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古代生活 >

第12章

古代生活-第12章

小说: 古代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是林秀才说的,当时他这小心脏哦,她当年也是学霸哦学霸哦,考试永远前三的,考上的大学在全国也能排前五的,到古代就这水平了,童生试他那年大青县一共录取50人,结果他考了第50名,想想都是一把心酸泪。
  所以这些年林秀才压着他不让他考秀才,就是因为他的字,用他爹林秀才的话,他现在的字虽然还是没有风骨,但是能看了!
  等一个时辰后林亦练好字,这时火盆也灭了,屋子里有些冷,他的手已经有些僵硬了,拿起写的字看了看,得,看着跟昨天也没啥区别啊!
  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起身拿了本书,回卧室看书吧,他现在对于他写的字都有点放弃了,明天在练吧,坚持个三年,就看浪费的纸张,也得有点进步吧!
  拿着书回到房间,拖鞋直接到床上,把被子拉过来盖上,过了会才暖和过来,现在还不是最冷的时候,这样还行,新安村从腊月以后就特别冷,到时候火炕要一直熏着,火不能灭,屋里还要烧火盆,反正他们家是这样,一是他怕冷,二是他喜欢屋里有些温暖的气息,本来现在都混成自己一个人了,要是在不来点温暖他得多可怜啊!
  他拿的是本易经,全书加上大儒注解解析超过两万字了,他能记下这本易经的内容全靠死记硬背,意思也只能领会十之五六!唉古代的科举真的很难啊,他算过光四书五经上的字在加上解析就在45万左右,烨朝的读书人要想考科举,这些会背是最基本的,还要理解其意,这还不算还要会灵活运用,引经据典作为论证的依据。诗词歌赋也要精通,琴棋书画最好也懂点,这些都能影响你的社交圈,有利于将来的发展。
  中午时做的是白菜冻豆腐汤,现在冬天也没什么青菜吃,主要就是白菜,豆腐是入冬前在村里老崔家买的,一共买了三板豆腐,每板二十块,一共六十块豆腐,都让他放外面冻上了,想吃的时候拿一块。主食吃的是早上做的葱花饼,现在他每天早上会做好,一天的主食,有时候烙饼,有时候蒸些米饭,做什么主要看那天早上他想吃什么,一个人的时候就是这样,做饭有时候都没劲。
  等吃完饭看外面的雪越下越大了,还是穿上棉大衣,戴着他自己用兔毛做的帽子和手套,出门拿起扫把开始扫院子里的雪,把门前和路上的雪清理干净,要是不及时清理,这雪要是下一天一夜,会把门堵上的,扫完院子里的雪又把大门口扫了扫。
  他们家还好,因为是新房子而且还是青砖房,不用担心屋顶,村里的好多人家还要及时清扫屋顶上的雪,大多数都是土坯房稻草房顶,要是不及时清理房顶的雪,有可能会被雪压塌屋顶。
  


