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172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72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掌柜,现在不是书本雕刻印刷很方便吗?怎么还要抄书啊?不能直接印刷吗?”顾青云忙问道。

    这么一本一两千字的短篇白话小说应该要卖300文钱才能收回成本,如果直接印刷不是更便宜?

    何掌柜一听,胖乎乎的脸很是惊讶,道:“怎么可能印刷?一般的话本小说只印上千本的话都会亏本,除非是确定能大卖的话本我们才会印刷,一般的就让人直接抄写了。”

    顾青云一听,觉得有道理,貌似前世的时空直到民国初期,印书还是很贵的,更别提现在,是自己想当然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印书的价格昂贵,才有他们这帮书生来抄书赚钱。

    三人说话的时候,何掌柜就抽空指挥伙计把他们要的书籍和白纸都准备好。

    留下押金100文后,顾青云摸摸已经瘪掉的荷包,发出一声深深的叹息,依依不舍地从书店里出来了。

    唉,虽然觉得书箱一下子轻了一些,但是从小到大攒的私房钱几乎都在这里了,他偷偷摸摸攒下这些钱容易么?幸亏只是押金,还能要回来。

    顾青明倒是没在意这个,他捧着一本叫《国色天香》的话本,如获至宝。

    “一直听说过这个,可是我从来没看过,现在终于看到了!”

    顾青云一听,就皱眉道:“大哥,如果你沉迷于话本小说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到时大爷爷肯定会打断你的腿。”

    顾青明闻言,忍不住打了个寒颤,看了看四周,还是人来人往的,就忙承诺道:“云弟,你放心,我会注意的,我可不想让爷爷他们失望。”

    最好如此吧,顾青云都不知道自己带他去书店是对是错,要知道即使到了后世,初中生或高中生因沉迷于看小说而荒废学业的例子还是有的,他真怕顾青明也是如此,那样的话,自己不就对不起大爷爷一家吗?

    那自己真的要成为罪人了!

    回到私塾,除了他们两个外,另外还有四个人都是乡下的,中午都不回去,他们自己带有午饭,都是在学堂吃了后就休息一会或者继续学习,所以整个学堂都是静悄悄的,没有喧闹声。

    顾青云和顾青明分别回到自己的学舍,各干各的事。

    甲班的学舍没有人,顾青云先是关上门,躺在长凳上小睡了半个小时,这才迷迷糊糊起来,用手帕沾了点葫芦里的水擦脸,清醒过来后又绕着学舍走了一圈,这才开始摆开笔墨,准备抄写《三字经》。

    不过因为他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所以根本不用看书籍,直接就默写了,非常方便,速度也很快。

    一般不是专业抄书的人抄写完这本书最快也要两三天,一般要七八天,甚至要半个月,顾青云自己写字是比较快的,这是他每日日书一千字练就的速度,而且他的字很是工整,大小一致,几乎不会写错字,这样的话,这一页纸就不要重写,相应的,抄书的速度就会加快。

    书店给的纸张是按照一本样书的平均页数再多上几张,如果自己写的错页少的话,剩下的纸张就是自己的了。

    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为了几张纸斤斤计较,顾青云心里痛惜了一会自己,想起现代那些便宜的白纸,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179.成长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要等12小时。

    再加上前世的同母异父、同父异母的妹妹们对他的嘲讽和伤害; 顾青云其实一点也不稀罕有什么兄弟姐妹; 他还巴不得父母只有他一个小孩呢; 只是这些事情是他所无法控制的。

    所以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 顾青云就一个原则; 对于他的姐妹们,表面上都还算亲近。至于一母同胞的两个姐姐; 私底下就会更为亲近点。

