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18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18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青云摇摇头,摸摸他的脑袋道:“吃吧,记得留一串给安安,一串给你三姐姐,要不然安安睡醒后知道肯定会哭。”三弟大名就是顾青安。

    平平安安就是福,这是顾季山的意思。

    “好吧。”顾青平很是爽快,提条件道,“那你下回要买花生糖给我。”

    “等大哥赚钱了,你想吃我再买给你。”顾青云承诺道。开玩笑,他的钱可是有大用的,偶尔买点东西回来给他甜甜嘴就罢了,怎么可能经常买?

    当然,他没告诉小家伙的是,他这次的确买了点花生糖,可那是给大丫和二丫的,毕竟二弟狗蛋还能偶尔吃到爷爷或他爹给的零食,大丫和二丫就几乎没有。

    这边牛的话题还在继续。

    “等牛买回来了,以后就让我去放牛,我可以一边读书,不耽误什么事。”他现在渐渐长大了,以后科考的花费会越来越大,所以他不可能脱产学习,总要在家帮帮忙的。

    农活他不会干,但是这种事情他是可以干的,学一下就可以了。

    大家都看向顾季山。

    顾季山喷出一口烟气,点点头道:“到时再说。”这应该是答应了。

    第二天,顾青云可以在家休息,何秀才说过明天才用去找他。

    “大姐,今天轮到你做饭了?”顾青云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又去找顾伯山汇报县试情况后,回来就看到顾大丫端着早饭出来。

    “嗯,这几天都是我做。”顾家做家务都是两房人轮着来,一次五天。

    “对了,爹娘有没有说你什么时候成亲?”顾青云忍不住问道。

    “你问这个做什么?我怎么知道?”顾大丫的脸一红,娇嗔地瞪了他一眼。

    随着宅在家里的时间越久,顾大丫的肤色也养回来一点了,起码比村里的很多女孩子都白嫩了一些。

    “姐,你按照我说的做,现在皮肤是不是好很多了?”顾青云吃了一口煎蛋,嗯,百吃不厌。

    他是懂一点护肤常识的,用淘米水啊黄瓜啊什么的敷脸,坚持做下去,又不出去晒太阳和干农活,时间日久总会有点效果的。果然,顾大丫照他说的做后,皮肤情况明显改善。

    他觉得,男人很多都是视觉系动物,在古代,外貌好的女子比其貌不扬的女子得到夫婿的重视几率要大一些。

    他希望大丫以后能过得更好。

    “吃都堵不住你的嘴,你可不能老是看这些书,不务正业。”顾大丫面带宠爱,轻点他的额头,这才把其他人的早饭放好。家里的大人们天刚亮就会去田里转转,一般要太阳升起才回来吃早饭。

    “这也是正经事。”顾青云咕哝道,“做女孩子真麻烦,大姐,我去打听过了,没听说未来的大姐夫家里有什么不好的,可是一想到你可能年底或明年就要出嫁了,到时候受人欺负了我们也不知道。大姐,如果大姐夫欺负你了,你一定要告诉我,我会教训他的。”

    他的神情很正经严肃,顾大丫一愣,随即低下头来,眼眶微热,低声道:“嗯,身为女儿家的确很麻烦。栓子,你还记得四丫吗?不到一岁就夭折了,到现在,可能除了三丫其他人都不记得她,连三婶恐怕也是,偶尔还听见她念叨夭折的二娃子,可是念叨四丫的我一次都没听说过。我觉得,成亲后我要是生女儿肯定对她很好。”

    说完后,她似乎觉得不该说这些,忙转移话题道:“快点吃完,我好收拾碗筷。”

    顾青云一愣,四丫?他当时忙着念书,很少关注她,如果不是大丫现在说起,他似乎都忘记有她存在过。在桃花镇,未满周岁的小孩夭折实在是太常见了,村里有一座山是专门埋葬未成年孩子的,他偶尔从那里经过的时候总觉得又新增了一座小坟堆。