☆、第 33 章

  林亦清扫完大门口的积雪,不一会又覆盖上薄薄得一层,林亦站在门前看向村子的方向,他家地势高能看到整个村子,大雪纷飞,地上白茫茫一片,新安村就像身处雾中若隐若现,这个平时看上去很普通的村子,现在好像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让人想一探究竟。让林亦不自觉看痴了,大自然点缀的画面,即唯美又震撼。
  程慧娘骑着马,远远的就看到林亦家门口有个雪人在那里站着,看那身形,不用想都知道是林亦,(这家伙又抽什么风啊,她可没自恋到林亦知道她今天会来,特意在这里等她。)
  程慧娘骑着马近了些,林亦后知后觉的回过神,看向骑在马上的程慧娘,一身黑色狐裘披风,做在马上正是笑非笑的看着他,咦,真是今天才想到她,这才下午就看到真人了!
  扬起笑容:“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啊,前几天程刚来了,还说没你的信呢,怎么在这么大雪的天来啊。”看程慧娘从马上下来,忙招呼她进屋,这天这么冷还下着大雪,她还往这跑,这性格哦。
  不过林亦对于程慧娘的到来,还是特别高兴,在这么寒冷的天气有人来看你,心里还是特别暖和的。
  堂屋里没烧火盆特别冷,想了想还是让她进到他的屋里,现在整个院子里的房间就他的房间每天烧火,在说现在程慧娘穿的是男装,就把她当男人好了,男女大方的就先放放。
  让程慧娘先进去,他在去点个火盆,程慧娘进到林亦的屋里,还是跟他人似的,非常整洁,不像程刚的屋子,东西都乱扔。来到桌边坐下,顺手把手上的盒子放到桌子上,她倒是不冷,桌子上有她喜欢吃的挂霜柿子,拿起一块吃了起来,不错,味道还是那么正,一会走时让林亦给她包上些好路上吃。
  等林亦把火盆生起火后,他又在灶上添了些柴火,把锅里温着的水烧开沏了壶茶,林亦端着火盆把它放在离程慧娘近些的地方,又把沏好的茶水拿过来,才坐到程慧娘对面,给她倒了杯茶:“先喝点热茶暖和暖和,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一路上可顺当,跟我说说。”
  说完就看着程慧娘吃着柿子,皱了皱眉:“你没吃饭吗,想吃什么我给你做点去。”看程慧娘摇了摇头知道是吃过了,坐在那等着姑奶奶先吃完吧。
  程慧娘吃完柿子,用手帕擦了擦手,拿起林亦给她倒的茶水喝了口:“昨天下午回来的,一路上还是挺顺当的,发生一些好玩的事,还好没那么无聊。”想起那些好玩的事,让她真是没白去,赚了不少不说,关键是有意思。
  林亦听了心里还是很热乎的,昨天下午回来,今天就来看他,没枉费他这些日子惦记她,以他对程慧娘的了解,对于程慧娘好玩的事,对于别人都不是好事。
  林亦对于程慧娘这时候来是满脸好奇:“刚回来怎么不在家好好休息休息啊,在家陪陪师娘,你不在家她可惦记你了。”嘿嘿希望师娘会狠狠修理她一顿,这丫头太任性了,让这么多人为她担心。
  程慧娘白了林亦一眼,没理会他那一脸好奇的样子,:“我明天还要跟着子君去京城,今天来把钱还给你,一会就得走了。”
  皇帝万寿节快到了,召集各地公主王爷进京祝寿,正好她还有批货,子君的意思到京城在出手,能多赚些,她想了想就同意了,毕竟京城她还要去一趟的,货物出手了有合适的宅子买个,以后在京城也有个落脚地,当然顺便看看京城的繁华,游玩一番还是有必要的,反正子君出钱。
  林亦听了一脸诧异:“你还要走,师娘他们真的没意见吗。”这丫头幸亏不是他女儿,要不头发都得愁白了,他在心里为师父师娘默哀。(程捕头夫妇看着林亦,你还是为你自己默哀吧!)
  想到她老娘,她也一阵头痛,昨天她回家,她娘看到她竟然坐下就哭,还是泼妇般的哭法,哭诉她各种不幸,弄到她哭笑不得。
  话说她娘以前也是气质沉稳,眉目疏朗,喜怒哀乐不全形于色,待人接物礼貌周全的,现在这般模样,她绝不承认是她这个当女儿造成的,一定是她爹。。。(程捕头心想我招谁惹谁了)
  对于林氏一通安慰,并且承认错误,最后拿出为她带回来的礼物,才算把她给哄好,想起她娘,早上得知她明天要去京城的消息,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她也好心塞的啊。
  “我还有些货物,正好跟着子君一起去,子君说京城里人才济济,得罪人的也多,让我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你要求的那种,能教徒的老手艺人,你去给我装点柿子吧,天不早了我早点回去,好走些。”这次去也是子君说过,可以用公主的名义,招揽些手艺人。
  林亦知道这方面的人不太好找,有名气的老师傅都是有家业的,怎么可能来这么偏僻的地方当个老师呢,所以当初程慧娘提议,让子君帮着留意那些,落难的手艺人,要是碰到了略施恩,可以谈条件,满足他们一些要求,让他们到这里来教书,但是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他们现在就已经开始找优秀的手艺师父了。
  林亦装了一布袋挂霜柿子,又装了些大枣,看着程慧娘骑着马消失在茫茫白雪中,他好像总是看着她的背影。
  林亦回屋后,拿起程慧娘放到桌子上的盒子,打开一看顿时满眼金光,盒子里全是金元宝,林亦把他们拿出来数了数,都是二十两重的,上下两层,一共二十个,盒子底下还有一打银票,林亦拿起一看,都是500两面额一张的,一共十张,林亦平复下激动的心情,卧槽,程慧娘不会去抢劫了吧,怎么会这么多。
  他当初就拿给她4500两银子,现在竟然给他这么多,程慧娘当然不是那种把钱放在他这里,让他帮她存钱那种人,也就是她手里的钱只会比给他的多,林亦心中一阵迷茫,难道去北约国经商赚到的都是这么高的暴利吗,有可能吗,那这条商线还不被商人给踏平了。
  


