报道之后,陈朗只是一笑了之,便没有再过问,对于这本历史读物,陈朗可是有很大的信心,不然也不会选择它了。
此时的陈朗还在忙碌筛选自己新唱片的歌曲,还不知道自己抄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居然引起了这么大的反对声。
直到一天在吃早饭时陈母愤怒的咒骂道,“这些报纸真是太可恶了,居然说我儿子的小说是垃圾,真是岂有此理。”
“就是,明明很好看嘛。”陈云同样生气的说道。
“我也觉得写的很有意思,真不知道这些媒体是怎么想的。”陈父也摇了摇头说道。
原本已经准备离开的陈朗,听到家人的话,又转了回来,拿起桌上的报纸看了起来。
在看了《星岛日报》的《江郎才尽》的报道之后,陈朗这还是第二次看媒体们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评论,通过家人的反应来看,似乎不太好。
翻阅了多份报纸之后,果然,映入陈朗眼帘全部是一大片的质疑声,看到这里陈朗眉头微皱,怎么会这样?
《明朝那些事儿》在前世可是最畅销的历史读物,持续霸占同类型小说的销量排行榜多年,更是引起了一阵明史热,怎么会如此一边倒的质疑。
仔细看了看媒体的报道之后,陈朗有些无语。
《明朝那些事儿》的确是描写历史的作品,但它同时更是一部小说,自然不可能像历史书籍那样严肃又严谨,如果这样的话,谁还看得下去,那不得扑死。
难道是人红是非多?
可就算是这样也不至于让这么多家媒体报纸一起黑自己和这部小说吧,真正支持自己和《明朝那些事儿》的只有《东方日报》,顶多再算一个不偏不倚的《明报》。
似乎,整个报界都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第四四六章 读者的反应
陈朗还在为众多媒体负面/报道自己和《明朝那些事儿》而皱眉的时候,家里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喂,你好,我是陈朗。”陈朗拿起电话道。
“朗朗嘛,我是《东方日报》的王主编啊,最近有看媒体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报道吗?”王主编开口问道。
“最近我一直在忙着自己的新唱片一直没有注意,今天才看到这些报道,实在是没想到事情居然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状况。”陈朗皱眉回道。
“这……还不是因为有人眼红了,所以才联合其他人一起针对《东方日报》,顺带着将你这个《东方日报》的大功臣也给抹黑了。”王主编闻言既无奈又气愤的说道。
“哦?到底是怎么回事?”陈朗闻言心中一动,问道。
“自从朗朗你的《诛仙》在《东方日报》上连载以来,我们的报纸就一直占据着香港报界销量排行榜的头名,并且不断的刷新销量纪录,在《明朝那些事儿》还没连载之前,《东方日报》的最高销量已经达到了179805份,平均销量也保持在了17万4000份左右,而排名第二的《明报》至今没有卖出过17万份的销量,其他的报纸就更不用说了。
这次《明朝那些事儿》的连载更是在第一天就一举冲破了18万份的界限,直接卖出了181035份的销量,震惊了香港报界,对此没有一家报业能够保持平静,因为他们和《东方日报》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
而一直排在报业销量第三把交椅的《星岛日报》为了打开销量,于是想到了抹黑你的想法,可能这个想法他们早就有了,但是一直没有抓到好的机会,这次正好《明朝那些事儿》因为没能延续你继续开创新类型小说的惯例,所以就有了行动,这也才有了《江郎才尽》这篇文章,这个时候还只是单一的事件。
但是后来《成报》的那个历史专栏作家的文章《亵渎》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造成了《成报》大卖的现象,于是其他的报业在看到了打击《东方日报》同时还能增长销量的办法之后,便一拥而上,全部报道了你和《明朝那些事儿》的负面/新闻,后来几家更是达成了共识,不间断的炒作,于是就造成了现在的局面。”王主编详细的为陈朗解释了一番。
