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

第237章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37章

小说: 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要是给孙子一个面子。如果关系到稻谷的话,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结果那一年的苞米和大豆大丰收; 每亩苞米比往年都多了一二十斤,八亩旱地还额外收了大豆200余斤。

    虽然如果卖出去的话只能多得330…360文钱的收入,但对于农家而言,这已经可以每月多吃两次肉了。

    自那以后,顾家觉得让顾青云读书真是太明智了!

    顾季山见此情况,就乐颠颠地跑去跟顾伯山说起这个情况,还埋怨他怎么没早点告诉他种地还有这么一个方法。

    顾伯山也很郁闷,他从不下地,怎么会看那些什么农书?

    一怒之下,第二天他就把顾青云带到县城,询问是哪几本农书。

    顾青云熟门熟路地在书架上找出《泛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这四本书给他看。

    顾伯山赶紧拿出来翻了翻,看了好大一会,还是放弃了,摇头苦笑道:“嗳,大爷爷对这些实在是……”

    顾青云咧嘴一笑,拿出一本更厚的农书,笑道:“大爷爷,这本是前朝出的,内容很全面,我说的内容里面就有。”

    顾伯山接过来看了看,足有三指厚的书本重量很足,看看价格,呃,还不如不看呢。

    两人最后还是没买,虽然知道这书对农业有用,可价格实在是感人,舍不得啊。最后,顾伯山给顾青云买了一刀(100张)的纸,自己也买了两刀。

    另一个多出的收入就是出售鸡和鸡蛋的收入了。顾青云并不是那种只顾着读书,其他的事都不管的人。他每天总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喂鸡、给鸡找食物,打扫鸡舍等。基本上,只要是有关鸡的,都是他在干,慢慢的,家里人就默认鸡是他在管了。

    刚开始顾季山和老陈氏还不让他干活,但经他劝说后就默认了。这样一来,二叔和二婶对他的意见也没什么大了。

    顾青云觉得现阶段还是团结最重要的,家里的劳动力缺乏,10亩水田8亩旱地,三个男性劳动力放在平时还勉强可以,农忙时节就不行了,根本就做不过来,还得家里的女人去帮忙。所以这个时候不能分家,大家有劲往一处使才行。

    话说自从顾青云四岁开始喂鸡后,他就一直很注意总结养鸡的经验。刚开始他们家只有7只母鸡2只公鸡,慢慢的,每当母鸡要抱窝的时候,他就会让它抱。

    于是,不知不觉的,家里的鸡越来越多。顾青云就让顾大河专门起了一间鸡房。材料不用多好,就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此时,他放好书本后,没有打扰正在织布的大丫,直接向后院的鸡房走去。今年他家鸡的数量达到了52只,其中就有48只是母鸡,能生蛋的有35只。

    鸡房建在后院的竹林处,专门用篱笆墙围起来,让鸡有个活动的地方,也可以到竹子和枸杞、金银花树底下找吃的。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其他季节还好,多的是东西可吃,冬天鸡的食物就少了,为此,顾青云终于下定决心养蚯蚓,所以刚开始不成功,但后来慢慢的总结经验,半年后就养成了。

    这样一来,鸡不缺少食物,他们这里地处南方,冬天虽然很湿冷,会下点薄薄的雪,但山上还是充满绿意的,加上特意保存下来的干红薯藤,也可以勉强应付过去了。

    走到鸡房就见二丫正在打扫鸡粪,她今年已经12岁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材非常苗条,只是被晒黑的脸蛋是圆圆的,她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整个人的气质却看起来非常沉静。

    “二姐,你等我来再扫就不行了吗?自己一个人要干多久啊。”顾青云埋怨道,虽然语气急切,步伐还是不急不缓。

    这是顾伯山教他的,得保持最基本的风度。毕竟一个书生不可能跟百姓一样急切了就连蹦带跳,拔腿狂奔的。这又不是演电视剧,一个本来风度翩翩的书生突然在大街上使劲地摇晃着扇子,大叫,“哎,我在这呢!”或者直接在街上抓住人家女孩子的手拼命地摇晃。

    在这个时代,你试试?

