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225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25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在永安帝宣布退位的几天里,大家过得颇为煎熬,尤其是礼部,更是因为有些礼仪问题翻书翻得魔怔。

    前几天顾青云在路上碰到张修远时,对方那眼眶青黑、疲惫的模样令人惊讶。

    “张兄; 你可要注意休息啊。”顾青云提醒对方,他自己也是加过班的,貌似自己没有对方拼命。

    张修远苦笑; 揉了下太阳穴的位置; 说道:“前所未有的难题; 问题一大堆,还得和宗人府、内务府沟通,不能出一点岔子。”内务府是专门管理皇族; 特别是皇帝产业的机构,他们有一套相对独立的班子,不与户部相连,皇帝要用钱给自己盖个房子就从这里出,国库是很难伸手的,户部会死命地维护自己的钱袋子。

    顾青云能理解,他拍拍张修远的肩膀,建议道:“喝一点参茶精神会好一些。”

    “这我们当然知道,咱们礼部上下几乎是把参茶当水喝了。”张修远白了他一眼,颇为羡慕,“你们鸿胪寺比我们轻松,该如何做都是我们这边制定好,你们只需提前排演过即可。”

    顾青云轻轻点头,谁让他们这个部门没有这个权力来制定规则?礼部享受了好处自然要承受它带来的不便。

    到了二月初十这一天,趁着休沐日,顾青云和谢长亭约好一起吃饭。

    “听说夷州岛那边一去就能每人分十亩地,土地还肥沃,稻谷可以一年两熟,这是不是真的?”正当顾青云牵着顾传恪的小手走在大街上时,他听到了路边行人的议论声。

    顾青云抿了抿嘴,这个消息倒是真的,前几天荷兰那边总算是把赔偿款送来了,不足部分就用货物来凑。钱一到位,朝廷这边才把俘虏放了。走之前顾青云还对那个荷兰总督依依不舍呢,毕竟对方见识广博,和对方说话还可以顺便练习荷兰语、葡萄牙语和拉丁语,可谓是一举数得。

    这些钱有部分要转给兵部,直接用于夷州岛的建设,只是似乎招人并不顺利,大部分的百姓不是逼不得已,还是不乐意跑到隔着大海的夷州去种田,更别提那里还有大部分的地区处于尚未开发状态,有一定的危险性。

    不过这世道总有人活不下去,待遇福利一上来自然会有人去冒险,土地是国人的命根子。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的适应,陆泽那边就放少部分人回来现身说法,以便吸引更多的人前去定居。此外,现在的夷州岛还会作为犯罪之人的流放地,比如去年科举舞弊案的人就有部分流放到此,可以和琼州相媲美。

    果然,此时就有人得意地放出自己知道的消息,引来众人的争先追问。

    顾青云微微一笑,察觉到顾传恪突然停下来就朝下看去,只见小家伙大眼睛正不断地往红通通的糖葫芦上瞄,脚步就是不动。

    顾青云干咳一声,挑眉看他。

    “爷爷,那是什么呀?”顾传恪带着奶音的声音响起,声音充满了好奇,就差没有把手指伸进嘴里吸允了。

    “那是酸酸的东西,不好吃。”顾青云一把把他抱在怀里,笑道,“你走不动了,爷爷抱着你。”

    “哦——”顾传恪失望地拉长声音,眼睛还是往人家的糖葫芦上看,见顾青云正在移动,离小贩越来越远,终于忍不住了,又说道,“爷爷,爹爹给我买过的,我觉得一点也不酸,甜甜的,很好吃。爷爷,我想吃。”口齿十分伶俐。

    终于忍不住说出来了!顾青云轻笑一声,用眼神制止身后蠢蠢欲动的小满等人,道:“咱们到谢爷爷那里再吃,他那儿有糕点。”

    顾传恪一听,总算是安分下来了,搂住顾青云的脖子,一路上童言稚语,十分可爱。

    顾青云高兴得很,自己的大孙子怎么就那么可爱呢?