☆、第 34 章

  烨朝仁宗十八年,仁宗册立赵皇后所出嫡子显王烨轩为太子,大赦天下,加开恩科。
  消息传到新安村时,正是林亦出孝时,现在是七月初,院试在七月中旬,按理说他应该全身心的准备半个月后的院试才是,但是不行,他现在要准备请官媒上门提亲。
  烨朝成亲是要过六礼,所谓的六礼,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最重要的是要到衙门办理婚书,他现在要在做的是把六礼中的纳彩、问名、纳吉、这些程序走了,这样亲事就算定下来了,成亲就要等他考完院试了。
  本来这事是要等到他考完院试后才要做的,但是这几年随着程慧娘越发脱缰的样子,每每师娘看到他都是欲言又止,心事重重的样子,他感到挺纳闷的师娘这是怎么了,于是问了程刚。
  程刚听后白了他一眼,“我娘是怕你反悔不娶我姐了。”她能不愁吗,他姐现在的名声都传出去了,捂都没捂住,现在县里是没人敢娶她姐了,他家都近三年没人来提亲了!
  对于这件事他只想说,师娘你想多了,就你女儿那样能容我反悔吗?得,为了让他师娘安心,他承诺出孝后就去提亲,这才把他师娘安抚住。
  一早赶着牛车到县里,找了官媒王媒婆一起到师父家,他家现在就剩他自己一个人,连个远亲的长辈都没有,凡事只能他自己出头,肯定会有礼数不周之处,这点也只能让师父家体谅了。
  两人到师父家后,双方都是一通含蓄,因为事先都说好了,双方很快互赠礼物,林亦送的是一支白玉簪子,雪亮剔透,这支簪子林秀才说是他娘留下给林亦娶媳妇用的,所以今天林亦把它拿出来,也是圆了她为人母的心愿吧,愿她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女方这边的回礼是平安扣,质地致密细润,颜色晶莹剔透,一看就是上品羊脂玉,互赠完礼物,进行下一步问名,主要是交换生辰八字,然后请阴阳先生推算,男女八字是否相合,这也是走个形式,他师娘早就把他和程慧娘的八字算完了,据说是卦象大吉,说程慧娘是旺夫之命,林亦当时听了呵呵直笑,其实是不知道怎么回她师娘的话!
  等都弄好后,双方正式定亲了,一会跟官媒去衙门,把婚书办理就可以了,(烨朝成亲必须办理婚书,如果是纳妾当然不用了,这也是烨朝对于女子正室地位的一种保护吧,有婚书不可无故休弃,对于女子的嫁妆也有保障。但是现在农村还有很多为了省下那十文契纸钱,不办理婚书,这样要是出事只能女子受伤害,没有律法会保护你。)
  林亦和师父还有官媒一起到衙门办理了婚书,双方各自拿好自己的,把官媒送走后,林亦也跟师父告辞:“师父,那我先回去了。”烨朝这里定亲后就不能见面或随意登门,只有到送聘礼时或年节礼时,林亦才能来。
  程捕头点点头,拍了拍林亦的肩膀:“去吧,在家安心准备院试,需要什么告诉我。”现在看林亦是越来越满意,这以后就是他半个儿子了呵呵。
  林亦点点头,赶着牛车回村,对这次的院试还是很有信心的,当然除了字以外!估计这会成为他永远的痛,经过三年每天坚持不懈的练习,林亦倒是感觉他的字有些进步了,至少比程刚写的好些吧!程刚今年终于考过县试,要跟他一起考院试,正好他俩也有个伴。