    这是父母乐意看到的结果。

    但想要他从内心里把她们当成自己的亲姐妹就需要时间了。

    顾青云正想着这些烦人的问题呢; 就发现自己已经溜达到小河边了。

    “病秧子来了!病秧子来了!”一个全身被晒得黑溜溜的小孩从水里钻出来; 看见顾青云后就马上扯着嗓子叫起来。

    “咦,是病秧子来了?!”旁边不能下水的小孩们立马转过头来一看,也跟着叫起来。

    顾青云无语地翻翻白眼,不就是身体弱了点吗?怎么给他起了那么一个外号啊。

    “别乱叫; 我弟弟身子已经好了; 你再叫我就揍你!”顾青明也从水里钻出来; 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看着顾青云就笑,“栓子; 你也来了?是要捉鱼吗?”顾青明是大爷爷顾伯山的大孙子,他还有一个亲弟弟叫顾青亮。

    顾青云看着自家的大堂哥泥鳅一样的模样,嘴角抽搐了下; 都是九岁的小孩了; 怎么还和人家五六岁的泥猴相比; 起码你要穿条亵裤吧?

    “嗯; 在家闲着没事,就出来钓鱼玩。”顾青云微笑道,他看看自己身上穿的薄袄子,忍不住皱眉道,“大哥,天气那么冷,你还是不要玩水了,待会受了寒就不好了。”今天虽然有太阳,但温度只有十几度,没见下水的只有两个小孩吗?

    “不冷,我不觉得冷。”顾青明摇摇头,水珠乱飞,见堂弟不赞同的样子,忙道,“我马上就上去。”

    顾青云不再理会他,只说了一句:“你再不上来,我就告诉大爷爷去。”

    说完就随便在岸边捡一根树枝,然后在泥土肥沃湿润的地方开挖,还没挖几下,二堂哥就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开始帮他挖了。

    “二哥,你不下水吗?”顾青云问道。

    “不下,爷爷不让我玩水,说我太小了,现在也有点冷。”顾青亮一听,脸颊鼓鼓的,撅起小嘴颇为气恼。

    他比顾青云大一岁,从小就爱吃东西,几乎是来者不拒,见到吃的就想往嘴里塞,加上大爷爷家算是村里最为富裕的人家之一,所以他活生生吃成了一个小胖子,浑身圆滚滚的,因为年纪小,显得圆润可爱。

    这个体型被这个时代的人认为是健康有福气的,在村里一众瘦子中显得格外地醒目,也格外地受大人们的欢迎。现在,他也可以自己挣钱了,村里每次有人成亲的时候,都会请他当滚床童子,业务非常熟练,每次都能得3至5文钱的收入呢。

    为此,可把村里的小娃儿妒忌坏了。

    “是你太肥了,你一下水就沉下去了,你哥哥都拉不动你。”旁边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个瘦小的小泥猴,估计刚在哪里滚过,全身脏兮兮的。

    这才是村里小孩的常见面目。

    “哼,你乱讲,才不是呢。”顾青亮瞪了他一眼,辩解道:“我这不是胖,是壮,是有福气。”

    两人立马就吵嘴了。

    顾青云没理会他们,他可是要干正经事的,吭哧吭哧地挖了一会儿,有两人的帮忙,他很容易就挖到了几条蚯蚓。

    不久,二丫把网兜、小木桶、钓鱼竿都拿来了,这是顾季山特意给顾青云做的。

    “二姐,你去玩吧,我来钓鱼。”顾青云指指小河的上游,那里有一帮小女孩也在玩,不过她们没下水。

    这条小河河面比较宽大,有四米宽,最深的地方只有一米高,河水清澈,有些河面还可以看见河底的鹅卵石,加上不远处的农田里有大人,所以小孩在这边玩水都是比较安全的,没听说出过事故。

    二丫看了看周围,有些犹豫,最后她看到顾青明,于是点头同意,叮嘱他不要乱跑,这才走了。

    顾青云把蚯蚓用树枝弄成几段,再拿钩穿虫身就可以垂钓了。

    这种方法虽然传统,但非常简单有效,足够他钓一些小鱼小虾了。

    这才一个时辰的时间,他的小木桶就装满了小鱼和小虾,当然,被小孩们拿去玩耍的网兜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让二堂哥顾青亮去叫二丫过来,撇下还在玩耍的小孩们,顾青云和二丫回家了。

