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战役-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了几个鲜卑人后,所有鲜卑士兵都吓得后退几步。有人小声道:“别动!不要冲过去,那刘云是个杀神,听说他一个人就杀了石虎七十万部队!”
“真的假的?!”那人将信将疑,看向刘云那锋利的刀刃,心里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道:“那家伙,好像真的很厉害,我觉得我们一拥而上也打不赢,不如投降吧。”
“是啊,投降吧……”
“投降……”
“大、大王,我们打不过您,我们投降了,请您饶我们一命!”一人带头,这群鲜卑士兵纷纷投降,就这样,刘云又多了一批奴隶,将来要为幽州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蓟城已破,慕容皝、慕容恪、慕容霸仓皇而逃,没过几日,汉军便收复了幽州全境,解放了数十万汉族百姓,多了十几万鲜卑奴隶。此时,因为打败前燕,加上收复幽州,刘云总共获得70功勋(20+50),现有510功勋,621万资源,可以升级到上士了。于是,刘云就直接花费500功勋,升级到上士,现在的属性值为:
HP6400
MP1800
力量634(20)
耐力748(20)
敏捷394(20)
意志——(20)
状态100%
等级上士
升级所需功勋10/1000,可分配属性值增加400点,现有1000点
升级给刘云带来的唯一好处是MP增加了,一天内可以使用更多次技能。现在,由于冷兵器时代的最高军衔限制是上士,所以刘云到此就不能再提升了,而最多能累积2000点功勋。
幽州尽复,而此时的辽东大部分都是鲜卑人,这辽东就是前燕的生存土壤,若是刘云继续收复辽东,那么前燕就会彻底沦为旧的游牧民族。刘云想给刚刚获得喘息之机的中华民族留一个对手,把汉人锻炼起来,那么就得“养贼自重”,让这个贼足够强,能够当对手,但不能强到威胁自己的生存,待汉人恢复过来后再灭了它。所以,刘云没有继续攻打辽东,反而在边境开放市场,用粮食、布匹、陶瓷、茶叶等日常用品交换鲜卑人的牛羊马匹、皮毛、人参等物,有时候也会卖农具,但武器是不能卖的,至于鲜卑人会不会把农具的铁重新熔铸成武器就不知道了,反正他们的武器制造水平也就这样,不构成威胁,总之不能让他们得到陌刀、精炼铠甲、重弩等先进武器。
此时,刘云建立的汉国,加上东晋小朝廷,两者所拥有的国土基本上相当于北宋的国土了,除了巴蜀的成汉之外。当然,这个成汉将作为下一个征讨目标,不过要等到明年。胡人基本上被逐出中原,除了两百万奴隶之外,现在北方有汉人五百多万,远低于西晋时的水平,更不用说东汉中期的水平了,所以中国需要休养生息。
粮食充足,而且各地都有医院,无数系统行医兢兢业业地在广大农村奔走,治疗了无数人,婴儿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可以说,“婴儿潮”从现在开始产生了,十几二十年后,这些婴儿长大成人,就将成为那时的主要战斗力和劳动力,那时就不需要系统农民了。
现在是冬季,农业生产的停顿期,刘云此时才想起来,现在他所控制的地盘里已经有一百多个标准矿,他之前只开采过几个,由于拥有“缩短农时”这个逆天的技能,加上采矿的收入相对较少,所以他都差点忘记了,此时才让闲置的系统农民去采矿。另外,标准矿附近的农民,在自愿的情况下也可以被雇佣去采矿,也因此刘云让系统农民把相对先进的采矿技术传授给百姓。