    很快,他们到达了松竹书斋,顾青云看着二十年外表几乎不变的店子,心里很有感触。原来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在京城住了差不多二十五年,超过人生的一半。

    柜台后面的掌柜看到他顿时眼睛一亮,忙快步走过来,低声说道:“大人,午安,我家老爷已经在上面等了。”说着就要为顾青云引路。

    “小谢掌柜,你忙你的,我自己上去就行。”顾青云伸手阻止,之前的老掌柜已经被谢长亭放回去荣养了,这是老掌柜的儿子,年富力强,才三十多岁。

    顾青云上二楼前,往书斋的架子上看了看,发现他的话本竟然还在书架上,而且竟然还有人在拿着看!再看算学的书架,也有学子模样的年轻人在翻阅。

    谢长亭对自己的支持真是令人感动啊!顾青云忍不住感叹,把书放在那么明显的地方,这是活脱脱的广告位。

    等顾青云走到二楼楼梯口时,谢长亭早就在此等候了。

    “慎之,你走得太慢了!我早在这里看到你,结果你磨蹭好半天才上来。”谢长亭语气不耐烦,神情却颇为喜悦,走过来搂住顾青云的肩膀,笑道,“这么久没出来,可把我憋死了。”

    他说着就低头摸摸顾青云牵着的顾传恪,逗他:“咱们壮壮一眨眼就这么大了,我还记得他周岁的模样,白胖白胖的,穿着大红肚兜直接就抓着一本书,笑得口水都流出来了。感觉时间还没过多久,他就长那么大,和小石头长得真像。”

    顾传恪放开顾青云的手,拱手高举,微微弯腰,行了个揖礼,脆声道:“见过谢爷爷。”

    谢长亭顿时笑得合不拢嘴,在身上摸了摸,从自己的袖口拿出一只莹润的玉葫芦就往顾传恪的小手里塞:“这是谢爷爷给你玩的,乖。”

    顾青云忙阻止:“你又给这些做什么,又不是久久才见面。”

    “我身上正好有,我想给就给,只是个小玩意,你着什么急?”谢长亭不理他,又逗了一会顾传恪,这才叫人把小家伙抱到隔壁玩,并叫人送上糕点。

    “你不是说要去吃饭么?怎么约在书斋这里见面。”顾青云随他一起走进屋内,问道。

    两人的确有三个月的时间未见面了,一是过节大家都忙,之前他又在孝期,谢长亭不好上门;第二个估计就是安乐公主的要求了,她把谢长亭看得死死的,也就是现在太子即将上位,谢长亭才可以出来放风。

    “饭馆那里太吵了,我想和你说说话再去嘛。”谢长亭说得理直气壮,当然不会说这里最熟悉,他还想顺便来查看一下书斋的情况。

    顾青云自然知道他的德行,只摇摇头笑道:“你家天保呢?”谢长亭的独子谢天保今年才十二岁,他见过的次数不算多,公主对他看得很紧。

    “在家里练骑射。”谢长亭露出满意的笑容,语气却颇为嫌弃,“公主总怕我带坏他,整天把他拘在家里读书练武,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我见他这么辛苦,今天就想带他出来放松放松,结果他还不乐意!我就纳闷了,学那些东西真那么有趣么?”

    顾青云倒是猜到安乐公主的一点想法,结合谢长亭不经意间透露的消息,他认为等太子登基后,估计谢天保会有个爵位在身,起码是个侯爷,毕竟还有现在的皇后看着呢,不会让自己唯一的女儿吃亏的。加上安乐公主从小就是练着骑射长大,教孩子自然往这方面教,女儿也不例外。

    谢长亭的大女儿慧明郡主早已出嫁,外柔内刚,性格颇为强硬,把夫家管得服服帖帖的。

    “教孩子这方面你听公主的就是了。”顾青云安慰他。

    “可是我觉得孩子有时候也要放松放松啊,我又没带他去做坏事,只是想出来走动走动而已。”谢长亭咕哝了一句,“府里这几天总有人上门拜见,偏偏公主一个不见,整天待在家里,可把我闷坏了。”