  想起程刚考上童生在他面前得瑟样,显摆他考了第四十名,比林亦足足靠前了十个名次,林亦只给他一个字“哼”没理他转身就走了,比他晚考上了六年,才提高十名有啥好显摆的。
  想着刚刚师父问他如果考上了,这次加开恩科参加吗,这个他还是等着看他院试的成绩出来在决定,要是名次靠前,那是一定要参加的,如果名次靠后,那就要斟酌斟酌了。去年有院试,如果错过这次加开的恩科,还要等两年后才能考院试。
  这是仁宗登基十八年来首次册立太子,太子为储君,是要经过长时间观察的,烨朝传统所有皇子出生即封王爵,并赐下封地,封号是以封地名为封号。
  在皇子们未成年时,都是在皇宫里统一接受教育,皇帝会聘请极富盛名有学之士为老师,教授他们学业,太子会在皇子们成年时册立。
  如果你已经成年了,去往封地了,那也就是说你跟太子位无缘了,好好当你的太平王爷就好了,顺便做好督查职责,看好地方官员有无重大劣迹,林亦觉得皇帝就是这个意思。
  烨朝册立太子“立长、立嫡、立贤”为原则,所以按照皇室这个教育方法,就是每个皇子都有机会,出身不好可以往“贤”上发展啊!如果你在成年之前都没有表现出帝王之相,结果就是乖乖去封地吧!
  而太子烨轩是当今赵皇后所出,立嫡名正言顺,从小天资过人在民间名气很显,被册立为太子也是众望所归。
  程捕头拿着婚书回家,林氏和程刚都在堂屋里等他,看就他女儿没在,他都懒得问怕被气到,把婚书拿给林氏。
  林氏拿着婚书激动的流下眼泪,忙用袖口擦了擦,可别把婚书弄湿了,这些年她这心里苦啊,就担心她家宝贝闺女嫁不出去怎么办,虽然跟亦哥儿有口头约定,但是也没有这张婚书,能让她把心放下来。
  她每次出去跟县衙里的夫人们聚会,看着他们议论这家小姐好,那家姑娘适合做儿媳妇的,都自动把她家慧娘给屏蔽了,她这个气啊,至于吗又不是要让你家儿子娶,一个个这样,背地里说不上怎么编排她的慧娘呢。
  哼这回看他们还敢说她家慧娘没人敢娶不,等亦哥儿考上功名让他们羡慕去吧,竟然嘲笑她,说她是为了能让女儿嫁出去,才说她家慧娘有旺夫命格的。
  程刚也很是高兴,她姐嫁出去了,就该轮到他了,天知道跟他同岁的儿时伙伴有的都当爹了,就他一个连亲事还没着落呢!
  他姐就是他成亲路上的一块拦路石,她姐不让开,他就别想往前走一步,哈哈这下好了,以后他姐的事,就让林亦去操心吧,他们家算是解放了。


☆、第 35 章

    林亦家这三年来,也发生不少事情,比如他家又增加了200亩地和一座宅子,是田地主家的,那年田地主把地佃给杨树村的人,把新安村的村民都给得罪了,最后还和杨树村闹掰了,结果第二年没有人佃他家的田地,影响了春耕损失惨重,后来听了他儿子的话,想把地和宅子卖了去昌河郡府,据说他儿子在昌河郡府一家大商号当管事。
  林亦当时听到他要卖地时,就让里正做了中间人,把地和宅子都买了,现在他买的田地主家地,佃给村里人了,等明年他那1000亩地到期了,就从全家手里把地收回来,也佃给村里人,他比别人少收一成租子,一共地租收四成,粮税他缴,这样他们也能多些收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