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虎狼 >

第70章

虎狼-第70章

小说: 虎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山东叛军仍无法抵挡新军的攻势。季退思避开新军的锋芒,在七月初成功地组织了两次反击,打在协同新军作战的明军身上,并两次都将对手击溃。但四营新军抱成团稳扎稳打,没有给季退思任何机会。
    七月十二日,许平恢复对开封的攻势。经过一个多月的整训,近卫营已经扩编到五千五百人,拥有骑兵四百,燧发火枪一千九百余支,火绳枪五百支,长矛两千支,大炮两门。
    许平这一天收到钟龟年写来的急件,据钟龟年说,季退思向闯王试探,是否介意他来河南与闯营合流。许平两次写好回信又两次把信撕毁,他第三次提笔的时候,首先拿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举例:曹操讨伐马超时,每闻西凉援军抵达,曹操不是忧虑反而欢喜。
    “……曹操之所以会喜悦,乃是因为他知道,西凉军越是集中越有利于曹操一次性地消灭他们。而如果这些西凉部队分散在各自的根据地,那战争就将旷日持久,而旷日持久就可能会有更多的变故。今天我们义军的处境就类似西凉军,而新军就是曹军,我们越是集中对新军越有利,他们就越容易咬住我们义军并摧毁我们。我并非危言耸听,义军现在并不具有和新军一战的实力,在我们义军中,无论是哪一支受到新军的进攻,都必须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我深知闯营与东江军是一荣俱荣的关系,我会竭尽全力发起进攻以吸引明廷的注意力,希望新军会犯下错误。”
    秋收已经开始,不需要太仔细的观察,就可以看出孙可望对于李自成不许征粮的命令有些抵触情绪。不过孙可望当然不会去违犯这条禁令,这些日子以来,孙可望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超出过他给许平描述过的那些政策。眼下,开封府界内所有的道路上都有孙可望设立的大批关卡,商队平均每走五里就会遇到一个,关卡的兵丁会根据商队的货物数量和种类收取过路费。这些关卡不仅仅向商队收费,而且也向农民收费,秋收后,开封农民把粮食运去市集交易时,路上要交给闯军一笔买路钱,到了集市时还要再交给闯军一笔交易费。
    农民交易粮食前肯定会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口粮,对此许平也深以为然。既然孙可望能提供给许平足够的物资,许平对这些不太出格的举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限制农民交易只是孙可望经济政策的一小部分,为了避免粮商囤积居奇,他的主要经历还是集中在限制粮食流动上面。孙可望认为,商人靠囤积粮食获利的行为,必须建立在他们有能力把粮食运输到缺粮地区这个基础上,因此孙可望对大量粮食的运输行为克以极高的税率,目的就是让粮食流动成本极高,从而使倒卖粮食变得无利可图。
    此外孙可望刚刚向许平报告,他已经组建了闯营自己的购粮队。他估计高额的粮食运输税使得商人要想通过粮食买卖获利,就必须将粮食收购价压得很低,而将出售价定得很高,这样农民把粮食运到城镇出售就变得很不合适,毕竟在制定路税后农民的运输成本相比以前也大大增加。利用行政手段人为提高民间的交易成本后,孙可望打算让闯营的购粮队深入到农村收购粮食,然后运输到城镇,出售给粮行。!~!
    ..
第十九节 压力
    收到这封信的同时,许平手里还拿到一些城镇传来的情报,大面积的恐慌正在开封府界内流传,今年七月的粮价比往年秋收时高出五成。wWw。历年七月都是粮价最低的时候,往后每个月粮价都会上扬,冬季更是要翻上几番。如果今年还是这个涨价模式的话,那么不用等到青黄不接的五月,明年三月以前,开封府界内就会爆发大面积的饥荒。
    既然官兵不会立刻到达,许平就决定亲自前往后方许州,和孙可望商讨一下粮食的问题。
    孙可望似乎没有料到许平会在这个关头返回许州,他见到许平后奇怪地问道:“许兄弟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回来?”
