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平十五年的八月份,林山县多了一家求知书院,书院建立在桃山寺附近的山头上,周围山清水秀,花木繁茂,环境清幽,离县城不远,在桃花镇和林山县之间。
山长是顾青云,副山长是方子茗和何谦竹,主要教授蒙童,束脩低廉,把一部分的私塾秀才都搜罗过来了。
书院平时主要的管理者是何谦竹的儿子何虚年,他考中举人就一直没有中进士,身体也不大好,这次跟着何谦竹回乡,知道要建立书院,心里高兴得很,就自告奋勇来帮忙。
顾青云他们没有和县学、府学抢生源的意思,但是以顾青云等人的名气,来这里请教的秀才或举人络绎不绝,逐渐形成一个学术圈子,大家一起讨论和交流,在有意识的引导下,大家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算学和格物,并且翻译西方的一些著作,开始研究物理和化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顾青云希望大夏能有一帮年轻人喜欢上自然科学,跟上西方并超越西方的步伐。而且秀才和举人一多,学院就更不愁没有夫子了。
顾青云和方子茗、何谦竹筹款在林山县、临阳府等地买了商铺或田地,出产的利润都用于求知书院上,其中他出海赚的钱帮了大忙。
求知书院一建立,顾青云家里终于不再时常有人上门,大家都知道在书院等就可以见到他。
与此同时,顾青云也有了一个固定的地方可以统一解答问题,没有影响到家人的生活,这让他很是满意。
时间如流水,一年又一年,一转眼,顾青云已经六十四岁,这一年夏天和秋天,他接连送走了顾大河和小陈氏,让身体一向很好的他都有点承受不住。
顾大河和小陈氏走得很安详,八十六岁的他们已经是高寿,身体也有些许病痛,但离开人世时不算痛苦,望着儿孙满堂,心里很是满足。
小陈氏夏天就去了,忙完她的丧事,顾大河跟着病倒,这次顾永良、顾永辰和顾景都在他身边陪着。孩子们请了探亲假,顾永辰没赶上小陈氏的葬礼,没想到能陪顾大河走完最后一段路。
“栓子,爹这一辈子吃过苦享过福,有你这个儿子爹这一辈子不亏,不亏,活得值了!”临走前,大概是有了预感,顾大河和其他人说完话后,一直拉着顾青云的手不放,他又看了看站满整个屋子的儿孙们,瘦巴巴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栓子,你不用伤心,爹这是陪你爷爷奶奶和你娘亲去了,你要好好活着,教好孩子们,为咱们老顾家争光,你要活得长长久久才好,爹在地底下会保佑你的。”
顾青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哭得不能自已,涕泗横流,毫无形象。
“爹,我求你了,求求你,你别走,爹走了,就只剩下我了。”不管有什么样的心理准备,真到这一刻,顾青云发现自己还是不能看淡,还是不能控制自己。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是喜丧,你不要伤心。”顾大河颤抖着手给他擦眼泪,平时他疼爱孙子、重孙子们,到这一刻,他发现自己最疼爱的还是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希望,还带来了数不尽的荣耀。
“不要哭,给孩子们看到了会笑话你。”顾大河喘了口气,继续说道,“好好照顾自己,不许太过于伤心,要和媳妇好好过日子,保重身体。”
顾青云仍然大哭不已,泪流满面:“爹——”他身后的孩子们也跟着泣不成声。
终究人力不可挽回,顾大河在满屋子的哭声中还是离开了人世。
作者有话要说:
思路理顺了,知道后面该如何写了,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大家的包容^_^
第290章 授职
办完顾大河的丧事后; 顾青云瘦了两圈; 一段时间内都精神萎靡,在家里走动时; 好像总能看到顾大河和小陈氏的身影; 时不时还隐约听到父母呼唤他的声音; 这让他憔悴不少。
幸好他还有妻子和孩子陪在身边; 有他们的劝解; 顾青云倒是很快就能振作起精神。
“你上次还安慰我来着; 现在轮到你就整天恹恹,孩子们都在担心你。”简薇安慰他。
前两年,简志远和方氏也陆陆续续去世了; 两人一个是生病; 另一个是心情郁郁,大病一场后也离世了。算起来,在这六七年时间里; 双方的老人接二连三去世,真的给顾青云他们很大打击。
还因为这事; 有那多嘴的说这是方琛克人的缘故,于是小家伙身上又有一波流言; 以前还会偶尔来看看他的方家六房老太太现在是不见了踪影; 让顾青云很是无奈。
之前他们过继时没打算把孩子和血缘上的亲奶奶、亲哥哥完全隔开,当时说好相互间当亲戚走动还是可以的,可惜……
不能按牛喝水,顾青云见状也不再强求; 只是把家中下人和其他传流言的人警告一番,见没有人再提起了才放心。
方琛是个老实孩子,很喜欢读书,别人也不敢跟他说,倒是没有受到影响。
“是我不对,我只是觉得生活一下子改变了,心里空落落的。”顾青云轻抚她的头发,见她年轻时乌黑油亮的青丝如今已经掩不住里面发根变白,这让他颇为伤感。
自己和妻子也不年轻了,指不定哪天就去了,父母去世他如此伤心,那他去世,孩子们一定也很伤心吧?想到这段时间孩子们眼里出现的不安,顾青云抿抿嘴,深感自己太任性了,任由自己伤心,没有顾及到亲人的感受。
“我又何尝不是?”简薇叹了口气,公婆从来没有跟她红过脸,一向相处得很好,现在冷不丁走了,每次吃饭都少了几个人,谁不伤感?
