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历代皇陵命运大揭秘之来龙去脉 >

第11章

历代皇陵命运大揭秘之来龙去脉-第11章

小说: 历代皇陵命运大揭秘之来龙去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龙去脉惊。此山生得好生奇怪:正南向北就像一位少女裸坐在蓝天之下,两条大腿左右翘起,一对乳房坚挺对称,梁山主峰下的苍松翠柏仿佛是少女柔软飘逸的长发。长孙老头来到了袁、李二人所示之地拨开伏土一看,又是大吃一惊,原来李淳风的针正扎在铜钱的圆孔之中,丝毫不差!后来,这里就成了传说中的墓道口。长孙老头回到京城把他大吃两惊的事情告诉了李治,李治大喜,就命军队开始在那里破土动工。由于此宝地在梁山的乾县,后人就称其为乾陵。但是,民间传说不可能只有一种,还有一个关于陵址的传说。这个传说认为那块风水宝地是由长孙无忌和李淳风选定,但袁天罡是反对的。袁天罡反对的理由是,梁山近看非常奇伟,但唐高宗乾陵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赞扬唐太宗功业的诗曰: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98
若远观则非常低平,在风水学上,这种山的阴气非常重。如果真要在这山上建陵,李家的龙脉很可能会被一个女人所伤,坏掉大唐江山。袁天罡反对的理由还是跟龙脉有关的,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的昭陵在梁山东面的九嵕山,那么,九嵕山就应为大唐龙首。按堪舆术中的风水位序说和传统的封建葬制,儿子李治应该葬在老子的东面或者下面。可是,梁山在九嵕山的西面,这就破坏了龙脉。龙头也并不是李世民的昭陵了。但他的反对意见不被人所重视,从古到唐朝,任何风水先生对梁山都情有独钟。梁山东西两面环水,藏风聚气,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都曾钟情于梁山,它的确是一块风水宝地。据说,梁山系从前周代龙脉之余韵,百姓人家择得此地,可保三代富贵发达,但对大唐来说,三代就太短了。而且,梁山所在风水与昭陵互不呼应,王气欠缺和谐,恐怕三代后国运受阻,因此它作为风水宝地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长孙无忌和李淳风称是万年吉壤,袁天罡当然也承认这个地方是宝地,但他坚决不主张在这里选址,理由就是他认为会破坏掉大唐的龙脉。据说,做事一向优柔寡断的李治此时更没了主意。当时还是昭仪的武则天听说这件事后心中窃喜,当初袁天罡曾算过有武姓女人要侵犯大唐,李世民还杀了不少跟武有关的人。更有一个传奇色彩非常浓重的事是,袁天罡当年曾给冒充男孩的武则天看过面相,称若为女,当为天下主。照这样看来,梁山风水格局不正好暗预她的命相?于是,她力劝李治不要犹豫,要他听长孙无忌和李淳风的。于是,梁山陵址就这么定下来了。据说,袁天罡知道李治同意在梁山建陵后,长叹了一声:代唐者,必武昭仪。后来果然应验了。与袁天罡不分上下的李淳风当然也知道龙头之说,他跟长孙无忌也谈过此事。长孙老头就在陵寝建成后,在陵的名字上下起了工夫。他根据梁山位于西北,易理上属乾的特征,跟李治建议叫乾陵。大意是说,梁山阴气重,我就用属阳的乾来震住它。于是,乾陵始定。李治死后,武则天就把他放进了乾陵,然后用巨型大石板封闭玄宫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盗不了的墓99