    顾青云对这些都不懂,当然是顾伯山怎么教,他就怎么学了。

    “我来做就可以了,刚做完饭食有时间。”二丫擦擦汗水,抿嘴笑笑,“你读书都那么辛苦,我在家有时间,可以多做点。”因为鸡太多了,为了保持清洁,他们一天扫三次鸡粪。

    “爹娘和爷爷奶奶他们还没回来?”顾青云转移话题,知道说不动这个勤快的二丫的。

    “还在田里呢,今天太阳不大,他们估计是想多干点,准备要插秧了。二叔今天和二婶回娘家了,家里人手不够。”二丫望望天,二婶的四哥生了个儿子,今天满月,把二婶他们一家子请回去了。

    顾青云点点头,听二婶昨晚上说起过,本来奶奶也得去的,可是现在是耕地的时候,关系到一个季度的收获,就只让二婶他们一家去了。

    “现在是春天,这些鸡怎么样?有没有发鸡瘟?”两人合力把鸡粪扫进茅厕的粪坑,盖上盖子后,顾青云才敢呼吸。

    那个味道……不知道能不能把一头大象熏晕?

    “没有,我仔细看过了,鸡都很健康。”二丫很是欣喜。

    顾青云也很高兴。

    养鸡不怕多,最怕的就是瘟疫。要不然村里人都知道鸡蛋可以卖出去,为什么不多养一点?

    为了防止瘟疫,顾青云绞尽脑汁回想起前世下乡时去看人家养鸡大户的做法,终于总结了几条经验,并一一实行。

    鸡瘟最主要是防疫,在冬春容易发生鸡瘟的季节,顾青云很注意消毒卫生。消毒是不可能做到的,醋的成本太高了,只能要求无关人员不得随便出入饲养场,以防带入病菌。

    而无关人员也包括自己的家人。这么多鸡不可能是他一个养,他的最佳帮手就是年龄还小的二丫。大丫要做家务,学针线和织布,二丫的年纪稍小,能做的活少,所以顾青云很早之前就把她带在身边,在他做事的时候也要求她一起做。

    一个是因为顾青云本来对这些就不太感兴趣,要不是为了挣钱,他真的想静静地读书,好早日考上功名;二是有人帮忙的话,他会轻松一点。

    所以他就选择了二丫。

    除了不让人接触外,还要喂鸡吃一点药,主要起到预防的作用。

    “开始喂药吧。”顾青云说完后,就和二丫一起把院子里摘的仙人掌捣烂如泥,然后给鸡喂下去。除了仙人掌外,他们还喂薄荷、生姜、大蒜等等,这些都是不花钱的,取材容易的。就这样每日2次,连喂2天至3天。

    这就是对于鸡瘟的防疫工作,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反正自从他们做了后,鸡瘟的发生率比村子里其他人家的都低很多。而且一旦左邻右舍的鸡群发生了鸡瘟,他们就立即谢绝发生鸡瘟的邻居过来看,以免把自家的鸡群传染上了。

    如果是自家的鸡群发生鸡瘟,就马上进行隔离。病死的鸡他和二丫都会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坚决不吃,即使家人很舍不得,可大家都怕自己染上病,那样的话,花费的银钱就更多了。

    除此之外,鸡舍、鸡笼及饲饮具等都会用烧开的开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或者干脆就换新的。

    这样的措施下来,他们家的鸡才会越来越多。

    喂完药后,顾青云和二丫都松了一口气,药已经吃到第三天了,看来今年可能不会发病了。

    “今天鸡下了20个鸡蛋。”二丫指指篮子说道,语气很高兴,“现在天气慢慢暖和了,以后鸡蛋会越来越多,我们也可以开始腌制鸡蛋了。”