冬季不宜用兵,士兵只进行例行的训练。朝廷上少了军事议题,那么政治体制的问题就摆在眼前了。刘云是准备搞科举制的,虽然科举制本身有许多弊端,但至少比九品中正制先进许多,而且内容上可以更加灵活,完全不用搞什么八股文,所以说一定是个进步。刘云准备将农学、工学(工程)、理学(数学和物理)和丹学(化学)列为科举考试科目,不过目前只能搞农学考试,其他的因为根本没人会或者很少人会(少数数学天才),还有丹学若不是被神化为炼丹修仙之术,就是被视为愚弄百姓之歪门邪道,所以目前不现实。不过刘云有办法,因为他可以拿出许多书籍(基地资料,让人抄下来用活字印刷复制多份),先找到少数“古代科学家”,教会他们这些,并帮助他们把知识系统化,再给他们授予官职,让他们收弟子,这样就能传播出去了。虽然过程很缓慢,但为了能把基地带来的技术流传下去,就必须这么做。
不过,科举的主要科目还是策论、兵法和武举考试,在这种战争年代,战争自然是主题,而治国则是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刘云不准备考诗文,因为他认为诗文这种东西让人颓废,让人失去血性,平时娱乐一下还可以,但不能凭借诗文来做官。当然,豪放派的诗词比较爱国,比较能激发血性,但两晋时代的文人流行清谈,没人搞这种东西,刘云也没能力写这种诗。如果后人要增加这种科目,那就由他们去,反正到那时策论兵法等科目已经成为主流,已经深入人心。
在长江以北,刘云的地盘,他要推行科举制度没有任何问题,至于崔家、卢家等世家大族,他们的力量本来就弱,加上刘云的强大军队,极高的威信,所以他们的反对是微弱的。等这种制度推行下去,把寒门扶植起来,到时世家大族就没法反抗了。
为了能够让科举制度往好的方向发展,为了古代中国能产生自己的科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全国各地开办学校,将知识传承下去,并培养起一个学派,这样更有利于传承。当然,饭得一口一口吃,办学校之事得慢慢来,现在连教师都缺少,所以目前只有刘云和一群“古代科学家”加上一堆炼丹的神棍组成的一个小班而已,不过以后会发展起来的。
北方的汉国政权正准备平静地度过这个冬季的时候,辽东的慕容氏突然给他们来了一个“炸弹”,着实给了刘云一个“惊喜”。
慕容皝致信东晋皇帝,说不再向东晋称臣,而是向刘云称臣,他自己仍然自称燕王,而尊称刘云为“大帝”。这下子,慕容皝让整个南方的汉人反应非常激烈,尤其东晋小朝廷更是气得七窍生烟。东晋一直自认是“正统”,而现在前燕“背叛”,将“反贼”刘云尊称为帝,刘云实在是大逆不道。但是,刘云兵力雄厚,东晋又不敢讨伐,只好隔着长江破口大骂。
南方的文人则情绪复杂,他们有人要维护晋室的“正统”,有人认为刘云是汉室子孙,他才是真正的正统,毕竟人们多怀念强大的汉帝国时代,而对司马氏的弱晋不屑一顾,这些怀念汉室的人多是怀旧者,有人现实一些,认为刘云实力强大,拳头大者称王,所以即使他称帝也不为过,更希望他能一统中国,恢复中国的强大。不过,有人既希望刘云统一中国,又不希望他把北方那一套政治制度搬到南方来,这些人就是南方的世家大族。南方士族的根基极为深厚,晋元帝司马睿南逃建立东晋,依靠了北方南渡的士族代表人物——王导,王导则想尽办法笼络南方的士族,这才使司马睿站稳脚跟。南方士族实际上是东汉的大地主发展而来,经过三国时期吴国孙家为了在江东站稳脚跟,笼络这些大地主,后来受到九品中正制的影响,就成了南方士族,与南逃的北方士族有许多矛盾,爆发过许多次斗争。北方士族认为南方士族都是乡巴佬,南方士族则认为这些逃过来的北方人是流浪汉,总之谁也不服谁。世家大族控制了东晋的政治、经济,这些世家的子弟生下来就有官做,而且前途远大,不管有没有能力都能当大官。而且世家大族还隐匿人口(实际上不用隐匿了,所有人都知道),还有私兵,在他们的地盘上就是土皇帝。