“长辈们都走得安详,这是喜丧。”简薇想起自己的父母,福气还真的没有公婆的好,临死前还是受了病痛的折磨。
“你说得对,这是喜丧。”顾青云握住她的手,认真说道,“咱们也要好好保养身体,争取活得长长久久。真的,我觉得我们有优势,长辈们长寿,咱们作为后辈,肯定一脉相承,能长寿是肯定的。”他真的觉得顾家有长寿基因,他问过族中的老人了,知道他们顾家的长辈们如果不是因为病痛的话,一般都能活得五六十岁,这在古代算是长寿的。
尤其是他祖父、父亲这一代,包括他二叔都比较长寿,他二叔也活到八十三岁呢。
简薇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附和道:“你能这么想最好,夜深了,咱们休息吧,你都好几天没好好合过眼了。”之前丈夫每天睡前都会看书,现在不看了,她倒是不习惯了。
顾青云算算自己的年龄,才六十四岁,好吧,他估摸着还有十几二十年好活,这样一想,就觉得自己还能干很多事。
第二天,顾青云精神恢复得不错,顾永良他们看到后心底的石头终于落地,大大松了口气。
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对于顾永良提出到京城居住的意见,顾青云沉吟一会儿还是拒绝了,他还是舍不得这里,即使这里会使他触景生情。
“可是因为求知书院?”顾永良追问。
“不是,爹就想着在村里多住一段时间,爹少年离家,几十年来都是来去匆匆,我现在就想着多住三年,等守完你爷爷奶奶的孝再看。”顾青云摇摇头。
求知书院已经走上正轨,林山县甚至临阳府也会有人送孩子过来读书,有铺子和田地在,已经能做到收支平衡,不用他们三家添钱。与此同时,这里还成为越省的算学交流中心,不断有读书人从外地赶来,在这里住上几个月或一年半载,大家相互交流,觉得有所得了才离开,时间日久,桃山寺和书院附近竟然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有商人在这里卖东西,颇为繁华,也让书院赚了一笔。
毕竟附近的地皮都被顾青云买下,建成简单的大棚商铺就可以出租,至于以后会不会成为真正的街道就看书院发展如何了。
“好吧,那我和弟弟不勉强你们,但孩子们总要留下。”顾永良和顾永辰对视一眼,就立即说道。
这些年来,他们两人也曾有孩子出生,结果孩子生病夭折了,到头来顾永良仍然只有两个儿子,也就是顾传恪和顾传博。
至于顾永辰,他是一子一女,姐姐是顾传悦,已经出嫁,丈夫是顾永辰上官、工部侍郎的孙子,孙女婿知道上进,少年中举。弟弟是顾传硕,和顾传博一样,今年是十六岁,两人生辰相差没几个月。
顾青云知道儿子们和自己一样,坚持一夫一妻,没有什么妾室通房,孩子少也是正常的,毕竟孙子和孙女们都被教育得很好,对他而言,孩子贵精不贵多,把孩子教育好比多生几个还要让他高兴。
“不可,传恪已经是举人,我看他离中进士还差点火候,这些年他一直陪在我身边,又常去书院,书生意气还是重了些,不如让他在你身边跑跑腿,多了解世事,多积累经验,免得以后吃亏。”顾青云不肯。
大孙子顾传恪今年二十三岁,考了三次乡试,去年终于考上举人,他在十八岁那年定亲,是顾永良夫妇给他定下的亲事,孙媳妇是闽省书香门第出身,年龄相差四岁,结果等到去年年底才成亲,还没有孩子。
“这小子在爹身边还用学吗?”顾永良挑挑眉,记得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自己讲解一些时事了,等长大一点连官场发生的事也会说,耳濡目染之下,等他考中进士开始进入官场时就很容易适应。
“当然,我远离官场多年,又没有地方经验,让传恪跟着你较好。”再说了,父子分离那么久,时常不住在一块,比起三孙子顾传博,顾青云总觉得大孙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够亲密。
顾青云这么一说,顾永良当然没有意见,不过他们兄弟俩坚持要把顾传硕和顾传博留下,毕竟没有人在身边侍候,他们总不放心,恨不得自己亲自在旁边守着。
顾青云想到两个孙子的年纪,正是可以开始科考的时候,就点头同意了。
“爹爹,说好了,三年后你得回京。”顾永辰强调。
顾青云默然,看着小儿子的脸,他有点后悔年轻那会儿没多生一个儿子了,如果有一个儿子在身边,孩子们肯定放心。
三年后,顾青云孝期结束,此时二孙子和三孙子已经考中秀才,他和简薇就接二连三接到儿子们和女儿的来信,让他进京居住,顾永辰还说他再不进京,他就辞官回去。
想到小儿子好不容易升为正五品工部郎中,大儿子一直外放为正四品知府,顾青云和简薇终究还是同意了。
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又有何谦竹在,他很是放心求知书院。至于方子茗,他和顾青云一起上京,没办法,唯一的儿子方瑞去年好不容易考中进士,他总要跟在身边看看,即便京城有身为王妃的姐姐。
这年头,人老了,有时还是得跟着孩子走,毕竟交通不便,要不然就得几年才见到一次,心里念得慌。
两家人一起进京,当顾青云看到京城那熟悉的城门时,算一算,他已经阔别京城十二年。
顾青云回京的消息在小范围内掀起一阵波澜,没几天上门的亲朋好友就络绎不绝,尤其是谢长亭,刚一见面就对着他哭了一场。
“我还以为你就窝在越省不出来了,以为这辈子咱们再不能见面。”谢长亭即便脸上生了皱纹仍是一个俊美的老头,此时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形象全无,“亏我之前以为你很快就会回京,没想到相隔了十二年,要不是我身体健康,你还能见到我吗?”
