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221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21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秀才家在条件较好的住宅区里,左右都是一座座宅院,占地面积不小。

    他们没有从正门进入,而是从侧门进。

    “这房子有三进,第一进用来做私塾,第二进是何秀才住的地方,第三进住的是后院女眷,你们到时不要乱跑,省得冲撞了。”进门之前,顾伯山就把何秀才的情况简单介绍了下,还说了一些该避讳的地方,看得出来他来的不是一次两次了。

    给门房通报后,很快,他们见到了主人。

    何秀才还不到五十岁,身材中等,两鬓斑白,脸庞清瘦,额头的抬头纹很是明显,但眼睛炯炯有神,和顾伯山一样下巴留着仔细修剪过的胡须,他穿着一套灰白色的衣袍,踩着木屐,宽衣广袖的样子很是文雅。

    顾伯山正在和他交谈,两人寒暄了一会后才进入正题。

    “这就是顾兄教出来的弟子?”何秀才严肃地盯着顾青明和顾青云。

    “是的,这就是我那不成器的孙子顾青明,这是我侄孙顾青云,这是他爹顾大河。”顾伯山一一介绍,随后示意顾大河带着两个孩子出去。

    出去后,有一个老仆模样的人引他们在偏厅坐下,给他们上茶后就退下了。

    三人把背上的东西都解下来后才坐好。

    顾青云没敢仔细打量四周,只匆匆抬眼扫了一眼,只见这偏厅不大,共有三套上漆的枣红色桌椅,中间一套,左右各一套,摆放得整整齐齐,其中桌子上的青瓷花瓶还插着几枝含苞欲放的桃花,让本来严肃的偏厅有了一丝春天的气息。

    看到桃花,顾青明似乎松了一口气,他张了张嘴,看看四周,把头凑过来压低声音道:“云弟,夫子看起来正颜厉色的,难怪大家都说他不好说话呢。”

    “噤声,我们现在不说这个。”顾青云摇摇手指,正襟危坐。

    顾大河也是老老实实地坐着,他看着顾青云的样子,颇为欣慰,心里又是紧张,也不知道何秀才能不能收下自己的儿子?

    耳边隐隐约约传来朗朗读书声,似乎私塾就设在隔壁一样。

    没多久,一声轻咳传来,大家停止了眼神交流,看向门口。

    只见门口站着一对身穿桃红色和淡青色衣裳的金童玉女,两人大约七八岁,头发被扎成两个小发髻,相貌有七分相似,一看就知道两人有血缘关系。

    男童见大家都看着自己,又轻咳一声,提着衣裳的下摆牵着女童的手迈过门槛,一边走一边自我介绍:“爷爷让我来待客。”

    顾青云见男童严肃正经的样子,忍住想笑的**,忙站了起来。

    大家站起来相互行礼后就分主宾坐下,互通姓名。

    男童姓何名智,是何秀才的孙子,女童名字没有说,只说叫何小娘子,看得出来,何小娘子比较活泼,一双眼睛骨碌碌地乱转,坐在凳子上还不安分,眼睛好奇地看着众人,却一直没再开口说话。

    顾青云发现,这时代,乡下女孩一般都不会有正经名字的,像他们家,都是大丫二丫地叫,一个村里就有很多小女孩都叫这个名字,所以一般以姓氏区分,没想到在秀才家里也是这样,都是只有姓没有名。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人家有字,但不会轻易地告诉外人。

    何智年纪虽小,但和他们说起话来还是一本正经的,而且貌似还和他们聊得不错,起码没有冷场,言行举止明显被人特意教导过的。

    顾青云就见他问自己父亲现在收成怎么样,家里种了些什么……

    顾大河不因他是小孩而敷衍,都一一认真答了。

    问完后,何智就开始问顾青云和顾青明,都是问读书读到什么书了,还有他自己现在读什么书。

    一听他已经读完四书,现在开始读五经了,顾青明心生佩服,对着他一番夸赞,又道:“我最佩服你们这些会读书的人了,都不知道你们的脑袋是怎么长的,我年纪虽大,却不及你。”

    何智大概是被人夸惯了,只谦虚地摇摇头,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还有人比我还厉害呢。”

    顾青云在旁边听了,很是佩服顾青明的交际能力,这才一会呢,两人就称呼对方为智弟和明哥了。

    解决了背诵的问题后,顾青云又把简体字和繁体字相互转换了,务必要能准确地写出正确的字出来,不要少一笔或一划。

    作者有话要说:  我把上一章的内容改动一下,有读者提出庞喜林守孝的时间,在查过资料后,我认为你们的说法更合理,于是我就把庞喜林守孝的时间改成三年,也就是说父母接连去世,不叠加时间,从后一个算起即可。

    多谢大家给我提的建议^_^

第250章 暗潮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要等12小时。 首发哦亲

    “这个不怕; 到时叫大丫她们把咸蛋卖到其他县或镇就行了; 现在事情还没发生,说那么多浪费。”老陈氏拍板。

    于是; 这个话题就那么过去了。

    顾青云只觉得有点憋闷; 家里的女孩们真是太……难道这也要提防?无法形容; 可大家都是习以为常的样子。于是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沉默。