南方的世家大族危害很大,他们不仅因为剥削太重加剧了阶级矛盾,更因为各个世家大族不是同一条心,所以东晋的北伐一直不能成功。在历史上,祖逖的北伐是凭着一腔热血,靠着北方人民的支持取得重大战果的,但因为政治原因而被召回,祖逖没有任何根基,就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桓温的北伐,曾经是到达了长安,但因为惧怕其他世家夺了他的权力,所以退兵了,以后再也没有成功过。刘裕的北伐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一次,但最后也是因为政治原因——称帝而退兵。假如所有世家大族都能同一条心,是完全可以搞出一支数十万人的部队,完全可以趁胡人争斗的时机北伐成功的,但事实上不可能,所以这就是世家大族的害处。
刘云是肯定要灭了东晋的,到时候就要处理南方世家大族的关系。这些世家根深蒂固,处理起来非常麻烦,除非使用军事手段,但这样粗暴的处理方式会造成极大破坏,说不定会留下祸患。实际上,世家大族拥有政治资本,但北方势力南征之后,这些资本不复存在,问题就转变为其经济资本——人口与土地。首先,必须强令不许隐匿人口,这是必要的,也有许多人支持,在政府的强力命令下,不难办到。对土地则麻烦点,不能强夺,赎买也不行,因为他们都是地主阶级,不过,可以让一些世家北迁,回到北方,这样就削弱了他们一半的实力。事实上,南渡的世家大多都会回到北方,南方的世家也有一些希望离开南方的“蛮荒”之地。另外,组织开发新田,南方才三四百万人口,还有大量土地尚未开发,不过岭南的难以开发,暂不考虑,有江南和荆州的未开发土地就够了。新土地除了分给无地百姓之外,还可以让北方的中小地主南迁,或者让南方中小地主购买,这样就更加削弱原来世家的实力。不过,最为釜底抽薪的做法是将这些人的财富转移到新产业里去,在工商管理司的帮助下或许能做到,这样就能一劳永逸地“温和”消灭南方世家大族。
这些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必须慢慢来,现在中国虚弱,需要静静发展。如果从一个玩家的角度出发,刘云自己拥有这么多资源,完全可以很快地做完主线任务,灭掉周边的胡人,统一中国,不用管中国到底发展得怎么样,然后回到时空城,迅速进行下一个任务。但是,刘云对祖国的感情让他不能这么做,因为这样只会让这个时空里的中国受到严重破坏,指不定哪天又有外敌入侵,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时间静静地流驶,转眼就到了第二年三月(341年),汉国的长江流域已经开始播种了,刘云又开始使用**大法,大量生产粮食,然后卖掉。此时汉国的粮食储备非常充足,还卖了许多给东晋,换取金银,这些新生产的粮食大部分都被卖给系统,刘云因此得到许多资源。
这几个月里,除了日常政务之外,刘云就是一心修炼,《世界操作系统》心法的第一层“凝神”,此时心神已经能延伸到二百多里,用来视察战场更加方便。
另外,烟台和青岛的船舶司的中型舰只已经生产完毕,总共有30艘六桅宝船和50艘战船,另外,刘云又在后世的连云港这个位置建造了两个船舶司,如此一来四个船舶司继续开工造船,这次开始造60艘六桅宝船和100艘战船。这已经造好的军舰,刘云拿它们来当运输船用,自己开办一个官方的运输公司,双方都获利,并且能促进经济发展。这些船只总载货量达到三万吨,在古代已经很惊人了。另外,刘云已经培养出一批掌握宝船制造技术的工匠,现在有许多大家族也想合资造船,希望获得宝船的技术,刘云当然希望看到这一点,于是他让这些人出资,官方则入“技术股”,提供技术和工匠。海上运输的成本可比陆上运输低得多,在古代速度也要快得多,因为船只的行走不分日夜。刘云还特地透露了南洋的地理位置和拥有的资源,并且故意“流失”了一张地图,流落到一些大商人手中,然后这些人就两眼放光,开始考虑如何从中获利了。开发南洋,刘云用这种方法让富有的大地主和大商人自行组织人员去进行,以利益为驱动,总比用军队逼着百姓迁往南洋要好。此时的南洋还十分落后,落后的土著人根本无法抵挡强大的中国海军,所以这些地方是殖民者的天堂。