    人们习以为常,加上沉重的生活压力,没有太多的功夫去悼念去怀念,擦汗眼泪又继续生活,继续生下一个。

    见气氛有些沉闷,顾青云忙道:“大姐,你以后一定能生儿子也能生女儿的。”

    “又胡说!这种话不要在外面乱讲。”她自责道,“也怪我,跟你说这些做什么。厨房里还有红薯,我端出来给你,你再吃一个。”说完就走进厨房了。

    似乎看到了大丫的羞意,顾青云也不在撩拨她了。

    他知道,自家的大姐对这次的结婚对象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何常春家境不错,爹是大夫,有一定的家底,家有五十几亩地,镇上的宅子也很大,而他人长得又不丑,相貌堂堂的,虽然因为是六指受了一定的歧视,但在本地,这种陋习并不严重,特别是何氏家族是桃花镇的第一大族,最具有影响力,一般的人也不敢说三道四的。

    何常春本身识字知礼,会治一些常见的病症,特长是去采药,据说现在还想着买地种药材卖。

    顾青云当初还想不通,大姐为什么会乐意这门婚事,并且看起来还非常满意,毕竟何常春是次子,以后家里的绝大多数财产肯定是老大的,而且她竟然不介意何常春的“六指”?他以为古代女子都很介意这个问题的。

    想不通就不想,顾青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打听何家的情况。打听的结果令他比较满意:何大夫夫妇一共生了二子三女,女儿们都嫁出去了,大儿子娶妻已一年,妻子刚怀孕。

    顾青云主要打听何常春的娘亲和大嫂的脾气,毕竟何大夫他们已经很熟悉了,就是何常春的大哥都见过几次,为人都不错,是个有医德的。

    何常春的娘亲也是一个好脾气的妇人,对何常春很是疼爱。

    何常春的大嫂脾气现在暂且不知,不过大家都说看起来是个好的。

    顾青云觉得大嫂的性格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家婆的性格脾气,有家婆在,家里还轮不到大嫂做主。

    再说了,桃山寺一行他就了解到,何常春能长成现在这个模样,他家里人肯定也差不到哪去的。

    至于当初师娘赵氏对他有点阴阳怪气的原因,顾青云也无意中得知了。

    一想到是这个原因,他就觉得怪怪的。

    想到他还书给何秀才那天,他对自己说的话。

    “唉,本来还想着让你当老夫的孙女婿呢,没想到阿春现在要娶你姐姐,这样就不行了。”

    顾青云一听,脸顿时涨得通红,低声道:“夫子,我还小呢。”

    何秀才一听,也回过神来,有点不好意思了,道:“哈,我这是还没睡醒,在胡言乱语。你快出去,待会我去检查你功课,你回答不出来,仔细你的手!”

    顾青云见何秀才连“老夫”的自称都不用了,忙快步走出书房。

    回去后他把事情从头到尾仔细想了想,觉得那天去桃山寺,师娘赵氏对自己的阴阳怪气就是挑剔了,应该是夫子流露出这方面的口风,被师娘察觉后,她当然看自己不顺眼了,毕竟自家的家境和夫子家相差甚多。

    如果以后他有了女儿,他也不想自己娇养的女儿嫁给一个穷小子。

    他姐姐和何常春的婚姻是师娘极力撮合的,估计是真的不想自己娶何小娘子。

    毕竟按照习俗,大丫和何常春成亲,他和何小娘子就不好缔结婚姻了,那不成了和“换亲”一样的性质?这样做会遭人取笑的。

    不过不管如何,现在的结果都是好的,反正他毛都没长全呢,娶妻的事能晚点就晚点。

    想到自己将来要娶亲……咳咳,顾青云顿时觉得吃肉都没滋味了。随着自己一日日长大,家里又只有自己一个男孩,自己想不娶,家里的压力和旁人的议论都足以自己和家人不堪负重。

    至于搞基?且不说在这个时代能不能找到一个能陪伴一生的男人,就是找到了,谁知道对方会不会改变?毕竟连他自己都不能保证自己能顶住别人异样的眼光。

    再说了,他可不想被人压,太伤身了!