陈朗听后则是哭笑不得,原来不是因为《明朝那些事儿》提前了20年而水土不服,而是掺杂了香港报界的激烈竞争,当然自己也是造成《东方日报》一枝独秀的最大原因,所以自己被黑也就很正常了。
“原来是这样,不过我更想知道《东方日报》的销量是否受到了影响,是否有急剧下滑的现象。”陈朗其实更担心的是自己的读者粉丝对于这部小说的反应。
“呵呵……说起这个我就想笑,因为他们的阴谋并没有取得任何的效果,《东方日报》在《明朝那些事儿》连载首日卖出了18万份的销量之后,的确是出现了一个不小的下滑趋势,但是在一个星期之后,销量又慢慢的增长了上来,并且稳定在了178000份左右,也就是说《东方日报》不仅没有因为他们的负面/报道而出现销量下滑的想象,反而稳中有升的增长了近4000份的平均销量,要知道,这可是平均销量,而不是单日销量啊,《明朝那些事儿》显然非常成功,读者们显然很喜欢这部历史小说。”王主编高兴的哈哈大笑道。
“销量没有降低就好。”陈朗闻言也放下心来,看来读者们还是接受了这部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也的确没有让自己失望。
“不过被这么多报纸联合给阴了,更是害的朗朗你名誉受损,我们《东方日报》不会就此罢休的,我们当然不会用那么下作的手段,报社将会大肆报道小说的热/卖盛况,同时联合两家电视台做一个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专门调查,让这些媒体和所谓的专家们看看到底读者们是怎么评价《明朝那些事儿》的。”王主编恨恨的说道。
这样做也更多的是为了讨好陈朗,因为陈朗对于《东方日报》来说,真的太重要了,陈朗一个人对于《东方日报》销量的贡献绝对占到了三成,而且这三成是最上层的三成,没有了陈朗的《东方日报》只能算是一家颇有影响力的报业,而有了陈朗的《东方日报》就是香港报界的霸主。
不是因为陈朗多么多么牛,而是因为此时的小说在大家的娱乐方式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金庸一人就办起了价值数亿港币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明报》就是有力的证明。
“那我得感谢《东方日报》了,正好我现在忙着录制新唱片的事情,就将这件事情交给你们处理了,我也乐得轻松。”陈朗闻言笑着说道。
“放心吧,郎朗,我们一定会为你讨回一个公道的。”王主编信誓旦旦的说道。
“那好,我就等着看好戏了。”陈朗说完笑着挂掉了电话。
说的好听,是为了陈朗讨回公道,其实还不是自己想要报复和竞争?
不过陈朗知道面子上的事不能较真,不然很容易出矛盾,至少到目前为止与《东方日报》的合作还算愉快。
《东方日报》给了陈朗千字300元港币的稿费,是现在香港最高的价格,同时《东方日报》还作为陈朗宣传和辩护的口舌,两者是合则两利,这样的合作值得长久的保持下去。
陈朗在挂完电话之后就不再理会这些事情,继续专心的准备自己的最新唱片。
而此时的报界关于陈朗是否江郎才尽以及《明朝那些事儿》是好是坏的争论依然在继续。
多数的报纸媒体认为陈朗已经江郎才尽,《明朝那些事儿》也是一本亵渎了历史,完全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的圈钱之作。
只有《东方日报》和后来加入的《明报》以及无线旗下的几个小报、周刊支持陈朗,认为这是陈朗为了让大家能够喜欢上历史,更多的了解自己国家历史而创作了这部小说,而且历史被陈朗写的的确很好看。
这种争论也同样延续到了广大市民之间,看过和没看过这部小说的人得出的结果显然不同,还有一群围观不嫌事大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凑热闹,争论的也挺激烈的。
“朗朗看来真的是江郎才尽了,写不出新类型的小说了。”
“你怎么知道朗朗写不出来,历史也是朗朗以前没写过的题材,不是吗,只不过不是读者心中的新类型而已。”
“要是能写出新类型,朗朗他干嘛不写?”