    “是为了粮食啊。”许平心里焦急,今年是闯军首次大规模建立根据地,无论如何都不能出现饥荒,更不能比明廷统治下还差,他急不可待地对孙可望说起自己的担忧,还交代他道:“绝不能出现饥荒,哪怕让军队少些,也不能大量饿死人。”
    “大将军莫慌。”孙可望搞清许平的来意,立刻笑起来:“大将军想想看,以往官府将大量粮食从河南运往京师,而今年这些粮食都留在开封府境内,怎么可能比去年还差?我已经派人检查过各地的收获,最少也比去岁要高一成,最好的一个村甚至比去年多打了五成的粮食。只要大将军能把官兵阻挡在开封府界以外,末将敢担保明年秋收前绝不会有饥荒的。”
    孙可望语气很是轻松,还半开玩笑似的称呼许平为大将军,可这并没有让许平安心多少,他追问道:“那这粮价怎么会如此的高?”
    “并不是现在高,而是以前太低了。”孙可望笑嘻嘻地说道,举起右手在许平眼前伸出一个手指:“第一,以往秋收后,农民急于出售粮食来交租子和赋税,今年免征粮税后他们不这么着急了。”
    “第二,”孙可望又举起一根手指,在许平眼前晃悠:“我沿路设卡,以往农民把粮食运到粮行这一路无须交钱,今年他们每石粮我要提一钱银,自然粮价又会高些。”
    今年七月收获后,开封府界的民间粮食交易急剧萎缩,可能还不到历年的两成。而闯营则通过深入乡村的购粮队获取大量的粮食。
    “第三,往年各地粮行的那些黑心商人统一打压粮价,农民不卖给他们就无法解燃眉之急,而今年不但没有赋税,我还派人去各地购粮,这粮价自然就降不下来喽。”
    “那以后的粮价会继续涨么?”许平问出他最关心的问题。
    “会涨一些,但是绝不会很高。”孙可望对此显得胸有成竹:“以往各地粮行趁低价大量囤积粮食,七月一过,粮食大半都被他们收入库中,十月以后市面上就几乎没有余粮,自然粮价节节升高。而今年粮食运不到市集里,粮行有钱也收不到粮食,更不用说我的购粮队已经把大量粮食收进我们闯营的库房了。”
    “如此便好。”闯军刚刚将战略修正为守土不失,开封府界又是新建立的根据地中最大的一块,不但宣示意义重大,也是许平将闯军正规化的根本,如果百姓流失,生产不能恢复,那许平的所有努力都会化为泡影:“孙将军重任在肩,万万不可大意。”
    “许兄弟尽管放心吧。”孙可望大笑三声,他拿起桌上的一份文书给许平:“这是我才收到的报告,今年开封府界内没有一个人敢烧粮,如此又可保存下无数粮食。”
    “烧粮,为何?”许平大吃一惊,中原连年大旱,百姓以泥土为食,他不能想像居然还会有人烧粮。
    “还不是那些奸商。”孙可望见许平对此一无所知,就又冷笑着解释起来,往年七月新粮入库之时,都会有大量的陈米被销毁掉。
    “各大米行都有默契成规,为了哄抬粮价,宁可让粮食烂在库里也不出售,青黄不接之时烧粮太过耸人听闻,所以他们就把粮食留到米价最贱的七月来烧,还美其名曰金秋处理腐粮讨个吉利,哼,难道我会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心肠么?”孙可望严禁各米行自行销毁那些他们手中的腐烂粮食,规定任何需要处理腐粮的清仓行为都得事先报告闯军,就算真是发霉的粮食,要烧也得由闯军来烧,自行烧粮一概视为作乱:“我不管他们吉利不吉利,只要有人敢烧谷子,哪怕只有一粒,我就杀他全家。”
    听明白原由后,许平先是愤怒不已,但稍微一想就担心起来,迟疑着问道:“若他们存心这样做,想让粮食发霉并不是一件难事,这如何是好?”