目前南洋只是一块没到嘴的肥肉,现有的八十艘海船才是刘云的海上力量。有了这些船只,理论上可以直接从海上进攻东晋,从长江口进入,直接攻打建康(南京),不过,目前只有系统士兵才能当合适的水手和“海军陆战队”,招募的新军都是北军,全部是旱鸭子,就像当年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一样。所以,刘云特地抽调五万士兵到青岛,让系统士兵对他们进行水军训练。
开春了,全国都开始繁忙的耕种,此时若是出兵,定然会影响农业生产,所以刘云还是按兵不动。最近,他查资料得知,在现在前凉控制的地区里,有一个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儒将——谢艾,所以,刘云准备去一趟凉州,去招揽这个人才。历史上,谢艾是346年投笔从戎,抗击后赵军队,并取得胜利的,之前他任职主簿。现在谢艾应该才二十出头年纪,不知有没有出来做官。若是已经在前凉政府任职,那么就不好招揽了。
**************************************************
过渡章节,五胡乱华阶段快结束了,还有几章叙述如何统一和灭胡的,下一阶段是抗金。
第二十五章 称帝
不过,刘云若是想招揽谢艾,面临一个问题。此时前凉占据了凉州,并且称霸西域,都城在姑臧,也就是旧时武威郡,而根据记载,谢艾是敦煌人,敦煌可在甘肃西部,比姑臧还要西得多,若去招揽,简直就是深入敌境。如果谢艾已经做官,那么肯定就在姑臧,因为史载谢艾统兵前是凉州司马张耽的行军主簿,这样就很难招揽了。如果没有做官,那么不知他在哪里,有很大可能是在家乡,这也是一个困难。
“哎哎,真是麻烦。”刘云在长安的基地查阅了资料,叹气道,“算了,暂且不管他,或许攻下前凉之后就能轻易找到谢艾了。”
此时,雍州刺史廖庆走了进来,道:“大王,这是雍州地区的经济情况,请您过目。”
刘云转过身,结果报告,大略查看一下,便道:“嗯,看来长安附近地区的经济恢复得不错,你就如实上报中央吧,具体的事情让工商管理司的人去处理,我也不想管太多。”
“是。”廖庆接过报告,转身便要离开,忽然刘云叫住他,道:“廖庆,我准备攻打前凉,你看怎么样?”
廖庆微微笑道:“大王,这些事情您做决定便可,长安可以调出二十万部队,我看攻下前凉绰绰有余。”
刘云摇头道:“我不是说这个,军事上没有任何问题,我是考虑政治上的影响。前凉毕竟是汉族政权,五胡肆虐时北方就只有这么一个政权硕果仅存,我若粗暴地武力消灭,似乎有点不妥,毕竟都是汉人。”
廖庆正欲答话,忽然一个老人颤巍巍地走进来,一边道:“大王,不可呀,不可呀!”
刘云不认得此人,廖庆介绍道:“这是雍州司马杜俨,年已七十,但仍然才思敏捷,处理政事如同行云流水般流畅,是刺史府的能吏。”
“哦,原来是杜老先生,您刚才说什么不可?”
刘云很自然地这样称呼杜俨,不料杜俨“扑通”一下跪下了,一把老骨头颤巍巍的,一个劲地请罪道:“微臣有罪!大王切莫称呼老朽‘先生’,更不可尊称,微臣虽老,但君臣有别,大王万万不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