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古代生活 >

第7章

古代生活-第7章

小说: 古代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正家在村子中间,房子都是青砖瓦房,里正家二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子女儿都成家了,现在孙子都有好几个了,到里正家看见他们家都在院子里纳凉呢,看林亦来了忙让他进来。
  林亦把桃子放到院子里“来给您送点桃子,给孩子们当个零嘴吃。”林亦做到里正对面笑着说。“你有心了,最近怎么样,有事就跟我说,我也没啥能耐,就是在村里能说个话。”林亦家什么情况他心里有数,所以他也没跟林亦客气,只让他有事找他,这孩子可能会成为他们村最有出息的人啊,能帮就帮结个善缘。“也没啥事就是等秋收后,想买您家几亩地的稻秆和玉米杆,冬天当柴火烧。”里正家地多,往年也是跟他家买,就是要提前打招呼,省的让他卖了。立正点头同意两人含蓄了几句,林亦就告辞了,毕竟还有一家没走呢。
  林亦来到李家,二牛帮着他把桃子搬下去的,局促的跟林亦道谢,白天干完活已经拿回来不少山楂了,这晚上人家又送来一筐桃,向他这样皮厚的也忍不住脸红。
  林亦看李二牛黑红黑红的脸不由好笑:“对了我跟你哥说了,我家收秋找你家干活,你要是去镇上打短工跟他说下,我家过完十五就收秋。”说完拍了拍李二牛肩膀,跟他挥手道别,回家读书去了,程慧娘那不省心的东西,现在还是让她爹娘操心去吧。。。