    春天,鸡蛋丰收,正是腌咸蛋的最好时机。刚开始鸡蛋多,顾家人都很高兴,除了顾青云可以一天两个外,其他人也能隔三差五吃一碗韭菜炒鸡蛋了。可是当鸡群上了二十只后,每天的鸡蛋越来越多,自己吃舍不得,卖了吧?在集市上蹲一天都卖不完,还要浪费一个劳动力。

    刚开始顾青云还出主意到县城的酒楼去卖,可人家的酒楼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根本不要你的。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要的,还没高兴呢,就发现店主把价格压得很低,三个才一文钱。

    要知道,在集市里卖,一个鸡蛋可以卖一文钱呢,这样一来就不合算了,毕竟从村里到县城,虽然只要走路半个时辰,但那路都是在山中穿行,很狭窄,鸡蛋即使有稻草垫着也有些被磕破。

    如果从镇上走到县城,就需要一个时辰了。

    说到底,还是觉得价格太低了

    顾伯山家里情况虽然比顾青云家好,但他家劳动力更少,只有顾申河夫妻俩能干活,现在只要是农忙时节都要请短工。

    “可是,这又没证实是真的。”顾大河有点顾忌,见顾季山露出不赞同的样子,忙道,“我这不是怕大伯说栓子听风就是雨吗?”现在别看顾青明比栓子大5岁,开蒙也比自家儿子早,但那学习进度完全比不上儿子快的。

    作者有话要说:  错别字待改。

    后天再更。

第275章 出海

    这次出行的人多,顾青云早就决定不让家人到码头送别; 就算顾永辰再三请求也不行; 他实在是不想再告别一次了,徒惹伤心。就爱上 。。

    尽管如此; 当他迈开脚步要走出家门时; 家人的神情还是让他觉得心情沉重; 浓重的不舍和留恋之情油然升起。

    “我又不是一去不复返,两年时间很快就会过去。”顾青云强颜欢笑; 握着小陈氏的手,再次安慰道,“等我回来。”

    小陈氏双眼红肿,神情憔悴,只一个劲地流泪,话都差点说不出来了。从几天前开始,她就一直无法入眠。

    此时她一个劲地点头,泣不成声:“好好好……”

    顾青云目光往顾大河、方仁霄等人身上瞧去; 他们到底是男人,表情还能控制得住。

    “臭小子,家里还有这么多人念着你; 你在外一定要多加小心; 保重自身。”方仁霄使劲地拍着顾青云的肩膀。

    顾青云猛地点头。

    “什么都比不上你的身体重要。”顾大河接着开口。

    顾青云还是只能点头; 他再看向连氏和简薇,见两人偎依在一块,泪光闪烁。

    顾青云深吸了口气; 抹了一把脸,心底的那个念头又重新冒出来:自己这一趟出海到底值不值?

    想归想,木已成舟,这想法也只能深深地压在心底,不会显露出来。

    “爹爹,一路平安。”顾永辰快速地眨了几下眼睛,他怀里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儿,此刻捉着孩子的手轻轻地摇晃,轻声道,“来,小六儿,跟爷爷说一路顺风,早日回家。”

    “爷爷,顺风,回家。”小娃儿浓密的睫毛眨了一下,和父亲看起来如出一辙的眼睛紧盯着顾青云,奶声奶气地挥挥肉呼呼的小手,“回家。”另一只小手反过来抓住顾青云的手指,笑得极为灿烂。

    对上才一岁多的小孙女,看着她懵懂纯真的眼睛,顾青云还是忍不住扯出一丝微笑,他安慰般拍拍小陈氏的手,见顾大河扶着她的臂膀,这才走过去拉着小娃儿的小手:“好,爷爷很快就回家。”心里还是有些遗憾的,估计等他回来,眼前的小孙女就可以蹦蹦跳跳,能口齿清楚地说话了,他错过了孩子的生长时期。

    该说的话在过去一年早就说了一箩筐,顾青云最后看向简薇。

    简薇一直静静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眼里有着泪花,偏偏脸上还露出微笑。

    顾青云不忍看她脆弱的表情,不顾别人在场,把她揽入怀里,头深深地埋入她的脑袋,轻拍她的背部,沉声道:“好好保重身体,不许太过于伤心,等我回来。”