    当晚,顾青云洗完澡刚准备背书的时候; 他爹就进门了,主要跟他仔细说同窗们的事。

    顾青云这才知道,赵文轩家是镇上的,家里只有一个寡母带着他。他们以前也不是桃花镇的,是七年前从外地迁来的,因为赵文轩的娘亲刺绣手艺高超,所以能供得上他读书,在镇上也站稳了脚跟。

    至于赵玉堂; 他家中是经商的,家在县里和镇上开了两家布店,卖的都是价格较高的布匹; 生意很好。

    本朝规定; 商人是有等级的; 从一等到五等,根据纳税数额来划分,最高等级的就是一等皇商; 只要上等级的,名下的土地不能超过一定的亩数,以防有些商人赚够钱就买房置地,挤占平民的生存资源。

    此外,商人的后代也是可以科考的,只是会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像一些小商贩,只要纳税的数额没到一定的地步,就可以买房置地,户籍还可以是“农”。

    总之就是打击大的,保护小的。

    顾青云看到这一条规定后,非常惊讶,貌似前世他没听过古代有类似的规定啊?难道是自己太孤陋寡闻了?

    不过他又很佩服顾大河打听事情的能力,他才刚进私塾呢,自家的老爹就把情况都打听清楚了。

    “爹把这些告诉你,是想让你多个心眼,和他们相处的时候注意不要冒犯他们的避讳之处。”顾大河神情温和,摸摸顾青云的脑袋,道,“爹就希望你能多交几个朋友,这样聊天说话也有个伴。”

    顾大河想起了自己儿子常常一个人待在房里读书的情形,这才忍不住开口。

    只恨自己没给他多生一个兄弟,要不然也不会经常一个人孤零零地待着,从小到大都是如此。

    顾青云微微一愣,抬眼一望,见顾大河眼里的慈爱几乎都要露出来了,忙低下头来,低声答道:“爹,你放心吧,我能和他们好好相处的。”这世上既有那些狠心的父母,也会有爱孩子的父母。前世他等不到,今世他等到了。

    虽然早就过了渴望父爱母爱的年龄,但能被自己的父母喜欢着,心里怎么会不欢喜呢?

    家里只有一个男孩真是太好了!顾青云很是自私地想着。

    看来变成男儿身也是有好处的。他觉得,慢慢的,自己对男性身份倒是接受了,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一定能适应好自己的身份。

    起码不会弄得精神崩溃或精神分裂。

    临睡前,他回想起今天私塾的一切,觉得还是很有收获的。

    对了,明天看能不能借夫子的书读一下,今天看到他的书房里有好多书呢。顾青云提醒自己,应该看看前朝开国皇帝的事迹,看他到底是不是一个穿越者。

    第二天,因为听说了昨天在街上吃饭的事,老陈氏和小陈氏一大早就爬起来给顾青云做饭了。

    他吃了一碗干捞饭,加上一个煎鸡蛋,一小碟油汪汪的青菜,摸摸肚子,已经八分饱了。

    “云弟,你准备好了没有?快点,待会儿迟到了。”堂屋外面传来了顾青明着急的叫声。

    顾青云撇撇嘴,这家伙也太兴奋了吧?这一大早就跑过来,不就是第一次独自去上学吗?至于这么失态吗?而且见他神态正常,难道昨晚没被大爷爷抓到把柄?

    “放心,我都算好时间了,肯定能按时到的。”来到古代十年,顾青云早就掌握了看时辰的技能。

    “还是去早点好,第一天正式上学。”顾青明快步走进来,忍不住催促道。

    “小明,不急的。”老陈氏从厨房走出来,打了个哈欠,自从娶了媳妇后,她都多少年没起过那么早了,还有点不习惯呢。

    顾青云接过老陈氏递过来的饭盒,外表是翠绿色的,用竹子编制而成的,重量轻,模样精美,他怀疑这个都能用来接水,实在是编得很密实啊。

    打开一看,里面是两只鸡蛋饼和两个包子,正散发着热气,这是他的午餐。毕竟不能老是出去吃,这样会花费大。精打细算的顾家可不会如此浪费。他打听过了,学堂里中午有热水,可以用热水混着吃,其他乡下的孩童都是如此对付的。

    “奶奶,以后只要准备两个饼子就行了,不用那么麻烦的。”顾青云柔声道,“我也吃不了那么多,以后让我娘来准备就行,你啊,就多睡会。”

    老陈氏一听,脸上的皱纹顿时笑成了一朵菊花,一个劲地点头道:“好好好,都听栓子的。”

    见顾青明在旁边催个不停,顾青云这才告别走了。

    三月的早晨还有点冷,顾青云摸摸长衫里面的薄棉袄,脚步忍不住加快。

    走在半路,顾青云突然问道:“大哥,你知道夫子的名字吗?”