第33节: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盗不了的墓

来龙去脉洞口,在石缝间又灌注铁汁加固。武则天死后,又重新打开,把她放到里面,再次用大石板和铁汁加固。但是,这些却并不是史实。它只不过是让本来就很神秘的乾陵再增加一点传奇色彩而已。毕竟,这个陵墓里有两位皇帝,而且是两个性别的皇帝,一个是唐高宗李治,而另一个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李治与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第九个儿子,长孙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小时候的李治就很受父亲宠爱,三岁封晋王,五岁遥授并州都督,九岁官拜右武侯大将军。后来在初唐重臣、舅舅长孙无忌的帮助下,被选为太子。649年,李世民驾崩,二十二岁的李治即皇帝位,庙号高宗。初即位的李治才思敏捷,英气过人,理想远大,经常和臣子们表示要做一代英烈帝王。他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刚开始他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可这种状况只维持了不到十年。原因是身患风疾,一旦发作,头痛难忍。再加之沉湎酒色,身体逐渐垮了下来。到后来,耳聋目障,就心甘情愿地躺在床上以瘫痪状态面对世人了。李治无法工作给了武则天一个机会,他让武则天对大臣们呈上来的奏折一一批示,武天似乎天生就有理政的才能,每一件事都处理得非常好。武则天,名曌(音照),今山西人,出身于木材商人家庭,十四岁时因才貌出众,姿色迷人,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中,立为才人,赐号媚娘。李世民在世时,曾有许多道士跟李世民说,将来有武代唐。李世民在临死前就把她迁到了感业寺出家为尼。但她似乎天生命好,早在李世民活着时,她就和太子李治眉来眼去,最后发展成情人关系。李治即位后,很怀念这位情人,就把她从感业寺接出,拜为地位仅次于皇100
后和四妃的昭仪。六年后(655年),李治似乎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样把武则天扶上了皇后的宝座。当时,长孙皇后的哥哥朝廷重臣长孙无忌发了疯似地反对,但没有任何效果。从660年开始,李治瘫痪在床,唐王朝的大权就逐渐落于武则天之手,群臣并称李治和武则天为二圣。683年12月,五十六岁的李治病死于河南洛阳,第二年八月,葬于乾陵。李治死后,在武则天的幕后操作下,李显继位,庙号中宗。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684年,她将李显废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皇帝,庙号睿宗。把皇帝废了又立这套把戏终于引起了徐敬业的造反。可惜,徐敬业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到了武则天这个强大的对手,不久便失败了。690年,武则天见李家的儿孙真是烂泥扶不上墙,遂又把李旦降为皇嗣,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由此,她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这位伟大的女皇在位二十一年,协助李治和独立执政达半个多世纪。对于她的功绩,史书并没有以母鸡打鸣的传统观念来否定她,而是给了她一个篡于上而治于下的高评价。她死后,也被葬入乾陵。那么,关于乾陵的选址、修建的真实历史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个让世人充满了好奇心的乾陵到底是出自谁的大手笔?它和传说之间到底有何相同之处呢?高卷竹帘二十年,女人星换紫薇天。明堂黜配无光武,本纪开端有史迁。鹤监尽容才子住,南衙不放阿师颠。莲花霜折宫床冷,犹见金轮荡晚烟。(清)袁枚:《武后陵》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盗不了的墓101
来龙去脉
乾陵始成
民间关于乾陵的传说,有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其实,乾陵之所以被称为乾陵,是从李治死后的谥号而来的,并由武则天钦定。李治死后,谥号为: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所以,乾陵中的乾,取谥号中的天之意;《周易》中,乾卦为天卦,各爻取龙为象。李治临死前在洛阳宫中这样说道:如果老天能再给我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我就回长安,死在长安,此生无憾了。他说完这句话后在当天夜里就驾崩了。他死后一个月,武则天就遵从他的遗愿,亲自选定了梁山那块宝地作为李治的陵墓。至于她为什么会选择那里,而不是按照葬仪传统选择李世民昭陵的东边和下面,至今仍是个谜。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篡了李唐天下,所以不敢或者说羞于遵照传统来与李世民的昭陵迎合。还有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想要重新塑造一条龙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冠冕李唐文物盛,权衡女帝智能全。黄巢沟在陵无恙,述德纪残世不传。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郭沫若:《咏乾陵》乾陵神道脉,来保佑武氏子孙能继承大周皇位。最后一种说法是,梁山之地确为风水宝地,并且离李世民的昭陵并不太远,又是遂李治想回长安的遗愿。武则天选好陵址后,就让当时的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这项工程。为了加快建造步伐,韦待价动用了二十余万劳动力,不分昼夜地营建,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地上和地下的主体工程。乾陵平面图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盗不了的墓103