☆、第 20 章

  林亦回家后把牛车牵到后院放好,把牛栓到牛棚里给它添了把牛草,又把晾晒的东西收好,盖上席子,等收拾好后,直接到洗漱房洗了个淋浴澡,洗漱好,把头发水擦干散着发来到书房。
  他家书房都是套间模式,他的卧室在正房的西面,堂屋西边的门进来是他的卧室,卧室在往里走就是书房了,林亦的书房书桌在中间偏后一些,书房只要是墙的位置都是书架,他的书房藏书极其丰富,而且种类非常繁多,这些都是林秀才当师爷时收集的。
  林秀才这人极其爱书,更爱收集书,他家这些书大部分是抄家时得来的,没错就是抄家,林亦估计凡是大青县林秀才当师爷时,重案抄家的书,一多半都跑他家来了!还有些是别人送的,都知道林秀才喜欢收集书,所以凡是找他办事的多数都送书,孤本哦!一小部分是他收集的。
  林亦记得三年前,皇帝下旨抄家当朝丞相徐茂公,斩其三族,罪名是通敌叛国谋逆大罪,当时真是震惊朝野,(林亦当时听到时,都为徐茂公可惜,都位极人臣的顶峰了,多少人要去膜拜羡慕他啊,怎么这么想不开呢!当时林秀才听了他的感叹,看了看林亦摇了摇头走了,当时林亦不懂什么意思,现在倒有点琢磨过来了,莫非当年这事还有隐情!唉他果然不适合官场的弯弯绕绕啊,估计就他这心性,被人卖了还在给人家数钱呢。)而徐茂公的祖籍就是昌河郡的大青县,大青县徐茂公的近亲三族内,近亲全部抄家斩首,当时林亦去看了,要斩首的人整整排了快一条街,都被拉到城外乱坟岗那里斩首的,因为人太多当时大青县县令,下令在城外乱葬岗斩首示众,林亦没敢去,他怕看那么多人砍头会做噩梦,但是程刚去了,看林亦不去还嘲笑他不像个男人,回来时脸煞白煞白的吃什么都吐,还大病了一场!当时林亦在程刚的床前看着他脸色惨白的样子,以挑衅的眼神看着他说“你这样真像个男人呀。。。”把程刚气的差点晕过去呵呵,这个解气啊!
  大青县还有徐茂公的祖宅,你可以想象一下能抄出多少好东西了,反正林亦就看到林秀才让人搬了将近三十箱子书回来,还对林亦说“这些书都是我们家的了,以后你想看什么书自己找。”当时林亦就惊诧住了,看着林秀才心想他要是身体好,他绝逼是个妥妥的官二代,总觉得古代的官僚堪比土匪!光他们家就这样,其他人说不上得了多少好处呢。。。所以他觉得林秀才这人亦正亦邪,帮助普通百姓的事他做了很多,但是他又会行这样的事,在县衙里特别吃得开,这点林亦是做不到的,他承认他没有这样的胆子,以前在现代时,捡到钱都不敢要,别说对他来说是贪污这样的事了!
  他家书籍都是按照“经、子、史、集”四大类摆放的,书桌后方的书架上放着“经部”有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五经总义、四书、小学等。东边的书架上摆放的书籍类是“史部”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薄录等。西边书架摆放的是“子部”和“集部”。子部主要收录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著作。集部收录的是历代文人的散文、诗词、散曲、诗文评、总集等。
  他这里摆满了,林秀才那间书房还有三书架子书呢。这么一想其实他还是蛮有钱的,在这里印刷一本书造价很高,所以书籍都很贵,很多学子家里条件不好的,要去书店抄书,才能看到想看的书,所以他的条件在这里真是得天独厚,他想看什么书家里都有,而且好多书都有大儒的注解这是很珍贵的。这种有当代大儒或前朝大儒注解的书,一般只有传了几代的氏族才会有,比如徐茂公徐丞相。所以光是把这里的书卖了,就够他当个大地主的了,当然他只是做个比喻,这些书都是林秀才留给他最宝贵的财富,他以后也会让他家的藏书越来越多的。
  林亦现在主要就是看四书五经里的注解和练习策论,他在12岁就考过县试成为了一名童声,那时就有了考秀才的资格,不过当时刚学完四书五经,林秀才觉得他基础还不扎实,就没让他继续考,让他先打好基础,又押了他三年,本来今年林秀才让他参加院试考试的。结果他没看到这一幕就走了,临走时拉着林亦的手满脸遗憾。林亦知道他已经尽力在挺着了,本来大夫跟他说最多能挺到年中的,没想到林秀才为了让他考院试一直坚持,但最终也没熬过命啊。
  院试在七月中旬昌河郡府的贡院考,据说贡院里的考场环境特别不好,考生进去就跟关在笼子里似的,有些身体虚弱的,甚至竖着进去横着出来。等出孝林亦会直接参加院试,乡试是三年一次在秋天举行,所以又称秋闱,乡试他要去香河郡府考,要从昌河郡坐船10天能到香河郡府,唉,他晕船啊。。。当然就算他考上秀才也还要等两年才能参加乡试。而会试在乡试的次年二月在京城举行,在春天故称春闱。
  林亦一开始看这些四书五经时头都大了,他刚来时才五岁,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时不要太轻松哦,毕竟这些以前还是接触过的,对他来说不难,后来开始学增广贤文,幼学琼林时进度明显就慢下来了。。。
  等到了四书五经时,那真是要命啊,一开始死记硬背效果不大,能背下来但是不懂意思!最后没办法,也只能理解背诵,这样对他确实很有帮助,又因为他的记忆力好,大多数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易经除外,这东西只能做到知其然)所以现在他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但是还是做不到跟古代的事实政要融汇贯通。
  现在林亦每天会看书练习写一篇策论,主攻易经注解,在练会儿字到亥时初,(晚上九点多)这时头发也干了,躺在床上他会回想下今天看书的内容,然后睡觉,生活真的很有规律,这是他以前做不到的,以前晚上上网或加班赶设计图,12点之前是不会睡觉的。