“只要没写过的都是新题材,读者和作者当然不一样了。”
“哼,那他写的《明朝》也不好看。”
“你怎么知道不好看?”
“历史能好看吗?动动脑子好不好?”
“你看都没看过就敢说不好看,就是因为你这种人太多,才让报纸这么黑朗朗和《明朝那些事儿》的。”
……
这样的争论在街头巷尾随处可闻,但是在陈朗的小说迷间却没有任何争议。
在刚开始知道《明朝》是历史小说之后,的确有很多人有了放弃的想法,但是在看了几章之后觉得挺有趣就坚持看了下去,到了后来越陷越深,根本停不下来。
但是看到媒体报纸以及许多没看过《明朝》的人在那儿诋毁陈朗和《明朝》,小说迷和陈朗的粉丝们都十分生气,但是现在还没有互联网,书迷和粉丝们想要对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实在是没有办法,也只能口口相传,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身边的人。
就在这种争论依然持续不休的时候,东方集团委托亚视以及无线共同制作的关于《明朝》的调查节目也在晚上的黄金档之前播出了。
香港很多的家庭在无线的电视剧集播出之前就坐在了电视机前,而收看亚视的家庭同样如此,于是大家都看到了这个关于《明朝》的调查节目。
“最近由于陈朗的最新小说《明朝那些事儿》连载之后,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我们特地为此做了个调查,看看在大家的心目中,到底是怎么评价这部小说的。”电视中的主持人说道。
无数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这里都是一阵诧异,显然没想到这件事情居然还有电视台专门做了调查,看来这件事情还闹得挺大的。
不过大家显然也都听说过这个讨论,不少的人甚至自己也加入了讨论因此也来了兴致,想要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至于陈朗的粉丝和众多的小说迷也集中注意力等待着调查结果。
很快,慢步前进的镜头找到了一个中学生,主持人上前问道,“这位同学,请问你看过陈朗的《明朝那些事儿》这部小说吗?你觉得写得怎么样?”
中学生抬头看到了镜头似乎有些紧张,缓了缓,说道,“我看过朗朗的《明朝那些事儿》,本来我以为历史小说会非常无聊,严肃,本想放弃的,但是想到朗朗的前五部小说写得那么好,第六本应该也不会太差,于是就买了《东方日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历史也可以写的这么有趣,我真的是太佩服朗朗了,不愧是我的偶像。”
第四四七章 明史热
感谢王翼龙大大的打赏!!!
……………………………………………………………………………
电视机前的许多人在看到镜头里的中学生大赞陈朗的《明朝》,并声称陈朗是自己偶像的时候神色各异。
许多陈朗的小说迷和铁杆粉丝纷纷大声高呼,“我就说《明朝那些事儿》很好看,很有趣,连我这个平时最讨厌历史的人都看得津津有味,这本小说怎么可能会差,朗朗的小说永远都是那么经典。”
其实这些看过《明朝》的粉丝是最着急的一群人,因为各大媒体的负面/报道,让《明朝》这本如此出色有趣的历史小说被很多人所放弃,而放弃的人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因为受到了媒体报纸的报道所影响。
可惜的是在这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大家无法有力快速的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能告诉那些受到媒体影响的人真相,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于陈朗和《明朝》的负面/消息蔓延香江。
现在好了,无线和亚视两家电视台做了这个调查,应该能够让很多受到蒙蔽的人知道《明朝》是一本难得的历史类经典之作,终于是为小说,也为陈朗平反了。
而很多没有看过《明朝》的人,此时心里也不免有了疑惑,难道这本历史小说真的很好看?自己真的错过了一本好书?
这些人很多都因为《明朝》是一本历史小说才放弃的,在他们的眼中,严肃而枯燥的历史只会让自己打瞌睡,毫无趣味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