    两人相对而坐,又说起其他八卦。最重要的是如今的热门消息,比如永安帝和太子的事。话说,现在永安帝还未退位,太子就开始监国了,皇帝凡事会先问太子的意见,有时会驳回,有时会同意,私底下相处的时间非常多,培养的意思非常明显。

    众人看到这种情况,有人心存的一丝希望之火顿时破灭了。

    顾青云心情颇为愉悦,和谢长亭在一起总是感到特别放松。

    这时,楼下突然传来一阵说笑声,顾青云还没反应过来,就见谢长亭突然偷偷探头出去,低声道:“看见我家二姑娘了。”样子鬼鬼祟祟的。

    顾青云无语地看了他一眼,听说是文安郡主,也站起来看了看,发现果然是朝中权贵的孩子,有男有女,大概是在国孝期,他们的衣着颇为朴素,颜色不鲜亮,少女头上也只戴点银饰。

    “他们这是打哪回来的?”顾青云问他,发现里面还真有几个自己认识的人,比如陆煊的弟弟,太傅梁不语的侄孙梁筝,对方今年才十八岁,去年考中举人,顾青云和他颇为熟悉,两人时常在城南的四合院见面。

    “说是去慈恩寺拜佛了。”谢长亭答道,见顾青云看向梁筝就笑道,“你看上他了?”

    顾青云苦笑:“可是人家看不上我,梁家毕竟根基雄厚,家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有三位,梁筝就算是父母双亡,可他得太傅看中,如今又考中举人,可是热门的结亲人选。”自打庞庭深喜欢自家女儿后,他就想过这位少年了,可是对方明显没有把心思放在自家身上,于是很快就死心了。

    谢长亭“哦”的一声,忙说道:“没事,咱们小丫才貌双全,不愁找不到好夫婿。”

    顾青云点头表示赞同,大概是家中只有一个孩子没有着落,他最近看什么总想到孩子的亲事。

    两人又聊了一会,到吃中饭的时间了才结束。

    时间又过了十几天,恩科的消息终于确定了,明年三月才开始,今年的会试照常进行。与此同时,顾永辰那边还没收到他的上一封信呢,顾青云又接到他的来信了。

    顾季山病危!

第257章 难受

    v章购买比例超过50%的读者可以看到正文,否则要等12小时。 首发哦亲  旁边的大姐大丫正在观看; 小陈氏偶尔会停下来给她讲解一下。

    二姐二丫正在凳子上学着打络子; 虽然她才6岁,可也开始要学着一些女孩子家要做的活了。像他姐大丫9岁就可以当成半个大人来使唤; 平时打络子、煮饭做菜、洗碗洗衣服都是她在做; 小陈氏的空闲时间主要是用来织布的。

    二婶李氏没怀孕之前也是要织布的; 两人会轮着来织布,机器很少停。

    像家里; 麻线之类的是从村里其他人家买来的,织成一匹布后,卖出去利润有10…15文钱左右,每人每天大概只能织一匹左右,这还是熟练工,中途不能出错,一出错了就要停下来重新纠正,很花时间。

    所以织布也是家庭的重要收入之一。

    在村里; 织布也是妇女们的一项重要技能,操作织布机不仅是一个力气活,更是一个技术活; 需要手疾、反应敏捷。由于对织布的要求较高; 不是每个农村妇女都能学会的。

    小陈氏停下来喝水的时候就见到顾青云倚在门口观看; 脸上顿时露出慈爱的笑容,朝他招招手。

    “栓子起来了?睡得好吗?”

