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天墓之禁地迷城 >

第85章

天墓之禁地迷城-第85章

小说: 天墓之禁地迷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巨树的治愈能力,想必也是从此而来。
  我们两个分析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什么,猛的一拍脑门,问安萨黎当时中毒为何一直坚持到进入万尸冢,他也是露出了迷惑的神情,表示他也不太清楚,我则有些兴奋地说,我怀疑,那是因为我们来的时候,在那巨树附近的小溪处取了水,恐怕那水也是有特殊的治愈、解毒能力!
  安萨黎也露出了恍然的神色,他也忘了这个细节问题,我这一说提醒了他,不过看他的样子,依然是一脸淡然,似乎并没对这个有太大的反应。
  其实我心里还有一个疑惑,没有问起,那就是他的血液是否有什么问题,当时在蚂蚁山,那许多幽灵蚁都避开了他的血,这对于青蛇针之毒,是否也有什么抑制作用呢?
  我觉得,安萨黎身上的秘密,远不止我们所看到的这些。
。。。
  第二天一早,我们两个便打算出发去找那个发现武则天除罪金简的农民,据说那人叫做屈西怀,就住在登封附近的一个叫做王河村的地方。
  不过在出发之前,我忽然想起,对这除罪金简,我们所了解的并不多,如果贸然前去寻找那人,人家问起除罪金简到底是怎么回事,恐怕我们都说不上来。
  一番研究后,我们决定先去登封嵩阳书院,去亲眼看一看这块武则天除罪金简。当然,安萨黎说了,这块只是复制品而已,如果想要看真正的除罪金简,要到郑州的河南博物院,才能看到。
  但时间已经不允许了,昨天我们从郑州过来的时候,也没想起来要去看一眼这除罪金简,现在肯定是不可能再回去了,我心想,仿制品就复制品吧,反正我们也没打算给偷走。
  其实这嵩阳书院,也是很有名的,乃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我们找了辆车,很容易就来到了嵩阳书院,不过我们不是来观赏游玩的,于是经过询问后,便直奔嵩阳书院的最后一层建筑,藏书楼。
  武则天的除罪金简复制品,就在这藏书楼中,供游人观瞻。
  我们进入藏书楼的时候,里面一位女导游正在给一些游人做讲解,我们两个走了过去,果然见到一个约有三四十厘米长,宽约七八厘米的金简,就摆在展柜之内。
  这金简在灯光映照下,金光耀眼,虽然明知是复制品,我这心里还是忍不住跳了几下,于是走上前,仔细观看起来。
  刚好旁边的女导游还在滔滔不绝的解说着。。。。。。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他执政期间,曾八次到嵩山,并一改其他皇帝到泰山封禅的传统,开创了嵩山封禅的先例。为纪念她封嵩山登中岳,把当时的嵩阳县改名为登封县。公元700年,武则天派使臣胡超,将她祈告上天的一封金简,也就是金子制作的书信,投放在嵩山主峰峻极峰上。1982年,金简被当地的一位采药老农发现,后来献给了国家。”
