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126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26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不是怕影响到殿下,我肯定去扮演婉儿。”谢长亭的语气很是惋惜,“不过如果这事成的话,那京城的其他戏班子肯定会排着队来找我购买话本,哈哈,又可以赚一笔。”

    顾青云一听,也很是高兴,又有一笔钱入账。

    “对了,那边的戏班子还想着要改名,他们排戏的重点是放在男女主角的爱情上,对于战场的厮杀没兴趣,所以就想着改个名字,你看这样行吗?”说到这里,谢长亭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声音都小了许多,“如果是其他人我就让他哪凉快去哪,可那班主是我以前在老家认识的,我又常去他那里听戏唱戏,总要给点面子。”

    顾青云觉得如果只是排感情戏的话,《将军传奇》的名字的确不太恰当,于是就同意了。

    两人开始商量改名的事,最后就把话本中一直贯穿全文的定情信物梅花四连环戒指作为标题,取名《梅花戒》。

    在古代,未婚女子不会戴戒指,但用戒指定情的习俗由来已久,所以戒指一般是女子的未婚夫或情郎送的。

    就如同《太平广记》中就记载有戒指的诗句,如“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等。

    “好,这个名字不错,就这样定了!”谢长亭很是满意,反正他是取不出什么好名字的。

    两人又说了好一会儿的话,谢长亭见天色渐晚,怕因为宵禁回不了家,无奈之下只好先回去,不过他还没死心,准备大结局先不放出去,这样的话就有一个月的时间来说服他。

    顾青云对此不置可否。

    谢长亭走后,何谦竹才回来,他见顾青云来后院就很是好奇。

    顾青云不好说是因为话本的事,幸好何谦竹不是那种喜欢看话本的人。

    “青云,你能顺利留在翰林院吗?”何谦竹一脸的向往,对于读书人来说,做个翰林的确是很荣耀的事,一般的进士都不够资格。

    顾青云摸摸鼻子,笑道:“等过两天就有结果了。”

    不得不说,何谦竹的到来让顾青云很是高兴,不仅仅是见到好友的关系,还因为他带来了家里最真实的消息。

    虽说之前一直有通信,可顾青云总怕家人报喜不报忧,有事瞒着自己。这次何谦竹上京赶考,走之前就专门到林溪村一趟,特意拜访了自己家人,亲眼见到他爷奶和爹娘。顾青云这才知道爷爷奶奶的身体虽说比三年前要差一些,不过还能吃能睡,很有精神,暂时无忧,还对何谦竹说很想见到小鱼儿呢,见不到死都不安心。

    至于他爹娘,身体很健康。

    这些消息让顾青云兴奋不已,三年前的那次离别,顾青云一直都隐隐有着恐慌,生怕这是最后一次见到两位老人。

    即使在他幼年的时候爷奶曾经想放弃他,可对于他三岁前无底洞般的药费,也一直没拒绝医治。后来他的身体好转,他们那是一心一意对自己好,这么多年下来,毕竟是自己的血亲,加上有前世外婆的影响,让他对两位老人有更深的感情。

    就比他爹娘差那么一点而已。

    现在知道他们还算是健朗,当然会高兴。

    至于其他消息,比如说他的两位堂弟,现在是童生,都卡在院试这一步上,还没考上秀才。

    想起大堂哥顾青明考到二十大几才是秀才,顾青云再一次感叹秀才的难考,自己科考的运气真是好啊。

    谢长亭的到来让顾青云颇为头疼,虽说他早就知道自己写出来的结局有人不满意,可他没想到会如此不满,对于他三天两头来说服自己,顾青云实在是顶不住了。

    幸好五天后,圣旨下来,顾青云正式授官,成为翰林院正七品编修,顺利留馆。

    能够成为正式的翰林官让顾青云一家人都很是高兴,以后无论他去哪里做官,翰林院出身都是他最大的烙印。而作为文官,翰林官的确是最好的出身之一,以后升官都会比别人升得快。

    当然,前提是自己有足够的努力和运气,否则也可能和岑侍讲一样,一辈子都留在翰林院,临近退休也才是从五品官员,因为不会钻营,家境比起别人还很是清贫。

    翰林院编修,按道理来说是要做三年才能往上升,不过有时也说不定,一切都有可能。

    顾青云松了口气,不用去新的部门适应环境是最好的,留在翰林院他没有意见,这里能学到很多东西,更别提以后轮到自己值班,或者写诏书之类的,能经常接触到皇帝。

    除此之外,他还打听了和他同一批庶吉士的情况。

    方子茗和他一样留馆,他是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比他低一个品级。谭子礼和他一样,都是正七品编修。

    只有龚鸣凤,他落选了,现在在选择官职。吏部这点颇为人性化,可以让庶吉士们选择自己想去的部门,如果选择的部门同意的,就能如愿。

    这算是对庶吉士的优待了。

    知道授官的消息后,除去有人来贺喜外,按照惯例,自家人晚上会庆祝一番。

    一个晚上,大家都喜气洋洋的,尤其是方仁霄和连氏,更是喜上眉梢,一连喝了几杯酒。

    只是顾青云中途去小解时,方子茗跟着出来,一改席上的笑意,捏住他的肩膀,颇为咬牙切齿地在他耳边问道:“青云,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116|暴露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是随机内容防盗