    顾青明一愣,摇摇头,很是奇怪地说道:“好像大家都一直叫他何秀才,没有人说过他的名字。”

    顾青云无语。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顾青云和顾青明两人就开始了走读生涯,两人同去同回,倒是没遇到什么麻烦。

    而顾青云也和甲班的同窗们渐渐熟悉了,他虽然年幼,但言谈举止不会显得幼稚,加上旁边有何智这么一个早熟的天才儿童在,顾青云的老成就一点也不显眼了。

    顾青云笑脸迎人,功课不错,尤其在算学这一门课上更是独占鳌头。有实力,有情商,他在学堂混得是如鱼得水,和大家的关系都挺好的。

    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在混熟后,他试探性地向何秀才提出想借他书架上的历史书看。何秀才虽然不喜他分心,可见他心情迫切且想开阔自己的眼界,就同意了。

    在看了前朝的史书,特别是开国皇帝华援朝的事迹后,顾青云很是感叹了一把。

    和对方一比,自己就是个渣渣,不,连渣渣都不如啊。

    话说华援朝出生在宋朝末年的一个官宦之家,当时政治极度**,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太监专权,贪官污吏横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他揭竿而起,很快就从者云集,收了许多小弟。华援朝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是他逆天的运气,据说他身具真龙之气,和他作对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当时他不是势力最大的,实力只是中等偏下,但最后只要是和他对上,对方都会发生意外或莫名其妙地死去,于是追随他的人就更多了,认为天命在他。

    总之,华援朝的崛起就像是顾青云前世看的某点升级文,连对女色方面都是如此,他的后宫堪称三千佳丽,对此他还不满足,经常微服私访,于是小家碧玉、大家闺秀、寡妇,甚至是名妓都出现在他的后宫里,当时还因为他的举动,青楼里的章台柳挺受人追捧的。

    可惜他的死也很传奇,是突然猝死的,官方的记载是突发疾病,野史说是死于女人的争风吃醋,总之死因很不光彩。

    顾青云觉得很可惜,虽然对方的一些行为很种马,但起码对方还是做了很大贡献的。比如番薯、土豆、玉米就是他当政期间努力推广的,而且他还打算改革税制,规定即使是有功名的知识分子和官员也要按田亩数纳税。此外,他还大力发展商业,关注海军和船只的建设问题,努力提高女人的地位等。

    遗憾的是,他的新政刚刚开始,就遭到一大批人的反对,特别是改革税制,更是遭到了全国上下精英阶层的强烈反对,结果还没等华援朝想出办法,只做了八年皇帝的他就驾崩了,留下的政策几乎被他的继任者全部否决。

    看他做的诗,里面有什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顾青云就知道对方和自己一样是穿越的。

    他总觉得对方死得时间太巧了,不能小看古人啊。

    现在说起华援朝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影响力,顾青云觉得就是数学了。当时他很注重数学,还和隋唐一样增设了明算科,可惜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很多优秀的人才都读四书五经去了,明算科受到鄙视,认为这是小道,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会去读,就是升官也升不快。

    直到后来有人发现,把明算科的人扔进户部算数去,工作效率大增,顿时,明算科就火了一阵,可惜当时的党争非常厉害,明算科的人经常被上司拿去顶缸,渐渐地,就成为了高危职业,最后几乎没有人想考明算科了。

    在古代中国,因为有科举制度来缓解社会矛盾,寒门有上升渠道,而科举制度考察的是学子们对于四书五经等典籍的掌握和熟悉程度。相对而言,当然是能让他们当官的四书五经更受人关注。

    而前朝的明算科考试时也只是考察书生们处理实际问题的算数能力。华援朝又死的太早,还没来得及把算学的地位提高。

    在这时候,如果大家研究出来的数学没有实用性,那就几乎不会有人关注。相应的,也很少有人会去研究数学理论。中国的数学水平很早之前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顾青云从后世知道的,可他也知道,之后因为大家都不重视,数学就一直发展得很缓慢。

    所以到了现在,算学虽然引起了一定的重视,连科举考试都会占一定的比重,但比重的大小取决于当年科考的主考官或皇帝的意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算学终究比不过四书五经的传统力量。毕竟只要你的经义典籍考得足够优秀,算数其实不优秀也是可以的。

    作者有话要说:  早上改错别字。

第251章 上朝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要等12小时。小说  本地多产桃子; 可这么大的桃子还是比较少见的; 起码他家里的桃子就比不上这个。

    “先休息吧。”何谦竹和赵氏说了几句后就走过来说道。

    大家同意在台阶中间的某一个凉亭里休息,先不急着下山; 毕竟今天休息; 没什么大事。

    这一次来桃山寺; 他们相当于放了一次风。好不容易能出来,怎么能那么快就回去?就是顾青云也觉得陌生的风景比较新鲜漂亮。

    他们找的凉亭比较僻静; 离青石台阶还有一段路,现在亭里只有几个人在,顾青云一看就知道是女主人带着孩子来上香,出身应该不错,身边有一男一女的下人伺候。

    顾青云没敢细看,毕竟是女眷,只匆匆扫了一眼。吸引他注意力的是女主人貌似都三十岁了,却有一个才二岁多的幼儿; 这在古代都属于高龄产妇了。

    “咿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