☆、第 21 章

  烨朝建国已经有百年,现在正是鼎盛时期,共划分十三个郡,(相当于省),地方级别是郡、府、县、镇、村,一郡管辖区域为,三府、十五县、二十五镇,村不计数。京城以北共五郡,香河郡是北直隶郡府,乡试在北直隶郡举行,三年一次的乡试,届时所有有资格的北方学子都会在金秋八月下旬赶到香河郡府考试,因是北方五郡科举,又叫北方学子考,现在南北方官员在朝廷已经形成派系,不过由于北方派系领头人之一的徐茂公徐丞相落马;现在北方派系日渐式微于南方派系。
  昌河郡府位于北方五郡中间,这里流淌着永昌河,永昌河也是唯一往南的水路,冬天河水结冰,码头就会封船,等到春天河面冰都融化后,船只会从新起航来往于南北运输。
  所以昌河郡府非常繁荣,在这里驻扎的各大商号更是不知凡几,去北约国的各大商号的商队走水路也只能在昌河郡府停留整顿,换成马车继续走陆路,过长岭郡、北都郡,在北都郡边境出关,三十年前烨朝和北约国大战,烨朝将士勇猛直逼北约国皇宫,北约国降,并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烨朝商人可入北约国行商,朝廷跟北约国签署条约是,烨朝商人持出入境官引,可以从北都郡边境出入北约国行商,而北约国不能进入烨朝境内,(所以谁的拳头硬,谁就说了算,不同意灭了你。。。)
  烨朝开国皇帝永烨大帝曾经下圣旨改军制,常规军人服役3年制,不再正规军编制者,退役,每年都会征收常规军,进行训练服役3年后退役,这样要是打仗会马上征召那些退役的,这样的规矩几乎要向全民皆兵发展了。(开国皇帝是不是穿来的啊,理念也太先进了!)
  最好的案例就是三十年前与北约国战争,当时北约国集结10万大军兵临北都郡边境,北都郡守军熊震天将军拿圣旨召集北地三郡40岁以下的退役兵,一共召集15万人,在熊震天将军的带领下,直逼北约皇宫,导致北约直接降,这场战役震惊烨朝周边国家,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一队200人左右的商队从昌河公主府出发,走昌河郡府北城门一路往北,这一队人马细数马车就有五十辆,其中大多数全部装满货物,这其中有五辆马车的货物是子君县主自己的,而在这五辆马车后面跟着辆,车厢漆黑的马车,程慧娘就坐在这辆马车里,马车里布置舒适,车板上最底层铺上厚厚的毡子,毡子上面有铺上长毛毯子,因为现在天气还比较热,又在长毛毯子上铺了层竹席,坐在上面舒适的简直让人昏昏欲睡,程慧娘心里琢磨这当县主的就是会享受啊,回去后这辆马车要是还存在的话,她就要过来,这辆马车是子君县主的,听说是特意定制的,又舒服又不颠簸,这次她去北约国,子君县主让她帮着护着货物到北约国卖了在往回带货,赚到的钱三七分,她三子君县主七,本钱子君出,她出力!她算了算还是蛮合算的,反正她不用出本钱,赔了算子君县主的,她不亏。在说她还可以拿林亦的银子往回带货,赚的会更多!
  在程慧娘出发去北约国时,林亦正在家里后院摘枸杞,整棵树的枸杞全红了;枸杞的特点是挂果,6月份他就摘了一次,在这里一年能采摘两次,林亦把枸杞摘下来放到竹筐里,枸杞树耐干旱,耐贫瘠,树龄能达到15年以上,他家现在就两颗成年枸杞树,这么长时间他在山上就没看到过第三颗枸杞树,镇里药铺收购价都在300文以上每斤收晾晒好的干果,不过林亦没卖过,他家摘下来这些,每年他都留给自己和林秀才用了,他做药膳和做菜时都爱放点,自己也喜欢用枸杞来冲水喝。
  这里药铺收的枸杞都是野生的,都是一些山里人进山时采摘的,林亦发现竟然没有人工种植的,所以他就想试试种植枸杞树,因为在现代时她家是农村的,她姑姑家就种植枸杞树,她那时放假就会去帮忙,所以她从怎么挑种子,怎么育苗,怎么种植她全会。。。
  林亦在他家这两棵树旁边,两年前培育了一批枸杞树苗,都让他种在这附近了,有三十多棵,没想到全都成活下来了,这要是明年都挂果了,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哈哈。虽然头年挂果的枸杞树产量不高,每棵树也就能得8两到1斤的干果,但是她知足,毕竟以后慢慢就多了。
  就是枸杞树从树苗长到挂果要三年时间,但是一旦长成收入可观啊,而且它每年都会有收益,林亦边高兴的想着,边采摘枸杞子,突然有个想法,村里人不知道有没有兴趣种植呢?嗯到时候问问里正吧,如果可以向全村人推广,这样三年后都能有好日子过了。这样想着林亦还真的很兴奋,他是真希望这些朴实的农民能过上好日子。每每看到他们辛勤劳动一年竟然就能得个温饱,确实很心酸,老天应该对老实的人,厚道的人,勤奋的人,好一点才是。。。
  林亦采摘完两棵树的枸杞子,这两颗都是大树,现在估计都不到20斤,等都晾晒完了,一共能得6斤左右的干果,他往年都是这个收获!林亦先把长的大颗粒饱满没有病虫害的枸杞子挑拣出来,放到一边,这些是要做种子用的。
  林亦把盆装好水,又在水里放了些碱,把竹筐里的枸杞子都倒入盆里,用棍子搅拌均匀,(放碱是为了脱去鲜果外表的果蜡,能够加快枸杞子的干燥速度,这样能防止在晾晒过程中枸杞发黑变色,长时间的暴露在阳光与空气下,会对枸杞的有效成分造成很大的流失。)然后把枸杞子捞出,放到竹簸箕上,拎会水铺平,放到太阳底下暴晒就可以了,等两个时辰后,太阳更充足了,把它在扣在另一个竹簸箕上,暴晒另一面。