    把小鱼剁碎扔给家里的七只母鸡吃,顾青云今天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在这个家,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喂鸡了,为了鸡可以每天下蛋,他没少去找蚯蚓和小鱼虾。

    鸡蛋可是他每天的口粮之一。

    这个喂鸡的法子是从种田文里看到的,当时他还回乡问了外婆,确有其事。只是蚯蚓要煮熟,麻烦一点。

    见家里的其他人还在忙,顾青云就悄悄地来到堂屋,爬上一张凳子,把墙壁上的日历拿下来,开始每天要做的功课。

    他在学认字。顾大河是教他识字了,可他爹本来识的字就不多,有些许久不用还忘记了,能教给他的来来回回就三十多个,有些还很简单——主要是复杂的字体已经记不清了,更别提他爷爷顾季山了。

    家里唯一有字的书就是日历,所以这三个月来,家里人偶尔会看到顾青云捧着一本日历在翻看。大人们见他没有乱撕,警告一番后也就不在意了。

    日历上的字能看懂的他都懂了,也暗暗记住它们的笔画,还有一些艰涩难懂的他就无能为力。

    用手比划一番后,把自己会的字又复习一遍。别以为这很简单,繁体字毕竟和简体字不一样,为了不让自己弄错,他可是花了大力气去学的。

    老陈氏这时端着一个盆子从厨房里走出来。

    “奶奶,爷爷怎么还没回来啊?”虽然知道一般没到天黑,男人们不回来是正常的,但顾青云还是问了下。他看见前院的木柴多了两捆,知道他爹已经砍柴回来了,可是现在还不见人影,连爷爷和二叔都一个下午没见到。

    “你爷爷和你爹、你二叔去苗家做活去了,苗二郎要打一架织布机。”老陈氏满脸的笑意,继续道,“等有了钱,奶奶就给你买糖吃。”

    在林溪村,打制一架织布机的费用不算昂贵,但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

    织布机的部件很多,除了有一个让人可以坐在上面织布的木框架外,还要有综、梭、卷布轴、踏板等部件,构造比较复杂,所以赚的钱也会多些。

    这活顾季山会做,不过为了加快速度,一般都会叫两个儿子去打下手。

    村里的织布机几乎都是顾季山打造的,别的村也有少许人叫他做,不过每个木匠几乎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一般本村的人都会请本村的木匠做,除非是他不会做的才可以请别的木匠来。要不然随意接活和抢活的话,就容易结仇。

    因为木匠活很多时候都要刨板,每天还要花一定的时间磨斧子修锯子磨铁刨,这活烟尘大、噪音响,所以家里的木工房就建在后院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那也是自家的宅基地,其实也不是房,只是用木料、竹子和稻草搭的一个草棚子而已。

    里面还放着一些平时到山上砍回来的树木,都放在草棚子里晾干。

    平时有活的时候顾季山不是到雇主家干,就是在草棚子里干,这样就不会吵到家里了。

    此时一听,顾青云很是高兴地点点头,想了想,假装一脸肉痛地说道:“也给爷爷奶奶一起吃。”

    这话让老陈氏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一朵菊花,她空出一只手摩挲着顾青云的小嫩脸,夸奖道:“奶奶的小乖孙就是懂事。”

    二婶李氏从厨房里走出来,见到这一幕,眼神一暗,连忙摸摸自己的肚子,顿了顿,提高嗓门道:“娘,木薯饼做好了,你看什么时候下锅?”