    第二天,他照常去顾伯山家上课,进门和大奶奶行礼问安后,这才走进书房。

    书房里,顾青亮和顾青明正在读书,顾伯山还不见人影。

    看到顾青云来了,两人同时停下读书的动作,对着他笑。

    “不用理我,你们继续,大爷爷呢?”顾青山摆摆手,顾青亮晚他一年开蒙,可惜他有个溺爱他的娘亲,加上他自己心思不在读书上,三天晒网两天打渔的,顾伯山主要的心思都在他和顾青明身上,有时候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今天苗家那边有人要闹着分家,我爷爷要去见证,顺便还要写分家文书。”顾青明神秘兮兮地眨眨眼,道,“昨晚我还见苗二朗他娘子拿着一篮鸡蛋来我家呢,可惜我爷爷没收。”

    “爷爷当然不收了。”顾青亮站起来,挨挨擦擦地在屋里转转,遗憾地说道,“爷爷说这种事不能掺和进去,他们怎么分都由得他们,只要不是太离谱就行了。”

    “反正我觉得苗大朗不会吃亏,他可是长子呢,就是苗家老大娘偏心二儿子,可她以后还是得跟老大一起住。”顾青明说完就斜睨地看了一眼顾青亮。

    顾青亮顿时跳了起来,怒道:“哥,你这是什么意思?怎么这么看我?”

    顾青明冷笑一声,道:“我还能怎么看你?有些人仗着父母宠爱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让你读书你不认真读,让你学艺你不肯去,以后我看你怎么办,你以为靠父母能靠一辈子?”他爷爷已经跟他说了,要他努力读书,以后最起码考个童生回来,这样就可以接任他的位置。而作为次子的顾青亮就是另外的安排,但读书也是他最好的出路了。

    他现在已经15岁了,也可以说亲,但因为他读书还没出成绩,爷爷就说暂时先不考虑这个,生怕他成亲后心思就不在读书上了。因此,他现在也不会不满,知道爷爷是为了自己好,起码自己要先念完四书五经。

    顾青亮一听,神情顿时蔫了下来。好吧,他这是不占理呢,经常仗着有母亲宠爱就把顾青明的事告密,从小到大,顾青明挨了多少打其中绝对有顾青亮的原因在里头。

    两人经常吵架,顾青云已经习以为常了,他没在意,反正过不久就和好了,忙道:“既然大爷爷没回来,那我们就一起读书吧。”

    “先不读,栓子,你准备去镇上读书了?”顾青明忙拒绝,神情有些羡慕,道,“栓子,人和人真是不同,你说你脑子是怎么长的?读书怎么就那么厉害呢?”

    顾青云看着大堂哥,15岁的他已经长成一个半大小子了,甚至在大人眼里已经差不多算是成年人了,他身材高高瘦瘦的,穿着一件淡蓝色长衫,脸上还带着点稚气,以前总会出现在他脸上的笑容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整个人似乎一下子成熟了两岁。

    “我多努力你又不是不知道。”顾青云白了他一眼,看着他手中的《周易》,叹道,“像这本易经,我也只是能背诵出来,里面的很多句子都不能理解,这本书实在是太精深了,历史上单是为它出现的学派就有五派,各有争端,像我们这种,还没开始入门呢,我怎么会是厉害的?”

    像乾、坤、震、艮、离、坎、兑、巽构成的八卦别人可以用来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些事情做到心中有数,还有备无患。但对他而言,这就是天书一样的了。历来注释解说《易经》的书,不下千种,他现在只是粗粗通读一遍,里面的意思还不理解,以后就看他的老师教他哪种注释了。

    顾青明听他这么一说,心有同感。也正是因为自己读书比不上栓子刻苦,所以爷爷拿他们做对比的时候他从不妒忌,因为自己绝对做不到像他这样,生活中好像除了读书就没有其他事了。

    “至于到镇上,大爷爷是这么说的,怎么你们大家都知道了?”顾青云很是奇怪,前天顾伯山才和自己提议呢,昨天似乎大家都知道了。

    “大家都很关注你,而且我爷爷也想让我去镇上读,一个是和你有伴,另一个是觉得镇上的秀才学识更高。”顾青明的脸微红,他爷爷还说是因为在家他是自己的孙子,狠不下心来管教他,所以就把他打发去给别人管了。

    他明明已经知错了好不好,以后他一定会努力的。

    “我哥他想成亲,结果爷爷不让。”顾青亮本来还在拿着一颗花生糖在吸吮,一听马上就爆料。

    顾青明的脸更红了,他瞪了一眼弟弟,有点窘迫,辩解道:“没有的事。”

    “言不由衷。”顾青亮点评,直接一口把糖塞进嘴里,从荷包里拿出一颗糖,一脸肉痛地问道,“你们要不要?”