  “金简长约37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上刻63个字。大意是说,祈求上天地府宽恕武则天的一切过失,保佑大周江山永固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上面很多文字都是武则天自己创造的字,咱们知道,武则天有创造文字的爱好,连她自己的名字‘曌’就是出自她的发明。武则天政权倒台以后,由于政治原因,和她有关的实物资料大部分都被销毁,历史上也很少有真实可信的记载。所以,这块金简对于研究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事件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我听到这里,后面的就不大注意了,无非是说这里的金简其实是铜质复制品,真品因为文物价值太高,为防止意外,不得随意展出。
  不过随着那女导游的解说,我默默辨认了下金简上的字,见上面写的是“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这字面的意思并不难理解,还真似乎是祈求除罪的含义,但我观察了半晌,却没发现这其中有什么玄妙,无非是武则天好道,向往长生神仙,这金简名为除罪,实际倒更像是武则天借嵩山和上天沟通祈福的意思。
  我不由犯了嘀咕,我那陆风师叔,要我们前往这金简出世的地方,到底又有什么目的呢?
  “你有没有看出这金简有什么问题?”
  安萨黎忽然低声问我,我随口回道:“没什么问题吧,这只是个复制品,能有啥问题?”
  安萨黎说:“这种复制品,必然是完全相符,无论尺寸大小,还是形状样式,但你看这金简上方,有没有什么发现?”
  他这一说,我才把注意力放在金简上方,仔细一看,还真是有点问题。
  这金简顶部上方,形状居然是斜的,而且金简上刻的字都在金简的边缘,无论是顶部还是底部,都显得很是紧凑,但金简左右两边的留余却很宽敞。
  其实对于这金简,我固然是不了解,但凭着在古玩市场混了几年,我还是知道一些关于中国古代造简的规律。
  通常来讲,在简的造型中,一般是上下留白要比左右宽敞,这简的上下,应该被称为天、地,自然就应该宽阔一些了。
  安萨黎这一提醒,我才发现,这武则天金简分明就是“缺天少地”,严重违反了造简的规律,而且上方居然是斜边,这就更加匪夷所思了。
  想武则天一代女皇,怎么可能在与天沟通的时候,使用如此不规格的金简?
  我本还想仔细看看,但这时又一波游人涌了进来,我们两个不由自主的被挤到了一旁,再想看的时候,已经被无数人的背影遮挡住了。
  我一脸纳闷的走出了藏书楼,回头看了眼那黑底金字的藏书楼三个大字,若有所思道:“你说,这武则天的金简,到底有什么玄虚?”
  安萨黎微微摇了摇头,道:“玄虚我还暂时看不出来,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金简在出世之后,绝对有人动过手脚,我怀疑,真品的金简曾经被人剪掉过一部分,也就是缺少的天、地部分。”
  “被人剪过,难道是当时找到金简的那个老农?”
  “应该不是,他连整个金简都不贪图,何必动那歪心思去贪图小利,一旦被发现,自己就要背上破坏文物的罪名,更何况是如此珍贵的武则天金简,除非,他是不想活了。”
  “不想活了。。。。。。有那么严重么?”
  “有没有那么严重,我们去了就知道。我想,这里面一定还有许多不为世人所知的秘密。”安萨黎脸上渐现凝重,“这一次要抓紧了,我怕有人又已经走在了我们前头。。。。。。”