    总之,想不成亲真的很难。

    现在只能指望生长激素了,只要生理条件达到了,估计要他娶妻他也能顶得住。而且十几年了,他一直和男孩子们一起混,言行举止已经和别的男孩没什么两样。

    现在想这个还为时过早,也许到时事情会顺利解决呢?

    顾青云忍不住安慰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

    当天下午,顾季山和顾大河就牵着一头牛回来了。

    这可是一件大事,在村子里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村里人都来围观了,对着牛指指点点,神情都是羡慕妒忌恨。

    “顾三,你家这牛是哪里买的?难道县城又有牛卖了?”村里一个年纪和顾季山差不多的老人高声问道。

    顾季山正在温柔地抚摸牛的脊背,安抚它因人多而产生的不安。

    “老二,你把牵回后院牛棚。”他们的后院在去年就起了一间牛棚,当时还以为可以买到牛的。

    顾二河一脸兴奋地应了,小心翼翼地把牛牵走。

    “在县城,我和老大今天去买盐,就看到正好有牛贩子来卖牛,我们就赶紧买了。哎呀,家里人太少了,每次耕田耕地都要去掉半条命,要是有你们家那么多小子我就不用愁了。”顾季山这才回答道。

    “人哪能当牛使?当然还是有牛比较好。”老头一脸的羡慕,又有些自得。自己家虽然没牛,孙子没人家的出息,可是有四个孙子啊,而且个个长成人,不久就可以娶妻生子了。

    就是,吃的多了点。

    “现在还有牛卖吗?”有心急的赶紧挤进来问道。

    “嗬,李大郎,你家也要买牛?”旁边的人问道。

    “当然,有钱不买牛,留着生银子吗?”李大郎白了那人一眼,问道,“三大爷,这头牛多少钱?”

    “我们这头花了差不多13两银子,你要去就赶紧去,这次牛贩子虽然带来的牛、羊、驴、骡子比上回多,可是去看的人也多。你不早点去,待会好的都被别人挑走了。”顾季山忙劝道。

    “这么贵!”众人咂舌。

    顾季山笑而不语。上次来的牛都被那些有钱的人家买了,基本上轮不到他们这些平民,现在这次的牛是多了,可是买得起的人家估计也不少,毕竟最近几年都是风调雨顺的,每家每户都能存下一点银子,看他们家的咸鸡蛋越卖越多就知道了。

    现在他这样一说,不管想买的还是不想买的,大家都一窝蜂地散开了。

    买不起的也想去看看,回来也可以有个谈资啊。

    当然,还有一些人不愿意散去,还想着去围观牛。

    这时候,顾伯山来了,他身后跟着顾青云。

    “这是我们两家一起买的,你们赶紧去县城瞧,说不定也和我们两家一样合买呢,没办法,没那多钱只能合买了。”顾季山一脸的无奈。

    “村长来了!”大家打着招呼。

    顾伯山双手背在后面,对着众人点点头,道:“嗯,来看看牛,你们想买的赶紧去买。”

    “没钱,现在快要春耕了,就想着能不能租牛去耕地。”苗大朗道。

    “你家刚盖了新房子,真的没钱了?”旁边有人问道。

    “有钱没钱我自己还不知道?”