    “官府和奸商一贯勾结,对这些丧尽天良的事从来不闻不问,所以他们也不会真的让粮食发霉,七月谷贱收粮的时候把库房里装不下的烧掉就是了。不过从今以后就不行了,当然得防备他们故意让粮食发霉。我已经通知各大米行,以后每次处理坏粮时我都会记录下来,如果一年之内一家米行的粮食坏了一成以上,我也要杀他们全家。”孙可望放声大笑,显得很是得意,笑过之后他看着许平正色道:“今年六月,河南的米价比去年七月涨了八十多倍,而到明年六月时,粮价绝不会比现在高三倍以上。有我们在,河南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可以因而活命。但首先许兄弟就得把官兵挡在开封府外,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七月十五日,许平和李定国联合发起猛烈攻势,开封外围的堡垒在几天内就被摧毁小半,出城增援的明军两次被许平击溃,堡垒中剩下的明军知道无法在顺军的攻击中生存,就悉数逃回开封城内:“东江军随时都可能支撑不住,而钟龟年还在说服他们坚持,我也答应过要努力进攻为他们分担压力,就算我不这么说,也必须这么做,现在开封不知道写了多少求援信给朝廷了。”
    之前闯营的战斗力恐怕比季退思还不如,毕竟山东叛军有大量跟随季退思造反十年的军官为骨干,朝廷对山东的重视也远远在河南之上,许平必须要向明廷证明自己的威胁远远大于季退思,才能把明廷的注意吸引到河南来。
    现在,闯营已经完成对开封的封锁,剩下的一万多明军、两万余团练和几十万人被围困在开封城中。许平马上下令,立刻沿着开封修筑二十个哨塔。数日后这些哨塔修成,开封城和附近道路完全处于闯军的监视下,内外交通隔绝。此次围攻开封,成功地阻止了明军的秋收,刚完成收获的周边地区也无法把军粮运进被隔绝的城内。近卫营的参谋估计,三个月后开封城就会面对粮食紧缺问题。
    这个时间表不能让许平感到满意。七月底,新军又有两个营投入山东,山东叛军被再一次赶过大清河。许平不知道东江军到底还能坚持多久,如果东江军退向河南,而新军六个营也尾随他们而来的话,许平不认为自己有任何机会阻止他们给开封解围。
    但是强攻开封也是不可能的,这是拥有几十万、上百万人口的开封,而不是许州那样的小城。就算炸开城墙,闯军也要靠残酷的巷战来拿下城市。此外,部署在开封的大量火炮也会给闯军以巨大的杀伤。
    “新军实在是太强大了,如果他们不犯错的话,我该如何是好?”就在许平焦虑地反复思索,试图找出一条可行的攻城方案时,他期待的转机已经悄悄来到。
    开封的严峻形势让明廷同样焦躁不安。在朝廷的三令五申下,七月中旬,杨嗣昌终于在收集完粮草后,指挥他集结在湖广谷城的十二万大军向河南邓州发起进攻,他面前是等待多时的李自成主力。面对杨嗣昌的大举进攻,李自成没有正面迎战而是步步后?明亲王惨遭闯逆毒手。开封万万不能有失,朕决意全力救开封之危,为周王解围。”
    ……
    “大人,朝廷的邸报。”
    八月五日,许平手上已经拿到关于三天前廷议的官方邸报。崇祯天子断然拒绝侯洵再花三个月扫平季退思的请求,因为这时候开封恐怕会因为粮草断绝而陷落。刚抵达山东的选锋营被命令立刻掉头西进,另外两个新军营将与它同行;其他四营新军则继续南下打通并确保漕运。几年来,南方的粮饷只能通过海运转送京师,每年都会有大量物资被报告因为遭遇风暴漂没,对此崇祯已经忍无可忍,同样忍无可忍的还有漕运机构和大批的朝廷重臣,自从漕运断绝后这些人的收入都急剧下降,他们坚决反对立刻围攻胶东,而是主张应该优先恢复已经被切断数年的漕运。左良玉返回湖广后,刘宗敏弃守襄阳退回河南,襄阳重又回到明廷治下。崇祯因左良玉收复襄阳的功劳而免去对他擅自离开剿匪军的责罚,并命令他立刻取道明廷控制下的汝宁府,北上给开封解围。