第一百五十六章 阿兰若寺

  我们在嵩阳书院内,便向工作人员打听了一下这金简的发现地,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人家只含糊的说了两句,就告诉我们,那地方不用去了,去了也找不到什么好东西。
  我不解他这话的意思,一问才知道,原来这武则天除罪金简,前几天刚刚在香港的一次关于盛唐文化的展览中引起了轰动,经过各大媒体宣传报道后,一下子就火了,现在每天涌至嵩山的游客骤增,就连这收藏了金简复制品的嵩山书院,也被游客包围了,许多人打听金简发现地,然后便直接上山寻宝去了。
  这工作人员对我们说,文物局有规定,奉劝前来寻宝的人,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就算在嵩山发现了文物,也应该及时交给国家。
  我和安萨黎对视一眼,没有说话,我心中暗想,看来我们这一次怕是不会寂寞了。
  离开了嵩阳书院,我们两个连一刻也没停留,直奔登封市郊的唐庄乡王河村。
  这就是那个发现武则天金简的老农,屈西怀所居住的村庄。
  这是一座位于嵩山脚下的宁静小村,我们很快到达了这里,便在村口打听起屈西怀的家,但问了几个人,却都含含糊糊的说不不清楚,再想细问,人家扭头就走,就好像故意避开,根本不想告诉我们一样。
  我早有这个思想准备,但凡是捡了宝的人,都不想过分宣扬,虽然那件事发生在1982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在嵩山书院那个工作人员的口中,现在正是事件重新发酵的时候,我也相信近期一定有不少人来找屈西怀,所以这村里的人自然就不愿多找麻烦了。
  其实若是通过其他途径,我们也是可以找到那金简发现地的,毕竟已经有很多人上去寻宝了,但我和安萨黎都觉得,这其中原委绝不会那么简单,对于我们而言,寻宝无所谓,真正重要的是了解武则天金简的真相,和找到金简真正的发现地,这就必须要找到屈西怀本人,才能问出究竟了。
  当然,这可能性也同样很低,就算找到了屈西怀,人家也不会轻易告诉我们。
  但,总要试试吧?
  于是我们两个便往村里走去,继续见人就打听,但村里人的警惕性似乎都很高,有的说人不在家,出远门了,有的说搬走了,有的干脆就不理我们,结果我们走了半天,也没问出什么来。
  正在我们无可奈何的时候,迎面忽然风风火火跑来几个人,一脸焦急的样子,我和安萨黎自动让路到一旁,看这几个人像要去办很要紧的事,估计也不会停下来回答我们的问题。
  谁知这几个人刚从我们身边跑过去,其中一个中年人忽然回头冲我们喊:“你们两个傻站着干啥,快跟我们一起上山救人。”
  这人说完就跑了,我和安萨黎对视一眼,都有点懵了,这人跟我们。。。。。。好像不认识吧?怎么搞的一副很熟的样子。
  不过,上山救人?
  我这人没别的优点,就是好管闲事,一看这几个村民要去救人,那甭问,肯定是出事了,于是我也没多犹豫,拉上安萨黎就跟着那几个人后面跑。
  就见这几个村民似乎真是很急,一边跑一边不断招呼沿途遇到的人,我有点明白了,刚才那人可能是跑的匆忙,把我们俩也当成村子里的了,不过这没什么,要是真能帮上忙,说不定找屈西怀打探消息的事,就有谱了呢。
  我们一路跟着跑过去,很快就聚集起了二十多人,往村外一处山岗上跑去。
  当我们来到山岗上,前面出现了一座古庙,刚才那二十多人都围在庙外,远远离着有十几米,似乎都不敢过去了,另外还有十几个人也在庙门口附近,好像一起在围观什么。
  我和安萨黎走上前一看,就见一个汉子正跪在庙门口,在那不断的磕着头。
  这似乎倒也很正常,对着庙磕头而已,但当这汉子抬起头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人竟已是满脸鲜血,五官几乎都看不清了,还在那里一下下的用力磕头。
  这可就诡异了,看这一脸的血,这不是拜佛,这是玩命啊!
  再看周围的人都离他远远的,谁也不敢上前,在他旁边地上还躺着一个人,嘴角冒着白沫,看上去也早已昏迷,四肢还微微抽搐着。
  刚才喊我们的那个中年人急了,他从地上抄起一块木棒就要上去,我见状忙拦住了他,在庙前可不带这么莽撞的,如果那汉子是有什么罪过,被佛惩罚,那谁敢上前救他,谁就会惹祸上身。