    顾青云点点头,走进来和两位姐姐打招呼后就任由小陈氏用手摩挲他的头顶。

    一旁的大丫看着弟弟短短的头发; 笑道:“娘,看来阿奶这个方法挺有用的,弟弟现在的头发浓密多了。”

    顾青云之前身体一直不好,表现出来的就是他头发稀少,干枯发黄,头皮都露出来了。作为一名芯子曾经是女孩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不能忍。一想到他长大后头发都扎不起的样子,再想到他以后读书要交际,万一可以做官,那仪表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些变态点的朝代,长得丑都不能为官。

    所以才三岁多点的他就摸着自己脑袋,要求和他娘一样,头发要黑黑的。

    小陈氏极为疼爱他,跟老陈氏说了后,两人也意识到要让自己的儿子(孙子)长出头发才行。于是就把顾青云的头发剃了几次,洗头的时候擦上生姜,再种一些芝麻给他吃,这样半年下来,他的头发就生长浓密了一些,非常有效果,现在还要继续坚持下去。

    刚开始他奶给他剃发的时候,他还很惊讶,不是说古人不能随便剃头吗?后来经过他的旁侧敲击,才明白这时代,小孩十二岁之后才不能剃头,但是可以剪发,要不然一生都不能剪发那头发该多不方便打理啊!只是剃头就很少了,主要是剃头的器具不过关。说是剃,其实就是剪得非常短。

    当他后来学到孝经里的那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时,经老师讲解,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孝顺父母要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并不是说连头发都不能剪了。现代把这句话演变成古人完全不能剔头剪发之类的,可能是误传了。

    穿越到古代就这样,大学毕业工作后顾青云也跟风在网上看过几本小说,里面的男女主角都能很快适应古代的生活,并能快速地把握机会发家致富或飞黄腾达,可他呢?现在还在小心翼翼地探索这个陌生的世界呢。

    观念不同有时候会害死人啊,所以顾青云认为自己一定先要了解这里的风俗习惯才能慢慢行动。

    “嗯,也是你弟弟的身体好多了。”小陈氏一脸的笑意。

    “娘,你们怎么不去镇上买染料回来染布啊?前几天我见奶奶买一块红色的布回来要好多好多钱呢。”顾青云偎依在她身边,奶声奶气问道。

    她们织出来的布都是原色的,这样的价格提不上去。如果染上染料的话,价格就会高一倍。

    “你以为我们不想吗?只是家里没有人会染,这染布也是一个技术活,掌握不好时辰和浓度,或者揉搓不均匀,染出来的布各处会显得斑斑点点,这样不好看。所以在染坊里,有专门的大师傅做这个活,要花钱请的。”

    小陈氏知道自家儿子从小喜欢提问,刚开始她也觉得儿子话太多了,有些不耐烦,但见他小小的人儿,很多时候都被关在屋里出不去,就心疼得厉害,顾不得其他了,忙细细给他讲解,时间长了,她发现这样做,她儿子懂事多了,一般而言,他问过的问题,第二次就不会再问了。

    所以这次她也是仔细解释了一遍。

    顾青云于是恍然大悟,是他想当然了,他想到的,他爹娘肯定也会想到的。

    “二丫,带你弟弟出去玩。”小陈氏摸摸他的脑袋,说道,“跟你二姐出去玩,娘要开始织布了。”

    “好吧。”顾青云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同意了。

    一直在旁边打络子的二丫高兴地抿嘴笑笑,跳下凳子,牵着顾青云的手出去了。

    两人走出大门开始在村里逛,小黑在后面兴奋地跟着,跑前跑后的。

    林溪村不大,但人住的比较分散,主要是每户人家的院子都挺大的,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有狗,一路走过来都能听到鸡鸣狗吠声,再加上路边人家从篱笆墙里探出来的桃花,春日的午后,暖风吹过,村子里弥漫着一股醉人的香气。

    走了一会儿,二丫也没开口说话,她是一个内向的小丫头。

    顾青云就静静地聆听着“咣咣”的悦耳声响,目睹着“唧唧复唧唧,农妇当户织”的真实场景,不禁感慨万千。

    这才是他真实的生活啊,前世的现代生活仿佛就是一场梦,是他臆想出来的,显得格外地不真实。

    听到小溪边传来很多毛孩子的笑声,顾青云忙道:“二姐,你回去拿网兜和桶来,我去溪边等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