    “来的是选锋、赤灼和山岚三营,总兵官贾明河。”许平念着朝廷的邸报,向手下们通报最新的军情。
    以前获得的新军情报几乎被翻烂,对三个营的实力大家都心知肚明。它们都已经把火绳枪换装成燧发枪,三个营共计九千人,除去辅助部队,每个营拥有一千两百把燧发枪和同样数目的长矛,共计拥有大炮三十六门。
    选锋营是新军的三大主力营之一,赤灼虽然在第一次山东之战中很不光彩地发生了溃散,但事后经过大力整编,这次重上战场时表现得还算可以,而山岚营……许平叹息了一声:“虽然我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但无论如何与旧友兵戎相见都不是一件快事。”
    许平收起自己心中那份伤感:“孙可望手下应该还有一千可用之兵,给他去急信,让他立刻带兵前来与我会合。”
    传令兵领命而出,余深河、周洞天、沈云冲等军官人人脸上带有忧色。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新军是近卫营人数的两倍,从军官到士兵都训练有素,炮兵更有绝对优势;贾将军是沙场数十年的老将,我是初出茅庐的小子;新军三营的指挥官都有丰富经验,而你们几个一年前还是小兵。”许平停顿片刻,用沉重的语气说道:“东江军正在竭尽所能地拖住新军一半主力,而我们也要尽力去拖住另一半,决不能不战而退,绝不能让他们腾出手去攻击东江军。诸君,如果我们不能挡住这三营新军,义军就没有明天,我们也不会有明天。”
    周洞天请求参谋队对未来战局进行推演,对此许平当然不会反对,但是他问道:“周兄弟,参谋队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敌军大致会如何进攻,以及推算他们后方的道路能让运送多少辎重,能让他们的部队以多快的速度推进这些问题上,至于战斗过程,把营里的军官都找来,演示几场胜利鼓舞下士气吧。”
    周洞天知道自从近卫营组建以来,许平对用战棋推演胜负一向极为轻视,几乎称得上是不屑一顾,不过他听到这个命令后还是再请示了一遍:“不必严格遵守规则么?”
    “明知道是荒谬的事情不必一本正经地去做。”许平认为战棋只有两个作用,第一,训练那些从未上过战场的人,让他们有一个浅显的认识;第二,让军官相互之间增进了解,对同伴在各种情况下会做出的应对有说认识——这也是许平把自己发明的东西成为战棋的原因。
    既然许平对战棋的推演效果不以为然,那当然会拿它来鼓舞士气。
    “侯爷……”周洞天还有些迟疑。
    “没有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那上面的战斗数值就是一个笑话。”许平坚持己见:“战场上瞬息万变,如果人人都会飞剑传书,隔着几百里地还能在眨眼间互相通告敌情,真的知道而不是凭空瞎猜,那我承认战棋会有点用,问题是这可能吗?”
    ……
    “本将刚刚看过你的报告书,”对选锋营,贾明河总有着特别的感情,可是这次军事会议上他首先质疑的却是选锋营营官何马还有参谋长张彪:“你们的推演结果,说什么要大力防备闯贼的探马,最好让山岚营全营拖后以免后路被切断或是道路被骚扰,你们真的这么看吗?”
    “大人,这也是有备无患,料敌从宽啊。”何马连忙解释道。
    “一群散兵游勇,能对我们批坚执锐的后卫部队发起进攻,然后将我们的战斗队打垮,你们想让我相信这个?”贾明河语气有些不善起来,质问张彪道:“张千总,你上过战场吗?”接着又转头看向何马:“何兄弟,你想告诉我你信这个么?”
    “大人,这是按规矩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