☆、第 22 章

  对于教给村里人种枸杞子树这件事,林亦还是自己想了个章程,务求让每家每户都能得到益处。
  如果他提供种植方法,只是叫几家有些家底的人家得了好处,他干嘛要做这件事呢,他的目的就是让像李大牛他们家,那样的人家,能有钱娶妻生子不再为温饱忧愁。
  而村里人穷的人家,不一定会种枸杞树,因为周期太长了,他们连今年的温饱还没顾上,那里能等到几年以后呢。所以这件事只能他来想办法了。。。
  这要搁在以前他真没这么无私的想法,可能是他来这里以后,总感到有愧吧,想为这里做些什么,来冲淡这种愧疚感,不知道他原本这个身体的灵魂跑哪里去了,是不是也像他一样在另一个世界安好。。。
  林亦来到这里,最庆幸的是魂穿到了一个男孩身上,成为男孩可以打猎习武,可以做想做的事,可以有机会完成梦想。
  古代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束缚真的是太多了,不是谁都能成为程慧娘那样的人的,这里大多数女人还是要遵从三从四德。
  除了程慧娘这样自身实力过硬的,敢于挑战世俗,那是因为她可以不依靠任何人也能活下去,还有一些特权阶级的权贵女子也可以不用被三从四德所束缚,但是又有几个能当皇家子女的。
  要想这件事实施,还是要让里正配合并且了解,下晌林亦到里正家简单说了下,里正听了两眼放光激动道:“亦哥儿你说的可当真,愿意教村民怎么种植枸杞树。”见林亦点头应承,连忙让林亦带着他去看。里正心里非常不平静,他知道亦哥儿提议的这件事,要是做成了,对新安村是多么大的改变,带来的好处更大。
  他今年已经50岁了,从他30岁当选里正,已经20年了,20年的时间他没有办法,没有办法让村里人富裕起来。可是今天亦哥儿竟然告诉他,可以让村里人富裕起来的办法,他如何能不激动,如何能不激动。
  林亦看着里正苍老的脸上,流露出似悲试喜,平时冷静、稳重,遇事谨慎的人,现在眼里竟然蓄满泪水,林亦摇了摇头,不由想起林秀才对里正的评价,(里正为人公正、冷静、遇事稳重、谨慎,也有责任心,为村里人着想,是个好人,可惜千般好就是无才能啊。。。村里人想靠他过上好日子难。)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