顾青云很是感动,安慰他道:“咱们都一把年纪了,你还掉眼泪,淡定点。还有,不要诅咒自己。”
谢长亭抹干眼泪仔细打量顾青云,见他面色红润白皙,头发只有双鬓有些花白,脸上的皱纹竟然极少,大吃一惊:“你吃什么补药了?看起来才五十岁出头,一点也不像年近七十的人。”京城有不少人保养得好,比实际年龄年轻很正常,比如他自己就是如此,但顾青云的神态仍然让他觉得吃惊。
顾青云一听哭笑不得:“我很少吃补药,主要是注重锻炼,生活习惯规律,心里想得开,又常和年轻人在一起,我这叫心态年轻。”他觉得还好吧,长辈们去世后他的确颓废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就在家人的安慰下振作起来。
再想到长辈们离世前叮嘱自己的话,顾青云本身又不是那种心灵脆弱的人,等他一把心神沉浸在画画和算学上,慢慢的,心境也就越来越开阔。
“走吧,去书房,我这些年画了不少画,我给你看一下,你给我提意见。”顾青云见谢长亭还要缠着他讲出什么保持年轻的秘诀,不胜其扰,赶紧转移话题。
“我能给你提出什么意见?我又不会画画。”谢长亭嘀咕,不过还是跟上去了。
顾青云刚回到京城不到一个月,令他惊讶的是,皇帝还记得他,并把他召进宫,一番谈话后,不顾他六十七岁高龄,下旨让他起复,升为正三品的礼部左侍郎,授正一品太傅之职,继续入宫教导皇子。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大结局,应该是后天晚上更新。
错别字待改。
第291章 结局
圣旨下来的时候; 亲朋好友们纷纷上门贺喜,方子茗觉得奇怪,也专门跑过来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不成陛下想让你延迟致仕不成?”这种例子不是没有; 如果官员到了致仕年龄,皇帝觉得你还有精力干活; 又暂时找不到合适的顶替人选的话,会下特旨让你延迟致仕。
当然; 有这种待遇的官员一定是品级较高; 能让皇帝记住的人。
“应该不是,我看陛下是临时起意,礼部左侍郎的位置又恰好空缺,这算是巧合吧。”顾青云摇摇头,先前皇帝大概只想着招他进宫聊聊一路进京的风土人情,可能是因为自己哪点触动他了,就改变主意让他继续做官。
顾青云认为永平帝还是不错的,起码他不是那种不知民间疾苦的人; 还能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民间事务; 连他这种刚回京的人都召见了。
“最好不要延迟致仕。”这是顾青云最真实的想法; 他根本就不想上朝; 想到要天天早起——虽然他现在觉少了; 仍然觉得有些难过; 而且他不想趟这趟浑水,这次面圣皇帝竟然问起他对各皇子的评价,让他一下子警觉起来。
当然; 当时他是个个赞了一遍,没敢说多余的话。这点政治敏感性他还是有的,胡乱掺和皇帝的家事他又不是吃饱了撑着。
“不管怎么说,你都是在陛下心中挂号的人物。”方子茗有些妒忌地把顾青云上下打量一遍,捋着胡子,沉吟道,“难不成是因为你的外貌,看你比较顺眼?”
居养气移养体,眼前的顾青云身材和年轻那会儿差不多,不胖不瘦,腰杆还能挺直,眼睛有神……他总觉得自己的老友年纪虽大,但比一般老头子长得精神,自家娘子就曾经摸着自己的肚子说过让他向老友看齐,说吃胖不好看。
他有些郁闷,明明年轻那会儿他们一起上街时,姑娘们看的都是自己啊,现在上街,那些老太太们看的反而是老友。
这算不算越老越吃香?还是风水轮流转?
顾青云自然不知道方子茗脑袋里转动的念头,他笑道:“还好,大概是我比较安静吧。”如今皇子们的年龄大了,太上皇六年前驾崩,皇帝就立嫡子为太子,尽管如此,新的一波夺嫡之争还是开始了,这是不可避免的,毕竟那个位置太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