    两人同时摇头。这家伙还和小时候一样,身材圆润,贪图口腹之欲,非常好吃,连读书的时候都带着他奶奶给他自制的花生糖,可想而言,被顾伯山知道后会如何震怒了。

    顾青云拿出自己的书开始背诵,其他两人还想说话的,见他如此,也跟着读书了。

    所以等顾伯山回来时看到这一幕,心里很是欣慰。他悄悄把顾青云叫出房外,跟他说起到镇上读书的事。

    “具体情况我已经跟你爷爷说了,我建议你去何秀才家,这样也和小明同一个老师。”顾伯山看着顾青云满心欣慰,这个学生从来没有让他操心过,学习很自觉,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说过一次后他就老老实实照做了。他觉得自己算是他的启蒙恩师,以后他考上秀才了,这里面的功劳也有自己的一份。最主要的是,他还是自己家的人,那就更有成就感了。

    在这个时代,顾青云和顾伯山的师徒之情比他们之间的亲戚关系更让人觉得亲密。

    “以后在镇上学习,要注意休息,不要把身子弄坏了。”生怕学生太用功导致身体有损,顾伯山忙告诫道。想到自己的小孙子,心里更坚定了决心,把他们两个送出去后,就要对小孙子严格要求了,他的资质比大孙子还要好一点,就是不知道努力,都被他娘和奶奶给宠坏了。

    顾青云点点头,郑重地对顾伯山行了一个揖礼,道:“感谢大爷爷对青云的教导之恩,此恩绝不敢忘。”

    顾伯山见他虽然身材矮小,面容稚嫩,但身姿挺拔,有着一股从容的风度,不知为何眼角突然有点湿润了,于是握着他的双手道:“出去后好好读书,早日考取功名,叫你爷爷他们放心。”

    顾青云答应了,道:“大爷爷,你就放心吧,我会努力的。”知道明天开始他就不用来跟着顾伯山学习了。

    顾伯山见顾青亮已经在探头探脑,该说的往日都说过了,就把顾青云打发走了。

    顾青云走到庭院的时候就见到他奶奶和大奶奶正在聊天呢,打了招呼站在一边听了一会,发现是昨晚他提过的买牛的事。这里面没有他的什么事,就回家了,一路上碰见村里人,一一打招呼,还和几个小伙伴聊了几句。

    回到家中照样读书练字,中途休息的时候如果姐妹们忙的话就帮忙,不忙的话就教大丫、二丫和三丫习字。虽然奶奶对他教姐妹们习字很有意见,觉得耽误他的时间,但顾青云知道,女子习字还是很有好处的,起码以后看个契书什么的都方便,不用求人,不会被骗,也许还能提高结亲对象的质量呢。

    而如果以后他考上秀才,甚至举人,家中姐妹不识字的话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到时他还想着把自家吹成“耕读之家”呢,这可是提高宗族凝聚力和家族名望的好机会,在这个小地方已经够用了。

    大概是顾青云的说法说服了老陈氏,之后她就不在反对这个了,不过一再叮嘱三姐妹不能占用顾青云的学习时间。

    这天,在教完她们不会的生字后,顾青云就对她们说道:“大姐二姐三丫,现在《三字经》你们已经勉强能读了,《女诫》也教完了,我今后要去镇上读书,花在路上的时间就会增多,以后可能就很少有时间教你们,你们自己读书,不记得的字先问大姐,大姐不会的才问我。”书是他自己抄写的,一本《三字经》,一本《女诫》,三人共用。

    “知道了,大哥。”三丫年纪还小,刚8岁,还没学完《三字经》,她是家中姐妹最小的,也是最活泼的,毕竟要干的家务活还不是很多,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带两个弟弟。

    “你字都没认识几个,知道什么,记得要好好跟大姐学字。”顾青云捏捏她的脸蛋,现在还小,脸蛋还是嫩嫩的。

    他暗自发了一会儿牢骚,就赶紧收敛像野马一样狂奔的思绪,静下来心来,继续默写。

    刚写了四分之一,同窗们就陆陆续续地来了。

    顾青云没有把东西放好,只是写的速度放慢,把早上夫子指点他的书法笔画开始慢慢地融入,一点一点地改正。

    其他三人看了也以为他只是在练字。

    下午,何秀才只到他们班讲了半个时辰的课,布置完作业后就放他们回去了。

    顾青云发现这私塾管的也不是很严,要科考的话,多半是靠学生的自觉,私塾的老师只是指点你怎么去读书,想要科考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读哪些书,你现在还欠缺什么等等,很多时候都是你自学,如果有了疑问再去问老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只是一个镇上的私塾,老师只有一个,学生有十几个,貌似也只能用这种方法了,单看他的上学时间就知道了。

    换成现代的时间是早上8:00…12:00,下午是2:00…4:00,其余时候都是靠自学。

117|可怕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是随机内容防盗村尾的顾季山家,庭院内的一名幼童突然悠悠地叹了口气。

    这名幼童,小名栓子,大名顾青云,他看着庭院内的桃树和李子树盛开的花儿再次吐出一口气,身边半大的小黑狗也汪汪叫了一声。

    顾青云看了小黑一眼,不理会它甩得飞快的尾巴,坐在小凳子上再次出神。

    来到这个时空已经四年了,他是传说中的“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