  我拦住了那个人,对他说明了利害,又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正是王河村的村支书,看他急的跟什么似的,我便告诉他,这件事不用慌,这人一时半会死不了,我从小在庙里长大,或许有办法解决这个事。
  我这么一说,这位村支书才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我,原来这一切并不是像我想的那样,这人并不是得罪了佛祖,或者做了什么坏事在这里受罚,他和旁边的十几个伙计,其实是村里请来修庙的工匠。
  这座庙,既不是什么名山古刹,也不是什么香火旺盛的大庙,其实就是一个荒弃了许多年的古庙,据说也有个两百多年的历史,过去庙里零星也住过和尚,但后来慢慢的不知怎么就荒了,这两年村里有点钱了,也想借着嵩山脚下的便利,把这古庙修缮修缮,也搞个旅游开发什么的。
  可谁也没想到,村里找来的装修队进庙没两天就撤了,说是这庙里邪性,干活总出问题,就连抠地下的一块断砖,竟然弄断了几根纯钢的钢钎,都没能抠动。
  后来村里又接连找了两家装修的,可都是问题不断,怪异连连。
  这不,现在这伙装修的已经是第四拨人马了,据说还是朋友介绍来的,是专门修缮古庙的高人,可结果也不知怎么搞的,刚干了一天的活,这装修队的队长,也就是跪地上磕头那位,突然就跟疯了似的,跑到庙门口就砰砰磕头,有人上去拉他,立即就浑身抽搐,口吐白沫了。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经过,我听了之后也很是诧异,按理说修庙是好事,是有功德的,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难道这座庙本身有什么问题么?
  我开始观察了起来,这一看才发现,眼前这座庙的形状有点奇怪,如倒扣铜鼎,四壁渐收向上,面积大约只有几十平米,青砖所建,庙堂内空空如也,只有中间地下摆着一块布满灰尘千疮百孔的蒲团。
  这形状的庙,我还是头一次见到,甚至里面竟毫无供奉的佛像,整个庙里面,也只有那一个蒲团,算是一个物件。
  我皱起了眉头,想起了师傅当年曾经对我说过的一段话,于是抬头对那村支书说:“这并不是一座普通的寺庙,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是一间阿兰若。”
  村支书一脸惊愕的看着我,显然他不明白我的意思,就连安萨黎也似乎没听明白,疑惑的看着我。
  这是印度佛教的说法,阿兰若也就是独行修禅的僧人所居的庙,通常是一个人,也有两三个人,但这种庙在中国比较少,没想到在这里居然碰到一个。
  其实,修庙的说头是很多的,并不是简单进驻装修就可以,我从小在大庙里长大,曾经见过几次修庙的,规矩都很多,惊扰了哪尊神灵都是要惹麻烦的。
  于是我立即让村支书去找几支蜡烛,几柱香过来,没想到他们早有准备,旁边的伙计马上拿了过来,我点起了两支蜡烛,三炷香,独自走进庙里,在那蒲团前供奉上,然后恭恭敬敬的跪下,对着蒲团磕了三个头,心中默祷,祈求曾在这里苦修的师父,不要再和这些人计较,好好的修缮庙堂。
  祷祝之后,我便站起身来,走到庙门口一看,那个汉子居然还在那里不断磕头,从这个角度看的更真切了,这人满脸都被鲜血糊住,面目狰狞可怖,圆瞪着双眼,浑身不住颤抖,几乎就像疯狂了一般。
  这回我也傻眼了,话说这里的和尚应该也死了很多年了,可我刚才也祭拜过他了,怎么还是不依不饶的?
  这王河村,看来玄虚还果然不小!



第一百五十七章 梁上干尸

  我满心疑惑的围着这庙又转了一圈,终于发现了问题,原来在庙门上不知是谁贴了一张钟馗的画像。
  “这是谁贴的?”我指着那钟馗画像回头严肃问道,旁边一个伙计走过来说:“是、是我们贴的,马队长说了,这庙里闹邪,所以用个钟馗像镇一下,没想到昨天刚贴上,今天就出事了。。。。。。”
  “马队长是谁?”我问道,这人一指那个磕头如捣蒜满脸血葫芦一样的哥们,我就明白了,原来他就是马队长。
  想必这马队长不知在哪学了这么一招,认为这庙里闹邪是有鬼魅作祟,所以用钟馗像震慑小鬼,可他却不知道,这种在和尚庙里贴道士法相的做法,根本就相当于是踩过界了,那当然就是自找苦吃了。
  我赶忙就把这张惹祸的钟馗像拿了下来,说也奇怪,那个一直在那儿拼命磕头的马队长忽然就停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