    简薇轻轻地“嗯”了一声,半晌没说话。

    门外传来马的嘶声,顾青云看时间不早了,还是忍痛放开简薇,又一一和其他亲人拥抱,嗯,除了小儿媳卢妙云。

    等顾青云正式踏出家门,他望了望还未明亮的天空,要撩起衣摆上车时,身后传来小孙女嚎啕大哭的声音。

    “爷爷,爷爷……”

    该庆幸顾传恪还在睡觉,大家特意不叫醒他,否则他估计还会哭闹。

    顾青云停顿了下,回头看了看他们。在门前两只大红灯笼的映照下,他们相互搀扶着,目光直直地看向这边。

    这一幕他要永远记住。

    离别最是伤人,顾青云挥挥手,眼泪悄悄滴落,终究还是弯腰钻进车内,顾三元跟在他身后,吩咐车夫驾车。

    车内,顾三元小心地看了一下他的脸色,开口问道:“叔,到码头的时间还长着,要不要先睡一会儿?”

    “不用了,待会上船再睡也行。”顾青云用手指按了按胸口,这里有一块布料是湿润的。

    他想起努力振作精神的简薇,心里的不舍之情更浓。

    想到这里,顾青云看向对面的顾三元,叹道,“你都这个年纪了,还要跟着我出海奔波。”

    这次出海,按照他原先的想法,是不想带太多下人去的,毕竟他有独立的自理能力,只是家人不同意,结果贴身侍候的家丁就有四个,个个年轻力壮,可以当护卫用。

    还有一个是顾三元,谁劝也不听,非要跟着去。

    “叔,不用再说了,我就乐意跟着您出去。”顾三元不以为意,“出海而已嘛,就当出去游玩一圈,小景想出去还不行呢。”

    见他提起顾景,顾青云一笑。上个月顾景被查出怀有身孕,大家还来不及高兴,她身体的反应就出来了,吃什么都想吐,连闻到一丁点腥味都不行,且早上极为嗜睡,根本起不来床,所以她和庞庭深昨天早早就来告别过的。

    事实上,顾青云心里清楚,就算顾景身体好也不可能跟着他出海,近海还好,远航的话世人还是很迷信的,大家觉得女子上船会不吉利。他虽然是船队名义上的最高负责人,但这事还是得遵循传统,免得一遇到点什么风浪就让人把帽子扣在顾景头上。

    再者,这次出海不同其他,危险性极高,顾青云不舍得孩子陪自己冒险,连顾永辰主动请缨要跟随也坚决不同意。

    到城门口的时候,顾青云意外碰到了在这里等候的庞庭深。

    “你怎么来了?”顾青云有些惊讶,“今天还得上值。”有什么事昨天不是说了么?再看离他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名小厮牵着两匹马,看来他是骑马赶过来的。

    庞庭深鬓发湿润,后背也湿了,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朗声道:“岳父,这是景儿让我给您捎带的枸杞酒,我们昨天忘记拿给您了。”说完就把手里提着的酒坛子递给顾三元。

    知道这酒是顾景照着古方亲手酿制的,算一算时间,正好是这几天可以从地窖里提出来喝了。

    顾青云心里一甜,不过还是佯怒道:“胡闹!她胡闹你也跟着纵容,今天你还得上值,就算是忘了什么东西,让下人送过来就算了,还要你亲自来送。再说,这酒不急于一时,等我回来再给也行。”

    “这不一样。”庞庭深摇头,很是郑重其事,“这是景儿的心意,一定要现在给您带走。还有,我已经请人帮忙请假,迟一点到翰林院没事儿,我还想正式给您道别,您一定要好好保重,一路平安。”

    顾青云摇摇头,本来想再和他多说几句,但见时候不早了,就赶紧把庞庭深打发回去,他还得赶去码头,新皇今天早上会派人送别。

    等赶到码头,天色已经发白,太阳初升,码头上停留的船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