    “对了,最近栓子和小明去考县试,榜单什么时候出来啊?”有人问道。

    ……

    他们话题扯远了,顾伯山和顾青云也就顺势进门。

    “虽说五十亩地一头牛,可是一头牛每天最多耕地3亩,再多牛就太累了,我可不想租出去。”顾二河嘀咕道,很是宝贝地给牛喂稻草。

    顾青云看着这头温顺的水牛,据说差一点才到2岁,而一头牛的寿命大概是12…18岁左右,所以这头牛正值壮年,最重要的是,它还是头母牛,以后可以生小牛的,不过要等到它三岁后才能去配种。

    前朝的时候顾家养过牛,所以现在再养也是驾轻就熟。

    顾季山这时已经把外面的人都打发了,他回来后就围着水牛转了一圈,笑道:“大哥,这次买牛我和商家一起到官府订立契约了,约定有三天的试养期,期间发现牛有问题可以毁约,让商家把钱退回来。不过我看牛还是很健壮的,就是瘦了点,应该是一路上吃苦头了,得好好养养。”这头牛顾伯山家可是出了四两银子的,当然要好好解释。

    顾伯山没意见,只交代要好好喂养,不能随意屠宰。

    顾青云看了本朝的律法,知道本朝想吃牛肉的话就只能屠宰那些老弱病残的、不堪使用的牛,宰杀前还必须申报官府,查验批准后才能杀。如果随意屠宰那些壮年耕牛的话就是犯罪,最高就是死刑。

    而且耕牛身上的一些副产品,比如牛皮、牛角、牛筋等因为可以用来制造盔甲、□□等兵器,因此朝廷对此类物品严格控制,禁止民间私相贸易。

    “放心吧,大哥,我都懂的,昨晚栓子已经跟我说了。”顾季山连连点头,看向牛的目光喜悦无比。

    “现在就看栓子了,记得到时去看榜。”顾伯山对顾青云说道。

    顾青云点点头。

    几天后,成绩出来了,顾青云竟然出人意料地考了第一名,成为了所谓的“县案首”。

第26章 家事

    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顾青云还觉得不敢置信。

    此刻他看着墙上的榜单,自己的名字就排在第一位。

    身边的顾青明紧紧地抓住他的手,叫道:“云弟,你是案首!”

    周围看榜的考生都“刷”地一下看过来。

    顾青云看了他们一眼,没理会其他,继续把视线集中在榜单上,低声道:“看看有没有你的名字。”

    虽然他自己也很惊讶,但还是可以端得住的。之前他就有预感自己考得不错,但绝对没想过会是第一名,毕竟平时他的经义学得没有赵文轩好。

    赵文轩排在第二名,他此刻正拳头紧握,眼睛紧盯着榜单,神情似喜非喜,表情难辨。

    何谦竹排在第十名。

    赵玉堂吊在榜尾,此时他正一脸狂喜地看着榜单,手舞足蹈,嘴里叫道:“我中了!我中了!”

    顾青明……顾青明榜上无名。

    顾青云看向他,见大堂兄呆呆地看着榜单,刚才的兴奋和喜悦已经消失无踪,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

    大堂哥刚学完五经,还没有来得及巩固学习,经义和一年前的他一样,很多都不理解,这种情况下是很难通过的。要知道这次县试,全县有将近三百人参加,大部分都是成年人,甚至有五六十岁的老童生参加,他们一辈子都在读这十几本书,应该和他一样背得很熟,再加上对于经义的理解强于一般人,要不是记忆力会下降,他们这些年轻人可别想竞争过他们。

    前朝考县试录取率是百里挑一,可现在新朝初立,官员缺少,录取率会稍稍提高一些。他们林山县文风不盛,这次就只录取了二十名考生。

    想要进入这个名单,运气和实力缺一不可。

    中榜的人喜极而泣,甚至有一个年纪将近五十的老童生知道自己上榜后就晕了过去,幸亏县衙有经验,旁边已经有大夫带着学徒在等着了。

    而落榜的人呆若木鸡,有些人眼泪都流下来了。

    人生悲喜不外如是。

    知道名次后,顾青云就拖着顾青明走了,其他三人起码都上榜了,不管名次如何,心里起码是高兴的。

    本来想去酒楼庆祝一下的,但因为有顾青明在,倒是不好开口了。

    大家沉默地走回赵玉堂的别院。

    顾青明终于回过神来,他勉强露出了一个微笑,说道:“栓子,我没事,我就是一下子回不过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