第34节: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盗不了的墓

来龙去脉684年5月,武则天命睿宗李旦护送李治梓宫回到长安。同年八月,将李治葬入了韦待价辛苦赶修而成的乾陵内,并以铁水将地宫封死。乾陵始成,但这还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乾陵。在这以后,武则天又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了三十多年时间才修建而成。后来,五代时的后唐皇帝李从珂对地面建筑又进行了重修。那么,武则天为何要把李治回葬长安?武则天当时给出的理由是,这是皇帝的遗嘱。作为李氏子孙,当然想要回到他祖宗李渊和李世民身边。这个理由还是十分充分的,但经由武则天嘴里说出来就不免让人产生怀疑了。许多人都认为她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因为就在乾陵准备动工时,在朝廷中供职、很受武则天青睐的诗人才子陈子昂建议将李治葬于东都。他的理由是,去长安建陵,劳民伤财,肯定是皇帝李治所不愿的。因为李治在遗嘱中也谈到,死后一切丧仪要从俭。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舜死后葬在了苍梧,禹死后葬在了会稽,这都是夷裔之地。古圣先贤不择地,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择地呢?但武则天不听他这一套,一定要建在梁山。她的话就是圣旨,任何人反对都是没用的。陈子昂的反对固然有他的道理,但武则天的坚持也有她的道理。李治瘫痪在床许多年,多年来都把朝政交给她来处理,这份恩情,她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报答的。丈夫李治最后一个心愿,无论如何,她也要满足他。正史上并没有提到袁天罡与李淳风的寻找风水宝地的事情,也没有武则天派出道士或者是星相家找宝地的信息。当然,这并不能说明,武则天就不顾及风水而随意寻了个地方埋葬了李治。乾陵的地址是她亲自选的,这一择址明显在李世民的昭陵西侧,按照当时的风水学来说,这是风水位序严重错乱。大概这才是武则天的真正目的。她大概在这个时候就有了想要篡夺李氏天下的野心了,至于后来所谓的梁山乃风水宝地之说,不过是后人的牵强附会而已。不然104
武则天破坏了唐朝龙脉?705年正月,唐朝宰相张柬之等乘武则天病重时发动政变,拥立被武则天废掉的李显复位,是为中宗。该年十一月,一代女皇武则天病死洛阳,终年八十二岁。谁也不知道这位女皇在临终前出于什么想法而写下了一份奇怪的遗嘱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大圣则天皇后。唐朝大臣巴不得她去帝号称皇后,但对于归陵这一项却引起了争论。所谓归陵就是把她自己的尸体也放进唐高宗的乾陵里。这一年,李治已入葬二十三年。如果想把武则天放进去,就必须要重启乾陵地宫。但是,这在当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根据封建帝王丧葬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动尊者而后葬入的规制,皇后先死,皇帝可以开启地宫归葬;但是,如果皇帝先死,则将地宫封死,任何人都不能再把它翻开放皇后进去。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后只能在陵附近择址另建陵墓。武则天的遗嘱中有一条是:称则天大圣皇后。那么,她的尸体的身份就符合了丧葬规制。作为位卑的皇后是绝不可能再放进乾陵的。当中宗李显把母亲的愿望说给大臣们听时,立即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大臣严善思激动地说: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动尊者而后葬入,这是历来的规矩。则天太后卑于天皇大帝,今若开陵合葬,即是以卑动尊,恐惊龙脉。李显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了他惊天动地的孝心。他说,母亲的遗愿,我怎么可以不遵守。不遵守就是不孝,堪称大逆。严善思见皇帝如此固执,就把问题转到了开启乾陵的可能性上。他说:我听说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石头之间的缝隙,都是用铁汁灌注其中。如果现在开陵,必须镌凿。能否成功,还难说。何必费此力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怎么可能寻找出后人所谓的风水宝地呢?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盗不了的墓105
来龙去脉气?不如就在乾陵之旁,再择宝地,另起一陵,既得从葬之仪,又成固本之业。若神道有知,幽途自当通会,若以无知,合之何益。可爱母心切的李显听不进这些话,坚决要开启乾陵,把母亲放进去。朝中大臣在反对无效的情形下,只好由他去胡闹。大臣们之所以认为皇帝在胡闹,是因为按照风水学与皇帝陵墓的规矩,绝对不可能允许此等事发生。而一旦发生,就说明毁坏了龙脉。根据风水学上的说法,皇帝的陵墓一旦开启,贮在里面的龙气就会游走。这个皇帝的后代肯定就要受到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改朝换代时,新朝往往要以各种借口挖前朝各个皇帝坟墓的主要原因。可李显并不相信这些,706年五月,在经过一个多月的重新开启后,他把武则天的遗体放进了乾陵,棺椁安放好后,墓道再全部用长方形石条粘砌封死,石条共封了三十九层四千一百块。石条长1郾25米,宽0郾4…0郾6米,石条左右之间用铁细腰拴板拉固;上下之间用铁棍穿连,不能移动。然后又将石条空隙之间洒上少量石质粉末,以熔化锡铁浆灌注,这样,在汽化后就与石条成为一个整体。最后,再在上面夯打灰土,从而使四千一百块石条连成一体,其坚固程度可见一斑。在墓道与过道之间,设置有一道重达百吨的汉白玉石门,门后布满各类致命的奇巧机关和暗器。这样的设计,为以后盗墓者的无计可施奠定了基础。李显满足了武则天的愿望,他不相信这样就能把龙气赶走。可不管他信不信,自从武则天这么一归陵后,唐王朝的问题真就是层出不穷了。中宗以后,虽然有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的开元盛世,但大唐的国运也从此埋下了祸根,唐王朝的龙气似乎真就跑掉了一样,任凭李氏子孙多么努力,大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但其实这种衰落的原因还是人为的,而不是什么龙气的丢失造成的。不管怎样,乾陵自武则天入葬,又加上中宗李显十多年的惨淡经营,才终于成型。这里埋葬了一位把大唐龙脉搅乱的女皇帝,乾陵又是唐朝盛世时期所修建的皇陵,所以,里面有多少金银财宝,没人知道。也正是因为不知道106

第35节: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盗不了的墓

乾陵:盗不了的墓
乾陵是因山而建的陵墓,这种依山为陵的营造方法是选择自然高耸的山峰绕山铸城,再从半山腰开凿墓道和墓室到山体,其中以石砌筑,再用石板封顶,坚固异常。若从远处看,乾陵就是一座巍峨的青山。也就是说,如果在不知道乾陵入口的情况下想要打开乾陵,只好把整座山搬开,这当然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是,历史上的人物往往都有毅力与雄心。史料记载,在过去的一千三百多年间,规模较大的盗掘乾陵行为就有十七次之多,而规模最大的有三次。但这些盗掘行为最后全都以失败告终。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他攻进长安烧杀抢掠一番后,正无事可干。有人跟他说,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那些碎石大概就是修筑完乾陵后剩余的原料。黄巢大喜,立即调出一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铁铲铁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