    “就来就来,真是的,没了我你就不会干活吗?”老陈氏咕哝了一句,又和顾青云说了几句话这才离开了。

    顾青云于是又把日历小心翼翼地挂回原处。

    必须要有一个老师了,他想。

    只能指望大爷爷顾伯山。

    于是,从这天开始,随着温度的上升,家里人对他的看管也放松了,顾青云去找堂哥们玩耍的机会也就多了,出入大爷爷家的机会也大增。

    毕竟是一家子兄弟,对内虽然老陈氏对丈夫的大哥有些怨言,但对外他们的态度绝对是一致的,也因为顾伯山是一村之长,整个顾氏家族,包括一起逃荒迁移过来的另外血缘关系稍远的三房人,大家都对他唯首是瞻。

    而顾青云到他们家也是很受欢迎的,因为他虽然年纪小,可没有到处疯跑乱翻别人的东西,身上的衣裳都是干干净净的,白白嫩嫩的脸蛋上没有一般小孩儿鼻涕直流的埋汰样。

    “当家的,你快说啊。”小陈氏用手肘捅捅他。

    “我们没有银子啊,当年你又不是不知道,大伯读书花了多少钱,本来家里日子过得好好的,几天能见一次荤腥。后来为了大伯读书卖了那么多地,爹和娘都很有意见,所以爷爷一去世就马上分家了。现在你让公家出钱送栓子上学,我怕爹娘不同意。再说了,还有弟弟呢,他会不会也有意见?”顾大河终于开口。

180.元宵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 否则要等12小时。  因为事情很重要; 所以要说三遍。

    前世她父母在她三岁的时候离异,作为拖油瓶的她跟在外婆身边,离异的理由是她身为一个女娃,不能传宗接代。她父母都是当地市里单位的人; 当时计划生育政策抓得严,在不能生二胎,又舍不得工作的前提下; 最后牺牲的只有她了。

    爷爷奶奶不喜欢她,爸妈也不想带她; 这会影响他们找第二春; 最终也不知道怎么协商的; 她妈为了一笔抚养费才答应接手,离婚协议书一签,她就从市里被送到村里的外婆家。

    外婆对她还不错; 毕竟她只有妈妈这么一个女儿,现在独自一个人居住; 有个外孙女在一起也有个寄托。可以说,活到二十几岁,她只在外婆身上感受到什么才叫亲情。

    就这样慢慢长大,和父母每月的联系只有那一张卡里打入的数字,等她到市里读高中的时候; 才第一次踏入爸妈的新家。

    她爸妈离婚后很快各自再婚; 这次两人还是生了女儿; 这个消息当时令小小的她非常高兴,她还以为他们还会再折腾呢,可惜这次不知为何,两个家庭都继续地生活下去,没有分开。

    年幼的她曾经很不解,现在想来,大概是有感情吧,没感情的话什么都是借口。而她,身为没感情的产物,两家人都很不待见她,妹妹们也没有把她当成姐姐。

    大家相处得很不愉快,她没有受虐的倾向,之后再也没上过门。

    父母给她提供的抚养费只到十八岁,她学习很努力,高考考上本地一所重点大学,大学办理了助学贷款,生活费可以靠自己打工得来,勉强可以完成学业。外婆那里虽然要给她钱,可是她哪里忍心要,她年纪大了,每个月只有几百块钱的养老金。

    磕磕绊绊完成学业后,一毕业就考上了当地乡镇上的政府公务员,当时想着可以离家近照顾外婆,没想到好日子才过了几年,外婆摔了一跤突然离世,她办完丧事后,伤心过度,昏睡过去后就莫名其妙到了这里。

    幸亏她在那个时空没什么牵挂,助学贷款也还完了,攒的钱也给外婆办了丧事,没给其他人占便宜。

    没办法,如果她死后还留下一大笔遗产,那她肯定会死不瞑目的,她可不想把东西便宜那些所谓的“亲人”。

    在这边出生后,身子骨弱,她全身都疼,特别是脑袋,当时她还残余着一些前世的记忆,所以吃起东西来特别乖巧,无论是奶还是药都照吞不误,只偶尔弱弱地哭几声,装一下婴幼儿的行为。

    就这样,她长到了四岁。

    重新学习语言后,顾青云还是没有摸清现在是哪个朝代哪个地方,只留心大爷爷顾伯山曾经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